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日本大力宣传了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中提出的"两条道路"的理论,但是并未弄清这个理论在列宁的思想发展中以及在日本资本主义理论史中所  相似文献   

2.
影象主义是印地语诗歌领域曾经风行一时的主要流派之一,其鼎盛时期是本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到四十年代中期。该派的代表诗人是杰辛加尔·普拉萨德(1889—1937)、苏尔耶冈德·迪利巴蒂“尼拉拉”(1897—1962)、苏米德拉南德·班德(1900—1977)、马哈戴维·沃尔玛(1907—)。影象主义诗歌出现在1918年左右,1921年到1938年期间曾风靡一时,占据了整个印地语诗坛。这个诗派从兴起到衰败虽然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作为印地语诗坛上的一代诗风,我们不能不对它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法治国家思想历史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杰 《求是学刊》2004,31(4):71-75
法治国家思想早在 1 8世纪的俄罗斯就萌生了 ,并在 1 9世纪 60年代以后得到迅猛发展 ,到十月革命前后基本成型。俄罗斯所形成的法治国家思想与西方法治思想相比有独特之处。俄罗斯法治国家思想在形成的时间和实践的发展上与西欧法治相比也有相当差距 ,根源在于市场经济及工商社会发展滞后。今天俄罗斯法治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已有俄罗斯法治国家思想的再现。  相似文献   

4.
列宁后期思想的政治性质及发展中的一贯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主张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改善工农关系,认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是不能“堵塞”、二是必须引导,并且要求缩小肃反委员会的权力,维护执政党的团结和统一,改革国家机关和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这说明,列宁的后期思想具有政治平稳性的取向,或者说具有追求国家政治生活平稳发展的政治性质。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的思想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在国内战争时期的思想的多方面内容具有这样的性质。本文对此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是深刻总结、认真借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严重失败之后,在苏俄由国内战争转变到和平建设时期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为什么邓小平认为“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那是因为中国的国情与当年俄罗斯的国情是相似的,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与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是相通的,中国与苏俄、苏联的经验教训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从强调信息化的技术范畴到肯定信息化是社会—技术进程,再到社会信息化的多视角共性研究和信息社会的本土移植性研究,俄罗斯信息社会研究视角渐趋广阔。这些研究成果既体现了对西方理论的部分认同,又对西方信息社会理论有所发展,还强调了俄罗斯进入信息社会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及其通向信息社会道路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7.
魏海东 《社科纵横》2007,22(11):18-20
列宁东方社会理论是列宁以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为方法论基础,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落后国家可通过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是列宁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的科学探索。列宁东方社会理论无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早在十月革命之前,布尔什维克的《星报》和《真理报》上所发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诗歌,就常常体现出对列宁革命思想的宣传: 自由属于全体劳动人民, 权利属于所有被压迫者!然而,苏联诗歌直接接触列宁题材却是在十月革命以后。二十年代初,象征派诗歌十分活跃,这一流派的M.杰拉西莫夫等人曾以象征主义手法在诗歌中对列宁形象进行艺术概括,他们的尝试引起文化艺术界的浓厚兴趣,以致各种类型的艺术先后都出现了这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民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是社会民主,这一思想同他们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批判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列宁强调国家形态的民主,继而确立民主集中制,并且把重心放在集中上,这同创建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俄国严酷的革命斗争环境有关.值得重视的是,列宁后来在思考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主时,提出了"半国家"的重要思想,这是对社会主义背景下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贡献.它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于:民主集中制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显然已经不在集中了,党员的主体地位、权利的享有、集体决策、对权力的监督等,成为治党和治国的突出追求,而这正是我们党在追求科学发展中推动政治发展的取向.  相似文献   

10.
贫困是任何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就连原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尽管出于思想上的考虑,以“保障少”术语代替“贫困”术语,也毫无例外地存在着贫困。1992年夏季,33%—40%的俄罗斯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尽管国家对低收入的领退休金者和多子女家庭的人员实行了物价补贴措施,但第二年贫困的比例仍未缩小。1993年6月统计部门通报,1/7以上的俄罗斯居民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相似文献   

11.
论列宁“遗嘱”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原著解读基础上 ,深入探究列宁以“遗嘱”为代表的有关俄罗斯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建设关系思想。文章认为 ,列宁晚年侧重从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习惯层面剖析十月革命后俄国面临的文化困扰、文化“脱节”现象 ,其结果表现为对社会发展进程前资本主义性质的严重文化制约 ;列宁文化批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起全党的重视 ,能否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与俄国社会实际发展进程自觉进行有效的文化建设 ,关系着共产党及其事业的兴衰成败 ;2 0世纪实践证明 ,“遗嘱”文化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社会主义执政党必须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2.
据苏联《历史问题》杂志1984年第2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化史”综合问题科学委员会、全苏书库、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和全苏图书爱好者协会中央理事会于1983年12月12—14日召开了纪念俄国启蒙者、印刷术鼻祖伊万·费多罗夫逝世四百周年的例行报告会。会议由科学委员会副主席B.A.卡尔普申致开幕词。在全体会议上听取的报告有:伟大的俄罗斯启蒙者伊万·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在对列宁认识论思想的研究中,人们总是力图从一些具体的理论问题(如实践观、真理论等)入手阐发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贡献,但却忽略了从总体上,即从科学的认识论体系的建构上,对列宁认识论思想的更为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就这一方面的问题作一些理论尝试,以便进一步发掘列宁在认识论领域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在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所处时代的特点出发,在完成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14.
列宁总是注意到知识分子在俄罗斯解放运动不同时期中的作用及其结构的变化,对知识分子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作出具体的、历史的评价。就贵族时期而言也是如此。列宁不止一次地高度评价知识分子是革命运动的发起人,他们的“心燃起了民主主义”的烈  相似文献   

15.
据俄罗斯《近代史与现代史》杂志1992年第3期报道,今年2月俄罗斯科学院俄国国际关系史与对外政策史学术委员会举行了学术讨论会,纪念院士A.A.纳罗奇尼茨基(1907—1989)诞辰85周年。会上宣读了16篇学术论文,内容包括:史学家纳罗奇尼茨基的学术生涯及贡献;纳罗奇尼茨基在教学育人和编辑刊物方面的活动;研究俄国对外政策史方面的主要问题;近代国际关系史的理论方法论问题与具体历史问题;公开对外政策方面的有关文件是外交部门的义务;德  相似文献   

16.
“秋瑾不仅为民族解放运动,并为妇女解放运动,树立了一个先觉者的典型”——这是郭沫若同志对秋瑾一生主要业迹的评价。秋瑾一生只度过三十个春秋(1877年—1907年),参加革命活动的时间不过三年(1904年—1907年),但她在自己短短的革命生涯中,不但对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作出过重要的贡献,而且在妇女解放运动方面也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和活动家。本文拟对秋瑾在妇女解放运动中的贡献作一些评述。“革命当自家庭始”  相似文献   

17.
列宁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最早见于列宁在1912年1月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所做的报告.列宁在这个报告中祝贺中国的革命派,表明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深切的热忱和衷心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列宁赞颂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并对它表示深切的同情.列宁在那以后继续高度评价辛亥革命,说辛亥革命为"四亿落后的亚洲人"争得了自由,唤醒他们参加政治生活.他把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来看待,认为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列宁创建的共产国际成立七十周年,即1919年3月。两年后,即1921年7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那么,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究竟是什么关系?即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否已具备内在条件?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多年来,海内外学术界以至一些政界人士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很不一致,有各种  相似文献   

19.
金伯阳烈士     
金伯阳同志(1907—1933)。原名金永绪,化名金赞文,别名北扬。汉族,1907年生于辽宁省旅大市旅顺老铁山麓金家屯一个富农家庭。从小长在农村,亲眼看到了长工的沉重劳动和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20.
在领导俄共(布)夺取和执掌政权的过程中,列宁围绕共产党要不要执政、为谁执政、如何执政、怎样才能执好政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主张构成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作为其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离不开当时的总体社会格局,离不开俄共(布)时期的自身状况及其国内外环境,也离不开列宁领导俄共(布)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进程。列宁的共产党执政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共产党执政理论的先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