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研究是近年来城市管理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农村外来人口的不断剧增给城市社区带来很大影响,本文从社区建设中居于“生命线”地位的社区道德建设着手,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分析了外来流动人口剧增给社区道德建设带来的影响和当前社区道德建设与其不相适应之处,以及据此产生的几点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芬  赵海霞 《南方人口》2003,18(1):18-22
中观的社区人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社区一元性特征的基础之上,在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城市社区的二元性特征显著.城市社区成员,包括城市居民与流动人口,在经济条件、社会交往以及文化和社会心理上的二元性使社区流动人口的生育具有传统生育文化的特点,通过社区进行人口控制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应该认识到城市社区的二元性特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区一元化发展,从而控制流动人口的生育,完善社区人口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3.
积极探索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新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计划生育管理是当前城市计生工作的新课题。襄樊市樊城区依托社区 ,积极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社会联动机制 ,健全群众工作体系 ,实行科学管理 ,优质服务 ,依法行政 ,走出了一条政府抓联动 ,社区抓主动 ,常住帮流动 ,服务促管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时期城市社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的新情况、新特点,十堰市茅箭区按照“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整体思路,结合本地流动人口管理现状,在调查论证、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模式———“3·5”管理服务模式,对抓紧抓好新时期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人口》2006,23(3):24-26
近年来,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了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公共政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正民  苏云 《西北人口》2007,28(5):100-105,110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加,作为一个特殊的人口群体将长期存在。流动人口突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樊篱,为就业增加了竞争力,为城市增加了活力,为现代化增添了动力,也有力地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服务方式转变。然而,绝大部分流动的劳动力没有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等基本的社会保障。流动人口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现有的社会保障机制并没有完全覆盖每年近2亿的流动人口。由于一些流动人口缺乏基本的就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因此可能会引发一些治安问题和不安定因素。所以,建立有效的流动人口保障机制,是"以人为本"精神和社会公正的最好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安定团结局面的一个治本之策。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现状以及建立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依岚 《西北人口》2008,29(3):23-26
家乡的推力和流入地的拉力.促成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流动人口在大城市郊区的聚集,引发了居住紧张的问题,并导致了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解决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单纯依靠市场或政府力量规范出租房市场,只会引发“恶性循环”。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为研究对象,发现流动人口在华新镇聚居是当地低端企业的大量就业机会和低生活成本的吸引所致.因此产业结构升级才是根本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城市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流动人口在城市聚居的倾向日益明显。同时,城市贫困问题的出现也使如何构建社会保护体系成为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解决好城市流动人口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完善社会保护体系救助城市贫困群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拟于2005年10月下旬,在北京举办“流动人口社区、城市贫困与社会保护”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象山区是桂林市最大的中心城区,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入到城市,面对不断增大的流动人口压力,怎样做好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特别是计生服务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为此,区党委、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模式、推新品质,以建立完善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组织建设为突破口,采取"分类组建、合力推进"的工作方法,在流动人口聚居的社区、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外出对其家庭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7月在四川南充的调查数据,对外出就业的流动人口及其家庭的情况等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主要以单独或夫妻共同的形式外出,把孩子留给老家的父母抚养;他们大都会寄钱回家,这些收入对改善家庭的整体生活状况作用显著,在有家人外出的家庭中,对家人外出持支持态度的人数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大量流动人口的外出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利;农村劳动力缺乏加重了留守成员的负担;以及农村社区贫富差距的扩大等。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对上海各区县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家庭随迁流动人口的住房性质、居住社区类型和居住区位等多方面的基本特征,综合探讨了个人及家庭因素、社会及制度因素和社会融合因素对流动人口住房选择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上海流动人口家庭随迁特征明显;流动人口仍以租赁住房为主,主要聚居在远郊、近郊的农村社区和城中村;家庭随迁流动人口在住房拥有率方面凸显优势;由流动人口自身素质所形成的社会分层对住房选择影响显著;制度性因素和社会融合因素对住房选择也具有显著性影响。针对分析结论,本文在政府、社会以及个人等多方面提出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影响流动人口流动间隔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4年深圳市封闭小区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构建并测算了流动人口的"流动间隔",同时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了影响流动间隔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居住在封闭小区中的流动人口,其流速已经明显减弱;经济利益诱导和社会关系状况显著地影响着流动人口的流动行为,而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流速的快慢.  相似文献   

13.
为深化对城市空间与犯罪关系的认识,本文对广东省东莞市进行了个案分析。结合报纸报道、社区警务数据和实地研究发现,多发犯罪具有较强的流动群体空间指向性,涵盖了流动人口直接居住和活动的邻近区域、与流动人口消费和出行习惯相联的场所。要改善犯罪阻遏的效果,应增强流动人口及其活动空间的防御能力,强化流动人口和各方常住预期和长期责任感,从治安短板入手提升总体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论北京“城中村”改造——兼述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以来北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这场由政府主导的乡村社会变革,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概括北京城中村改造模式的基础上,对城中村改造的作用给予了积极评价,同时指出城中村改造周边地区可能面临更深的发展困境,应通过合作治理寻求解决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社会问题的治理之道。目前北京已经具备了实现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的基本条件,可以在市区政府是主导、乡村组织是枢纽、社区成员是核心、社会团体和社会单位(企业)是支撑、专业NGO是助推器的合作治理框架下,以生活设施改造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为突破口,统筹兼顾尚待城市化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公安部 1996年流动人口统计数据和国家统计局 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 ,对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 :(1)城市流动人口规模与市区从业人口、市区个体劳动者人数、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市区工业总产值、市区利税总额、市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和市区职工年平均工资相关显著 ;与市区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市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市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市区百元资金实现利税和市区客运总量相关不显著 ;与地区人口呈负相关。 (2 )流动人口超过 5 0万以上的城市 ,其流动人口规模与市区的社会经济因素回归效果较好 ,回归方程可以用于预测  相似文献   

16.
游振宇 《西北人口》2011,32(3):63-67,73
持续和高位增长的城市流动人口有着对城市公共品的强烈需求,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品,是城市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的重要内容。现有城市流动人口的界定,已经不能满足城市政府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品的现实需要。在公共财政视角下,基于城市公共品的非排他性、空间地域性和社会选择性,对城市流动人口进行重新界定,以满足城市政府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品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7.
张建武  李楠  赵勋 《南方人口》2011,26(6):56-62
大量研究证实流动人口会降低全国各城市生育率水平,但是两者的数量关系仍然不是十分清楚。本文以广东为例,利用1990—2005年广东流动人口和出生人口数据,对流动人口变动与广东出生人口数量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外来劳动人口从业类型及居住地的省份聚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洪涛 《南方人口》2002,17(3):38-42
本文利用北京市1997年外来人口普查20%的抽样数据,对分省的北京市外来人口的从业类型及居住地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检验表明来自同一省份外来人口在京从业类型及居住具有一定聚集性,如浙江的自我雇用性的私营业,安徽的建筑“铁军”等;丰台区的“浙江村”,朝阳区的“河南村”等。同时利用社会网络理论,从外来工的迁移形式、就业信息源、在城市中的交往方式角度入手,探讨以省份为特征的从业类型及聚居现象形成的可能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外来人口长期居留倾向的Logit模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任远  戴星翼 《南方人口》2003,18(4):39-44
本研究提出流动人口长期居留的“融入决定假没”,即外来人口进人城市以后,逐步深深地卷入城市的生产、生活中,他们与城市运转结合越紧密,他们将具有越强的长期居留倾向。随着长期居留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增加,其所关联的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居住、就业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经济问题势必逐步积累,需要城市管理者相应加以重视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与居住形态是体现流动人口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着重分析了闵行区流动人口居住的基本特征与空间分布,构建了流动人口在城市居住的滞留模式,全面剖析了不同尺度下流动人口的流动机理,揭示了流动人口空间转换的状态与时空特征,提出实现居住分布空间优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