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主体,主体的道德自觉对于主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效推动绿色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体的道德自觉首先是持有正确看待自然世界的世界观,即正确地、公平正义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公平正义地对待人与自然万物,保证人与自然各得其所应得;其次是确立尊重自然的道德态度,让自然万物按照自己的存在方式竞自由地去存在,人类轻易不要改变它们自身存在的目的;最后是成就看护自然的美德,将照顾、照料自然万物存在、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利他主义精神贯彻到自然世界之中。世界观、道德态度和美德共同指向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保证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能够推动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指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8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是活动的主体角色。与人相互作用的客观的东西,即在主体的对象实践活动、社会政治活动以及精神活动中。同主体相对立的东西就是客体。客体包括社会的组织建构、政治设施、运行机制等社会环境;同时还包括实在的物体、自然界的客体及“第二”自然界(人化自然)的客体;包括人和主体的意识本身,即作为自我分  相似文献   

3.
<正> 人的存在是自然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人的生命活动与其它生命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人的生命存在是一种自觉性的存在,人类通过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不断地调整、控制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并按着人的愿望、意志与目的改造和加工着人所生存的外部世界.劳动实践活动,一方面使自然界成为人化的自然,另一方面,人也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逐渐建构起主体的心理结构,建构起自己独特的生命存在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整个历史也就是“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自然界的生命形态进化到人这一族类,才真正充分地体现了生命系统不断进行优化选择,不断向最有序目标迈进的宇宙合规律性和宇宙合目的性.  相似文献   

4.
一和谐发展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概念,人是世界的主体,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与人以及人与客观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均衡、有序的运动和变化。人与自然互益,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互益,体现出人际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和谐。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类生产劳动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人的类本质特性。马克思说:“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类本质特性表明人的实践活动不仅和客观…  相似文献   

5.
人是自由自觉活动着的动物。因此,人在不断地认识、解释和塑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和塑造自我。而且,人外向世界的活动和内向世界的活动是彼此相关、内在统一的。这种相关的统一性就表现在:人既按照外部世界的客观尺度去规范自己的活动,又遵循人类自己的内在尺度(人的尺度)去建构自己的行为及改造世界。正因为如此,人应当“了解自己本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可见,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看起来好象是个抽象玄妙的形而上问题,其实是个任何时代都必须回答的形而下问题,特别是当时代和社会处于变革、转换时期,人之为人的应是什么的形象问题就会显著地突出出来。几乎每个时代和社会都有自己的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形象、人的应然模本。  相似文献   

6.
从人的现实存在论人的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的现实存在论人的自由杨思基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基于人的现实存在、基于实践而实现的人的主体能动性,是人对现实世界自为自觉的认识和改造,是人作为主体所表现的他对必然性的认识、驾驭和超越,同时也是人对其各种关系束缚的超越和解脱以及他对于各种异己力量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的人学理论,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人学革命。马克思的人的存在论包含四个维度: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人的起点,自然赋予人生命,给予人生产生命存在的材料;人以自然界为对象开展实践活动,把自己的本质以存在的形式展现出来,确证了人作为对象性实践存在物;随着"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人的精神生产越来越具有相对独立性,人成为精神生产、传播、承载的主体和载体即有意识的精神存在物;人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不断突破"受动"(自然和自身种的限制)追求自由,进而"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解基础上的个体与类斗争的真正解决即人的解放,确证了人作为普遍的自由的类存在物。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自然人化”论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 ,从人的劳动实践和劳动异化的诸多关系中 ,提出了“人化的自然界”的理论 ,认为人和社会都是“人化的自然界”,人是依靠对于自然的人化才得以造成自身、造成社会、造成科学、造成艺术以至造成属于人的一切。人在“人化的自然界”的实践创造中 ,同时在自由自觉地创造着人自身的美 ,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引起自然对人的损害。这里有真正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相适应的“人化”,也有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实际相反的“人为”,这后者的实质是人在自然界中的迷误 ,自然则以异化的形式报复人类 ,构成为“压迫自然”与“自然异化”的实际过程。当前存在于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使人从不同角度向马克思的《手稿》寻求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与伦理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社会理想。作为人类在长期历史实践中自我意识到的一种理想目标,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了人类在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和人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的矛盾基础上向往自由、追求本性的完美发展的愿望。人不同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就在于人类活动的自由自觉的性质。人的本质特征就在人的劳动。作为人以自身的活动发动、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劳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能动的活动,因而是人区别于动物界的基本形式。①由于人的自由自觉的、能动的性质,人性发展就具有这样的属性:第一,人性不断在主体和客体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环节与三个纬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问题只有从实践去理解,才会脱去其形而上学的外衣。马克思的自由观是现实的实践自由观,因为自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实践自由表现在对客观必然性认识的自由、实践观念活动的自由、物质实践活动的自由三个环节,而实践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也即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自身的关系三种关系。相应地,人的物质实践活动的自由也就表现在这三个纬度。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当代人的生存方式。市场经济对人本身发展的作用 ,是人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根本。人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创造出市场经济的生存方式 ,通过这种生存方式 ,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生命本质之间形成普遍的转换关系。把“自由人”及其自由个性的生成确立为研究市场经济与人的关系的主题 ,从而把市场经济、自由和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这样的意识中研究人的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中的人 ,才有可能真实地理解人的自由与自由的人。从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视角来说 ,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在于促成“世界历史性、真正普遍的个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从实践唯物主义来看,人的能动性活动对于历史规律具有一种"剧作者"与"剧中人"的地位;而历史规律对人的能动性活动则具有制约与确证的双重意义。现实中二者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表现为人类活动的目的与活动结果的一致性发展程度。而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共同体中,通过人类共同的意志、全面而自由地支配人类自身本质力量,才能够真正实现二者的统一。从根本上而言,这一问题关涉的是人如何摆脱社会必然性的制约而成为自身的主人,因此,本体论自由是其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自我解放在人的解放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从自我解放出来,才能彻底从自然和社会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获得真正自由和健康发展。应当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对人的自我解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大自我解放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力度,提高自我解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晏辉 《江海学刊》2023,(1):23-36
成为主体,这是个体的宿命,也是人类的使命。只有成为主体才能完成人并实现人。通过成为主体,人才创造了一个属人的世界;通过改造自身自然和改变身外自然,才造成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人的所有秘密均由成为主体过程而源出。成为主体原本就自在地具有伦理性质,亦即:每个理性存在者自在地就是目的;而成为目的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做与目的相对称的事情,亦即使自己的行动具有道德性,这是获得自尊和尊严的坚实基础;成为主体就要担负对自己、他人、社会和人类的责任,放弃成为主体的机会就是放弃成为人的责任。在个体成为主体的道路上,在人类使个体成为真正主体的历史进程中,却经历着自在自为的原初形态的主体、自由任性的独断形态的主体和自由而合理的辩证形态的主体三种形式。真正的主体是就自由而合理的主体而言的,它既超越了原初形态的主体,又矫正了自由却任性形态的主体。为这样一个真正的主体进行伦理基础的奠基,旨在寻找主体形态的道德基础和客体形态的实践法则。这是一种新型的人类文明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使人成为真正的主体进行伦理基础奠基的根本道路,其核心就是使人成为自由而自觉的目的论者、公正的旁观者、正确的言说者和正当...  相似文献   

15.
王德军 《兰州学刊》2007,18(7):13-16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高级的存在物,人具有自然事物的一切属性.存在是人作为自然物质最具普遍性的在世方式,表现为自然界盲目的运动;生存是人作为有生命的生物(动物)在世方式,表现为人的本能的自然合目的性活动;生活是人作为人(劳动实践、社会关系、理性、意志、神性、文化等)的在世方式,表现为有意识的功利性目的活动和超功利目的的自由活动.存在生存都是人在世的基础前提和手段,生活才是人在世的目的意义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自然与文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 ,人对自然界的依赖与掌握表现为人同自然之间的双向适应关系的本质的统一 ,文化是其实现的方式。一方面 ,人要按人的方式实践地和观念地改造外部自然 ,变其为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 ,人要改造自身的自然 ,将自己塑造为社会的文化存在物和文化主体。从基础的意义上说 ,文化的历史是人与自然界之间不断实现双向适应、不断完成本质的统一的过程。自觉地保护适合于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及其再生能力 ,就是一种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文化行为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不是一种"边界意识".人的解放是指摆脱人对人或人对物的依赖与束缚,但更主要是指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亚当·斯密、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人的解放途径就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实现自由自觉的活动或劳动.人的解放理论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目的.人的解放程度是检验科学发展观实践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宋凡金 《齐鲁学刊》2007,4(6):130-133
人作为实践的主体不仅生活和活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还不断变革和创造着自己的社会关系。人既是一个被决定的存在,又是一个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存在,这就是马克思视野里"现实的人"。人的本质在其历史中显露并证明了自身。在向人生成的过程中,人不仅成为一种历史的存在,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着向自由的人复归,向完整的人复归,向社会的人复归,进而体现为人在制约中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保护自然环境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世人的普遍共识,但怎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其本体论基础是什么,这些都尚需要进一步澄明。无论是工业文明对自然界的破坏,还是生态文明对自然界的保护,都必须通过劳动活动才能够得以完成,劳动是改变自然界的物质性力量,因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本体论基础应当是劳动。劳动创造世界、创造人、创造人类历史,这意味着劳动本身拥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目的。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用主观性目的代替劳动的客观性目的,致使劳动的本真性始终处于遮蔽状态。只有人自觉意识到劳动的目的就是人的最高目的,并将人的最高目的与劳动的客观目的合二为一,劳动才能够复归自己的本真状态。在创造自然世界和创造人的劳动关系当中,创造自然世界具有优先性,人怎样创造自然世界就怎样创造人自身。这一逻辑决定了人必须通过创造美丽的自然世界,才能够担保自己走向崇高和伟岸。  相似文献   

20.
生态理性是现代人在认识、完善自身与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约束和指导其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终极意义的真切眷注.这是一种追求全球系统安全的理性,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理性作为自觉的理性与人和自然关系理性的和解,有望把自然和人自身从逆反的文化模式的统摄与服膺中解救出来.这不仅要求重新建构外部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重新建构人类社会的文化精神生态或精神生态的协调与平衡,实现对人类文化理性与生产、生活方式的重新塑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