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就唐诗的情感贯通方式、意脉布置状态所形成的诗意结构及这种结构的艺术范型进行探讨。认为唐诗的诗意结构突破了先秦诗歌以复唱和多侧面铺排为主的静态型结构,发展了魏晋南北朝诗歌意脉、情感沿着一个方向平稳自然地直线流动的动态型结构,而追求在诗歌意脉、情感的推进过程中,具有腾挪迭宕、曲折变幻的流动之美,扩大了诗的意蕴容量、增强了情感张力,造成了浑厚气势。这种诗意结构的艺术范型主要有:语不接而意接的断续方式,情感流程大升大降的起落方式;诗意段落之间后段逆前段的在否定中向前推进的逆转方式以及诗意段落倒置方式等。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上被称为"垮掉派'之父"的美国当代诗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有着与其派别内其他诗人迥然不同的风格.他的很多诗歌或是清新隽永、浪漫恬淡的诗情画卷,或是发人深省、悲戚震撼的哲思小语.在其绚烂多彩的诗行之间,闪烁着的是深邃的生态哲学思想.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幸福观、伊壁鸠鲁学派的知识论以及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现代生态美学,均被融入雷克思罗斯笔下优美的风景和跃动的生命之中.雷氏酣畅舒朗的诗歌升华了生态文化的智慧和理念.  相似文献   

3.
在把综合性明确提升为写作立场和抱负的现代主义诗歌写作中,除内涵意蕴、表现方式体现出直接、明显的综合性外,审美特质也具有综合性.通过日常性诗意与超常性诗意的综合、“有我”与“无我”的综合、悲剧性与喜剧性的综合等,可以对现代主义诗歌写作审美特质的综合有所体认.  相似文献   

4.
诗歌中的意象是客观物象与诗人主观情致的契合,同时也是具有符号性特征的特殊意义系统。诗歌语篇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语类,一方面,同其他语篇一样是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结构体;另一方面,诗歌的语篇意义和概念意义从属于人际意义的表达。诗歌语篇的人际意义是否在形式层面得到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诗歌意象创造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在叙事中融入大量的诗歌是唐代小说诗意美最直观、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小说中融入诗歌,一方面使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诗的体式,有了诗的体式之美,另一方面又使小说叙事抒情化、内在特质诗意化,从而造就了唐代小说独具时代特色的抒情特性并对后世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128-133
在目前的电影艺术研究中,对诗意的关注往往集中对诗歌文体形式的借鉴与意境的营造上,实际上,作为西方文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诗的涵义早已超出了具体的文体学范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应予以拓展,从诗意的人生境界、诗性电影文本和民族诗歌精神的延续三个方面来探讨诗意的审美情怀在中国电影中的具体呈现形态。由此,应将诗意审美形态在中国电影中的诞生确定于20世纪30年代初。  相似文献   

7.
宋代范温所作的《潜溪诗眼》主要包含了“诗意”与“诗法”两个诗学范畴.他所说的“诗意”,即诗歌的最根本眼目所在是诗歌的内容,主要包括“诗识”、“诗意”、“诗韵”相互联系而又有机结合的三个方面。他所说的“诗法”,即诗歌遣字造句的表述艺术和诗歌的结构技巧,主要包括“练字”、“炼句”、“炼意”相互联系而又有机结合的三个方面.他认为诗歌“有余意之韵”是诗歌的审美极致。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黄庭坚的诗歌,适应由唐到宋诗歌审美意识的嬗变,在意象表现上独辟蹊经,耳目一新,其革新精神与"陌生化"理论相契合.在语象空间的拓展上,他的诗歌有四个特点好用奇语;好用话语;好作翻案语;好作谐谑语.在从奇崛到自然的诗风改变上,体现为三方面以俗为雅;以拙见巧;以放致浑.黄庭坚诗歌意象"陌生化"的革新,应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宋代范温的所作《潜溪诗眼》主要包含了“诗意”与“诗法”两个诗学范畴。他所说的“诗意”,即诗歌的最根本眼目所在是诗歌的内容,主要包括“诗识”、“诗意”、“诗韵”相互联系而又有机结合的三个方面,他所说的“诗法”,即诗歌遗字造句的表述艺术和诗歌的结构技巧;主要包括“练字”、“炼句”、“炼意”相互联系而又有机结合的三个方面,他认为诗歌“有余意之韵”是诗歌的审美极致。  相似文献   

10.
整体性思维模式影响下的汉语言具有一种独特的模糊品格,这一品格使汉语诗歌的话语建构获得了极大的表现自由。汉语的模糊品格表现在语言和言语两个层面,其模糊效应为汉语诗歌开拓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在诗歌创作中,汉语的模糊品格造就了多种多样的模糊话语方式,以语序错综造成的诗意凸显和浓缩、多义互生造成的诗意丰富和深厚、词语曲达造成的诗意含蓄和隐喻,都直接参与了汉语诗歌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11.
在视觉文化转向的崭新语境中,视觉媒介参与塑造中国新诗生态,视觉传播成为新诗传播的重要形态。“语—图”关系的调整,构成了文学发展的重大挑战。文学与摄影本质属性的差异,造成了摄影文学内部两种表意符号的交锋,而图像和文字的张力构成摄影文学艺术探索的内生动力。宽泛地讲,“诗画传统”可以视为诗歌艺术与视觉艺术互动的历史。在诗歌与摄影的密切互动中,可以抽绎出诗画传统变异性演进的潜隐线索,摄影诗歌的“诗意图式”中仍然可以辨认出传统图式嬗变的痕迹。对于现代诗人来说,传统诗画艺术是可资借镜的样式,诗画传统的复活和承续是现代诗人推进新诗视觉传播的主动选择。在借助图像提升诗歌传播效果的同时,要缓解文学与图像之间的对立和矛盾,避免诗意放逐和深度削平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2.
运用诗歌语篇评价资源解读诗歌是诗歌阐释的多维视角之一.本文尝试拓展评价理论的评价视阈,把体现语篇功能的主位、信息、衔接结构和诗歌语篇的特色元素——音韵系统纳入评价资源的范畴,并将之应用于指导诗歌语篇评价资源的建构、鉴别与分析,进而运用诗歌语篇评价资源对布莱克两首诗歌名作《老虎》和《羔羊》进行剖析,进一步展现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诗可以群:略谈元祐体诗歌的交际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唱酬诗是儒家礼仪文化和人伦精神在诗歌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它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交往中扮演着多种角色.交际性是元祐年间苏轼文人集团唱酬诗中的突出特征."以交际为诗"的元祐体在文学史上向来名声不佳,但平心而论,元祐体不仅未脱离孔子倡导的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而且把"诗可以群"的功能推向极致,扩大了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起的积极作用.其在文学史上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将日常生活诗意化,即以艺术的竞技和应答来实现人的"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4.
在取象的视角上,汉字的观象取形与诗歌的"写气图貌"都遵循"简化"的原则;在象的记忆再现上,汉字象的内部架构的整合性与诗歌空间意识的和谐性惊人地相似;从确定性的字"义"到含混性的诗"意",诗歌正是利用汉字符号的听觉形象来完成诗意的营造的.  相似文献   

15.
浅析英语诗歌语言的美学特质及其可译性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蒲芳 《云梦学刊》2005,26(4):125-127
诗歌翻译的本质是再现原诗的美学特质。英语诗歌语言的可译性障碍在于诗歌文本内涵的复义性;在于诗歌语符向多维空间扩展所获得的审美张力;在于诗歌功能在多层面上展开而呈现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6.
英语属于拼音文字,缺乏具有诗意的直观外形.因此,以赫伯特为代表的很多英国诗人,尝试以形为"祭坛"的诗歌的建行形式来模拟事物,完善高度符号化的字母文字之间的无联系的组合形式,通过视觉来丰富诗歌的内涵,深化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词汇是语言的符号,词汇的选择是由作者的知识体系、价值观以及观照世界的方式决定的.穆旦诗歌的词汇有三个特点:一是大量采用非传统诗意的新生词汇创造现代诗意,二是身体词汇的大量使用,三是赋予传统词汇独特内涵.穆旦诗歌词汇充分体现了现代诗人感知世界、感受生命的现代意识与审美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唱酬诗是儒家礼仪文化和人伦精神在诗歌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它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交往中扮演着多种角色。交际性是元祜年间苏轼文人集团唱酬诗中的突出特征。“以交际为诗”的元祜体在文学史上向来名声不佳,但平心而论,元祜体不仅未脱离孔子倡导的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而且把“诗可以群”的功能推向极致,扩大了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起的积极作用。其在文学史上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将日常生活诗意化,即以艺术的竞技和应答来实现人的“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9.
李镜池先生在《周易筮辞考》一文中指出,《周易·中孚·九二》爻词(“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是首“很美很有诗意的诗歌”。这见解十分精辟。我认为,这段爻词是一首  相似文献   

20.
在外国诗歌翻译的影响下,《新青年》诗歌语言呈现出通俗化、句法功能的显性化、语言表意的复杂化的特征。学习西方民间诗歌语言,采纳对话的语言组织形式,大量语气词入诗带来的直白的情感表达方式,使《新青年》诗歌语言整体上呈现出鲜明的通俗化的特征,体现了五四思想启蒙与文学革命时代的话语特点。向译诗借鉴,新诗讲究语法组织,句法诗性功能得以显现化;现代人称代词的诗性引领功能、修饰成分的诗意扩充,使新诗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现代表达方式。语义结构的整体关联与欧化的文法带来语言表意的复杂化,增加了诗歌的凝练度和内在诗意。译诗的语言借鉴影响了中国新诗语言观念的现代变革,提升了中国新诗语言的表现力,拓展了新诗语言表达方式,丰富了新诗语言表意功能,为滥觞期中国新诗形式建构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