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历史的解蔽与现代性的确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现代性是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历史维度的相互指涉下实现确证的,现代性能够通过"现在"与"过去"的对比来确证自身的进步性与困境,通过"未来"对"现在"的指引来确证自身的发展性与建构.而历史也对现代性存在否证的情况.另一方面,只有进入现代社会,在现代性的指引下,历史对人类而言才呈现出一种解蔽的过程与状态,人类才能自觉地通过现实实践活动深刻认识并进一步创造历史.而现代性也对历史存在遮蔽的情况.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从人的现实实践活动出发,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逻辑,一方面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基础、规律,另一方面剖析了现代性的根源、困境、走向.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历史与现代性之间的辩证与纠缠关系以及矛盾与困境,并为上述矛盾困境的破解提供了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经数百年“理性化”发展,世纪末的人类正面对着现代性的难题。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理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批判性地反思人类的生存现状和历史。在对人类生存规范基础的先行澄明基础上,依照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问题意识和针对原本批判的理论逻辑,着眼于现代性两难的现实,努力发展一种既内含马克思理论的批判精神,又带有指向人类自由、解放实践倾向的社会批判理论,这便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以资本命名"现代",其现代性批判就其理论性质而言乃是对资本的现代性批判。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性质,它体现为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和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的内在统一,统一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意义上展开的资本现代性批判,突出地体现为一种现代性的辨证批判,这种辨证的批判蕴含着一种资本的"边界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性理念来指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理念构建的关键在于坚持对资本现代性的辩证批判。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影响很大,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有哈贝马斯与列斐伏尔,他们分别采取了交往理性批判与日常生活批判,虽然他们的理论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却没有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那一维。只有以历史唯物主义来批判并且审视现代性,才能更加鞭辟入里地透视现代性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与此同时,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现代性批判为当代中国超越西式现代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一种通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回应西方绿色思潮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诘难的基础上,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生态视阈,并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生态批判、技术批判和价值批判,提出了他们的生态治理理论,形成了系统的生态学理论和现代性批判理论,对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我们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的可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对马克思的实践思想,仅从本体论的意义上去理解,或者仅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意义上去理解,都是片面的。出于批判的需要,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呈现出三种语境:本体论语境中的普遍性实践;方法论语境中的具体性实践;生存论语境中的人格超越性实践。这三种语境中的实践不是一种并列关系,而是一种递进式的"变奏"关系,并最终落脚在对无产阶级生存情境的分析和理想人格的引导上。  相似文献   

7.
与一般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不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视域和维度。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历史性否定,没有像黑格尔理论和众多后现代理论那样停留在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感性的物质层面,对现代性展开了现实的超越。而从资本维度对现代性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使马克思把握了现代性的根本,为人们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指明了实践批判的方向,并为人们探索新型现代性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正是这种独特的视域和维度使马克思不可超越,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习、研究《资本论》的热潮充分说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没有过时,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现代性理论分为辩护性的现代性理论和现代性批判理论,因为现代性本身具有肯定和否定的两重性。现代性为人类提供了文明成就,也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我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是在现代性境域中得以可能的,现代性是我国传统社会现代转型的重要条件。我国与现代性是批判地相遇的,并且与现代性始终处于批判关系中。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属于现代性问题范畴。我们应当以作为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社会主义的现代性批判功能,促成对现代性的世界历史性批判,把我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从批判解释学的视角来看,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不仅揭示了人类交往的一般规律,而且从交往的异化现象入手,深入地剖析了社会意识形态如何扭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交往。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指出迄今为止的人类交往并不是自由自在的,而是被扭曲了;被扭曲的根本原因在于意识形态掩盖或粉饰了真正物质性交往。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其交往理论的归宿。这种批判真正体现了批判解释学的精神。而哈贝马斯仅仅从语言本身来分析交往活动,将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寄希望于语言媒介,却偏离了他自己所主张的批判解释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正义批判不是抽象的人类精神的思辨,也不是与现实世界隔绝的理想建构,而是对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不懈追求。在人类解放的视野下反观当今世界,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仍然充斥着种种不公正,并且这种不公正已经更为广泛地溢出民族国家的边界,表现为日益加剧的全球性危机。时代呼唤一种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所能够给出的价值指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更加需要阐明并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内涵。在此背景下,阐明马克思正义批判理论的逻辑演进及当代价值,既有助于回应百年变局下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之需,也有助于扩展、澄清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内涵,在追求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中,扬弃资本现代性的弊端和局限,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一般地指向物质生活关系的研究,同时在此深入中还体现自身为哲学批判。但这两重批判的联合并不意味对实证科学的无原则认同与对哲学的单纯拒斥,正是在对市民社会之实证—肯定与批判—否定的双重维度中,彰显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哲学”向度。此一新向度所开启的乃是一种脱离思辨范畴,并力图从范畴前的人的感性活动本身来探讨人类历史的存在论境域,也正是此一境域的打开,为唯物史观的实践原则完成了哲学奠基,并切实拥有对当代社会的本质批判力。  相似文献   

12.
资本是现代市场经济与简单商品经济的根本区别之一,资本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可是,对资本范畴的理解我们过去由于深受“左”的观点影响,至今仍主要局限于西方经济学的水平。因此,从经济哲学视域来探讨资本范畴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是很重要的。资本范畴是解读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范畴兼具哲学与经济学的双重品格,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就是资本理论的现代性,具体说来是人的理性与能动性也即是人性的弘扬。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是具有解放意图的社会批判理论,它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根据人类生存条件的变化不断地加以更新和发展。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把资源、生产和技术发展的无限性作为前提。这些理论前提在生态灾难和各种社会危机面前已经显露出局限性,对"进步的意识形态"或进步拜物教的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课题。经典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双重性,既肯定生产力和技术发展的解放潜能,同时也强调片面发展的破坏性和灾难性后果。但是,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后者被边缘化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当代人类的处境下,历史唯物主义需要引入灾难学视角,反思进步的限度和进步主义的局限性,把人类的自我拯救和对受难者的关怀作为自己的核心规范和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阿伦特都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判。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特征,其"虚假性"根源在于实践意义的失落,他批判的旨归是唯物史观的确立;阿伦特以"行动"出发的两种政治生活对比,通过意识形态批判揭露现代资本主义"虚假政治"问题,并指出意识形态问题是造成极权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如何超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问题,马克思走的是一条更为深刻的"变革生产方式"的道路,而阿伦特将希望寄托于回归"行动"意义以重塑"真正的政治"。相比之下,马克思的批判更为彻底。  相似文献   

15.
一个世纪以来,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的争论从未停止,尤其在20世纪中后期,以卡尔.波普尔为代表的科学实证主义的批判之影响最为深刻。只有从实证主义理论的工具理性入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性与人道主义相结合的基本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辩证法之方法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生存论建构,才能够对科学实证主义的批判作出有力的辩驳,为历史唯物主义正名,并还原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个面向存在的实践历史观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值得重新探讨的问题。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不仅在理论上试图解决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而且在实践上同时为二者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国内长期以来形成的把“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或说成是马克思学说的哲学灵魂,这其实是对马克思学说的误解。所谓“历史唯物主义”根本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也不是社会历史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即“历史哲学”。它仅仅是揭示“史前社会”人被“物化”方面的事实之科学方法,主要是研究资本剥削所形成的总的科学观点,根本就不是哲学。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只能是“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和“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的主要缺点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仅仅限定在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的能动性思想应理解为主体的能动性 ,实践的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把物质实践理解为解释问题出发点的实践唯物主义 ,也就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包括文化心理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和大众文化批判三个维度。文化心理批判维度主要是在坚持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的基础上,援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极权人格、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文化心理根源展开分析,探索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中介机制;技术理性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启蒙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本质与缺陷,探讨了科学技术在当代西方社会异化使用的哲学世界观基础与现实根源,强调科学技术已经沦为一种控制和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工具;大众文化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不仅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统治方式的变化,而且反驳了资产阶级学者所宣称的西方社会是一个物质丰裕、无矛盾的理想社会的观点,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不过其危机的表现形式已经从古典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危机或者转化为社会发展日益总体化和个人自由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或者转化为合法性危机,因而西方社会仍然存在着革命的可能性。革命的前提就是通过对当代西方社会采取“大拒绝”的革命方略,并通过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政治意识和革命意识。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价值在于把唯物史观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统治方式的新变化和革命的可能途径。其理论的弱点在于不能把经济批判、政治批判、文化意识形态批判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为在寻求西方人自由和解放的现实途径上的浪漫主义和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