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莽执政时期官至大夫的杨雄(公元53前年~公元18年),是一个富于正义感,不满现状而又胆小怕事的学者。西汉未年,外戚擅权,统治者昏庸无能,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荒诞的谶纬迷信思想弥漫朝野,在这种背景上,杨雄逃避现实政治,闭门著书立说。《汉书·杨雄传》说:“杨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  相似文献   

2.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自觉存在的理论形式,是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属于哲学形而上,人性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人性善恶问题则是先秦哲学讨论的一个焦点。中国古代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性论的观点,如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杨雄的性善恶混论。通过对孟、苟人性论的剖析,认识中国古代人性学上所达到的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3.
张钰翰 《理论界》2013,(7):144-146
从中唐到北宋,面对佛道的冲击,为了重建道德文化秩序,儒家诸子得到士人的普遍关注。其中,在北宋神宗时代以前,杨雄最受士人尊崇,对于《法言》、《太玄》进行注疏、解释的相关著作也蔚为大观。本文即从史籍中爬梳北宋时期的相关著述,以为进一步讨论杨雄在北宋的地位与影响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司马光(公元1019年——1086年),字君实,宋代陕州夏县人(今山西省夏县),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政论家、哲学家。司马光的哲学著作较多,在他的文集里除收有《迂书》、《原命》、《说玄》、《致知在格物论》、《中和论》等专著外,对杨雄的著作《太玄》、《法言》等注解或集注,也比较集中地反映司马光的哲学思想。现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时期的文献,如《易经》、《诗经》《竹书纪年》等书中,多次提到殷,周统治者曾与“鬼方”发生争战。鬼方究竟在哪里?长期来虽有不同看法,但大体说来,汉、唐时期的学者,如孔安国、杨雄、班固、应劭、韦昭、虞翻、范晔、宋衷、干宝、孔颖达、颜师古等人,在他们的有关经、史注释或著述中,大都把鬼方解释为远方、北方国,或者直接就说是西羌,很少有人把它看成今天的西南一带。及至宋、元以降,才有王质、朱熹、范汇、俞  相似文献   

6.
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生于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五三年),卒于王莽天风五年(公元一八年)。在这一段时间里,土地兼并非常激烈,外戚宦官专权横行,政治极其腐败,加上王莽的倒行逆施,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从各地不断反抗,汇合而成为大起义的洪流,快要出现了。同时,谶纬盛行,儒学中渗入了浓厚的迷信成分;薰心利禄之徒,更是称说符命,以获致尊官厚爵。在这个时代中的杨雄怎样?他“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无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成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汉书·杨雄传》、下同)可见他家境贫寒,治学刻苦,博览而能深思,不同于章句的儒者;豁达而有气节,不同于趋时的凡士。后来,他到了长安,“除为郎,给事黄门,与  相似文献   

7.
糖,在上古曾有过种种称号:如“饴”、“饧”、“(饣长)(饣皇)”等。杨雄《方言》说:“饧谓之张皇,即乾饴也;饴谓之(饣亥)饧,谓之,江东皆言糖也;凡饴谓之糖,自关而东,陈、魏、宋、楚、卫之间通语。”这种糖是麦芽糖,制法是用稻麦黍粟之类,浸湿生芽暴乾,然后煎炼调化而成的。这种糖从文献记载上看,至迟在周代已开始制造了。《诗经·大雅》:“  相似文献   

8.
汉语从古到今,都有很丰富的方言存在。上古时期,黄河流域一带的氏族和部族很多,商末有一千八百国的说法。至西汉时,杨雄作《方言》记录汉代各地词语,提及秦、晋、吴、越、楚、齐等方言,起码有十四个大区域。这些方言经过几千年  相似文献   

9.
"花儿"起源时间,有原始说、《诗经》说、北朝说、唐代说、宋代说、元代说、明代说和清代说等八种。"花儿"歌词中的语言承载着"花儿"的历史,可以通过"花儿"的语言,寻绎"花儿"起源的时间。从"花儿"中积淀的方言词、逆序词、"非人称代词+们"等角度分析,"花儿"应起源于明代。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84-92
在王国维"境界"说的界定中,出现过"世界说"、"形象说"、"理念说"、"精神层次说"、"感受说"与"内美说",尽管各说体现了一定的解释力,但由于受"意境"界定的影响,使得"境界"与"意境"不分,导致不明"境界"说的生命论特征。同时,诸定义只能部分解释王国维的"境界"用法,未能达到通释目的,显见定义不当。其实,王国维的"境界"可释为"生命之敞亮",建构了一个"以生命为本"的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7.
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的独立思想发端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个文本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围绕这部手稿展开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一般的研究通常只关注政治经济学转向的逻辑,而没有抓住马克思批判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之所以关注黑格尔的法哲学,除了受《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也与人的解放问题相关。后者构成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的关切。基于整体的思路,黑格尔将伦理国家作为解决市民社会问题的方案;马克思却通过内在的批判发现黑格尔的论证无法完成市民社会向国家的过渡。因此,马克思不再将政治国家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并在方法论上放弃了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方法,逐渐开辟出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国家理念在《云南》杂志中的凸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勤 《学术探索》2003,(10):28-31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中华民族为适应时代变迁,试图调整自身内部机制所作的一种努力。直至辛亥革命前的几年中,先进的中国人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探求历程后,才逐步产生了创建新型民族国家、实行现代化以救亡图存的思路。本文试以《云南》杂志为例,分析、阐述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