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门类之一的图书出版业,在市场准入和价格等方面长期受到国家的严格规制.随着国内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际图书业的竞争态势发展以及国内图书出版发行的现状,其规制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之中,并呈现规制重心后移的特点,即从严厉的前端与中端规制逐渐向中端、后端相结合的规制方式转变,这给了民营资本介入图书出版业更大的空间.民营图书业从小规模、灰色经营向大规模、专业化、正规化转变,经营触角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成为图书出版发行流通的重要渠道之一.民营资本准入图书出版业规制的变化过程也正是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一个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木书业”即雕版印刷业。民国时期,由于成都有雕版印刷的传统,加之社会对雕版印刷书籍的需求,以及雕版印刷比机械印刷成本低廉、简便灵活等原因,使成都的“木书业”久盛不衰,在当地印刷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成都“木书业”虽然数量遥遥领先,但多系资金薄弱的小型店,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成都“木书业”出版了内容包罗万象的各种书籍,为便利民众生活,保存古籍,传播四川的近代文化,支持私塾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安徽地区的雕版印书,南宋时期已较普遍,明中叶以后,竟成为安徽刻书业的中心,直到清代道光年间,始成尾声。 徽州镌刻图书的技术,在明万历年间,达到精致的境界,其原因之一,是与歙县虬川黄姓刻工有关,在当时不仅人才  相似文献   

4.
清代广东在阮元、张之洞先后督粤期间曾出现两次大的文化突进。这两次文化突进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主要是:地方主政者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兴学育才,发展教育;发展图书出版业;保护和利用地方文物、文献;大力促进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融会。这些都值得我们今天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现代图书情报业发展的内在因素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产业的繁荣,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推动了图书情报事业的不断进步。本文系统论述了"知识网络"与图书情报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图书情报机构"知识网络"建设策略,以期为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陈才俊 《学术研究》2004,(9):106-110
香港图书出版业始于 184 3年 ,经历了 2 0世纪 4 0年代、 6 0年代和 80年代的三次重大发展 ,现已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 ,位居世界前列。其历史发展与经营现状 ,可供中国迈向世界出版大国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探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族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情况,及民族图书出版业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浪潮中所做出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8.
由《出版人》杂志、新浪网联合主办的“2004中国书业年度评选”日前揭晓,获奖名单如下:年度文学艺术图书《狼图腾》(长江文艺出版社);年度传记纪实图书《正说清朝十二帝》(中华书局);年度经管励志图书《没有任何借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度人文社科图书《大历史不会萎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书肆是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民间买卖图书的场所.随着文化、经济的繁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唐代图书市场相当活跃,形成了书肆贸易和政府购买互为补充的图书买卖形式,图书的经营品种也有所增加.但图书受复制技术、流通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价格高低不等.探究唐代政府对包括书肆在内的市场管理以及书肆的经营之道等对今天的图书出版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书业企业是经营产品种类和内容都极其丰富,再加之图书产品的特殊的文化性,因此研究书业企业的产品组合策略对于书业企业科学合理的组织图书产品开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223-228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较为喜人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如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政府全方位引导不足、相关政策和法律缺位、人才匮乏等多方面缺憾,为有效满足我国民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借鉴欧盟在促进文化产业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政府的全方位支持及针对性引导、大力引进人才、健全产业政策法规体系等优秀经验,有助于我国突破当下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一些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12.
雕版印刷技术虽然发明于前朝,但是,真正得到普遍运用并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是在两宋。北宋都城开封,大量的雕版印刷图书、画像、历本等进入了交易市场。开封作为首都和世界级的大都市,在印刷品技术和市场销售方面都有着重要地位。北宋开封的印刷品交易数量巨大,影响广泛。不仅在经济上有着重要价值,对政局和历史发展都发挥了直接而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政儒 《理论界》2008,(8):210-21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这是对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因而也当然成为出版业的工作主题。出版的繁荣与发展,图书发行是根本中的根本,发行的好坏决定出版社大发展、大繁荣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管宁 《东岳论丛》2012,33(12):133-138
欧洲危机背景下,法国文化产业逆势增长、兴盛繁荣.其原因在于法国政府长期稳定且不断强化的政策和立法支撑、对文化遗产的大力保护、充足的资金保障、高端前卫的定位、一流的时尚设计、国际化的路线等,这些经验对于同法国文化体制有许多相似之处的我国,特别是我国文化产业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指出了我国行政主导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内容和特点,以及这一模式的生成的历史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并探讨了这一模式面临的文化产业的商业性和政府作为公权力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要求之间存在冲突的困境,提出了消解行政主导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困境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6.
韩国文化产业近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韩国政府上世纪末推行的文化产业振兴政策有密切关系。但韩国政府推动其文化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经验,一方面是与韩国国情相适应的,其战略思路与一些措施未必适合我国国情;另一方面,其产业政策本身也存在诸多隐患。因此,我国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不能盲目照搬“韩国模式”,应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借鉴与吸收。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234-238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日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具有前瞻性的文化产业税制体系,依据文化产业的不同属性和文化财产的不同转移方式,创设了一系列新型税种,进行差异性优惠。由于我国文化产业目前存在税负较重、税收优惠政策不具有针对性、税收优惠缺乏体系性等问题,应借鉴日本经验提高立法层级,完善税法体系,减免所得税、降低税率并实现税率差别化,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产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韩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韩国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2004年,韩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国。通过系统分析韩国文化产业现状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可对黑龙江省推进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良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黑龙江省应从战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完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拓宽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创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机制并且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以此来推动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文化市场中,美国的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居于垄断地位.这得益于美国文化产业的全球化战略.积极借鉴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法制为保障,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是今天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编辑是图书出版业的第一生产力.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文化创造和文化生产行业,编辑职业及其工作性质有着其他行业不能比拟的特殊性.认识并高度重视编辑职业的特殊性、编辑活动的特殊规律,认识特殊职业从业者所必备的特殊素质,是图书出版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必要保障.目前,我国的图书出版业普遍存在着过度强调编辑经营运作能力而忽视编辑文化品格、文化理想、心理情感健康,促使编辑在违背编辑规律和成长规律的状态下工作的现象,这种短视的行为将严重制约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图书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尊重编辑的文化品格,维护编辑的文化理想,尊重编辑劳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关注编辑心理和情感健康,减轻编辑心理压力,全面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让编辑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体验创造价值的乐趣,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图书出版业的明智举措,只有这样,黑龙江省的图书出版业才能健康科学地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