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于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43亿人,占总人口的11%。辽宁省早于全国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七位。我市由于多种历史原因早在1992年提前全国7年,提前全省3年进人人口老龄型城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49.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4.1%,65岁以上老年人38万人,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绝不亚于城市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的威胁。因此,在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目标的同时,政府需要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上下更大的功夫。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带来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十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给数量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据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部门预测,由于“十五”期间,第三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开始逐步进入劳动年龄,我国劳动力资源呈持续上升趋势。2001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男16—60岁,女16—55岁)为78497万人,到2…  相似文献   

3.
湖南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湖南人口老龄化态势根据 2 0 0 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相关数据 ,从年龄构成看 ,湖南省总人口中 ,0~ 14岁的人口为14 2 7.5 1万人 ,占 2 2 .17% ;15~ 64岁的人口为 45 43 .18万人 ,占 70 .5 4% ;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 469.3 8万人 ,占7.2 9%。如按 60岁及以上人口为 70 8.93万人 ,占 11.2 %。这个比例同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0~14岁的人口的比重下降了 5 .80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的人口的比重上升了 1.69个百分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定义 ,一个国家的老龄化率 (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 )在 7%~ 14 %…  相似文献   

4.
“知识性失业”的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大学生曾被誉为"天之骄子".考上大学是所有年轻人的梦想.直至今日,绝大多数中国家庭仍把子女上大学作为不懈的追求.然而,大学生就业状况却在给这种热情不断地泼冷水."昔日王谢梁上燕,飞人寻常百姓家",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金融危机冲击、经济下滑的当下,似乎寻常百姓家也不容易飞人了.据统计,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大学生就业率不断下降,到2006年已降为70%.近几年形势更为严峻.2007年大学毕业生495万,2008年559万,合计1054万,据估算有316万尚未找到工作.而今年大学毕业生有615万,迄今为止,全国大学生就业签约率还不到20%."知识性失业"[1]有可能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5.
1982年底,广西生猪存栏1,285万头,在全国28个省市中名列第10位,但出栏率太低,当年仅为53.6%,倒数第三。而全国的平均出栏率为68.9%,先进省市更高,上海市为137.7%,江苏为105%,浙江为93.4%,湖南为84.3%。可见,广西的主要差距是生猪出栏率低。如果能把出栏率提高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在现有存栏的基础上,每年可出栏885万头,比1982年实际出栏增283万头;若能恢复到我区历史最高水平,出栏率达到77%,每年可出栏989万头,多出栏387万头。按过去的情况预测,每年能出栏900至1,000万头,全区猪肉就可敞开  相似文献   

6.
事科学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仅6209人,占社会劳动力的0.057,是同期全国的1/12⑥。总的看来,我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经济发达地区,同时,我区还有80余万人没有脱贫,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文盲半文盲率高达15%,而且在农村甚至达到40%。我区的高级人才流出多,流进少;低级人才流进多,流出少。据统计,从1979年至1993年,自治区流向内地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共有20.13万人,平均每年流失1.34万人,其中调离新疆的高级专家99人,从1994年至1997年,全疆仍有3.8万名各类干部调往内地⑦。人才的大量流失和递减机制的形成,严重制…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我国西部反贫困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扶贫事业取得了令世人难忘的记录。但是 ,贫困在我国仍未根除 ,而且中国现存贫困人口分布在西部。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资料显示 ,全国 592个贫困县中 ,西部地区占 30 7个 ,占全国贫困县总数 52 % ,西部农村贫困人口 6 1 91 .9万人 ,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 77.0 4%。其次 ,从城镇贫困人口看 ,西部城镇贫困人口规模大 ,增速快 ,贫困者家庭收入低 ,是我国城镇贫困的重灾区和贫困发生的高频区。据国家统计局城调队抽样调查显示 :1 996年全国城市贫困率为 4.2 % ,城镇贫困人口 …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城镇化的浪潮,城镇化的水平已超过50%。预计到2020年,全球城镇化率将达到55%[1]。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09年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共有设市城市655个,城镇化率达46.59%,城镇人口达到了62186万。预计到202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将达50%,205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将达75%[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2年的52.75%,城镇人口由1.72亿增加到6.91亿,每年有超过1000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规  相似文献   

9.
辽宁、河北两省农村低保制度研究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时飞  唐钧 《东岳论丛》2007,28(1):67-79
所谓“全民低保”,并不是要给“全民”人人发一份“低保金”,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由于受到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收入下降甚至中断使之陷入贫困时,由政府给予最起码的生活保障的国家制度。按国际惯例,低保制度一般被称为社会救助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全民低保无非就是城市低保加农村低保。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际上,截至到2006年第三季度,全国共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得到低保救助的贫困人口已经达到607万户,1222万人。农村低保乃至全民低保已经不是一颗还需等待其慢慢长成的青涩果子,而是一个跳一跳就能摘下来的成熟果实,现在的问题在于最后这一跳怎样跳。通过对辽宁、河北两省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实地调查,本报告如实地描述了这项制度目前发展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在与基层实际工作者及低保政策的“用户”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将对“全民低保”的“最后一跳”发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汉语方言语法国际研讨会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和暨南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协办,于2006年12月2日至4日在暨南大学举行,来自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的近百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从 1978年到 1998年的 2 0年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村贫困人口已从 2 .5亿下降到 5 30 0万人 ,创造了国际社会反贫困的奇迹。但是要在本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且在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过程中 ,逐步解决下岗再就业难题 ,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就农村而言 ,剩余的贫困人口 5 0 %以上 ,集中在中西部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地区 ,有些地区甚至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 ,脱贫难度大。就城市而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 ,出现大量企业职工下岗 ,使城市贫困人口呈扩张之势。一个国家 ,当人群贫富差…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水电资源开发中民族问题的成因1、我国水电资源集中分布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少数民族发展问题连为一体.我国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居世界第一位.据全国第三次水电资源普查结果表明,全国水电蕴藏量达6.76×10~8KW,发电量5.922×10~(12)KW·H/年,其中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总装机量为3.78×10~8KW,年发电量1.923×10~(12)KW.H/年.到1995年全国水电装机5000万KW,年发电量2000×10~8KW·H/年,水电资源利用程度仅占可供开发总量的6.6%,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从发从水能蕴藏最分布上看,我国丰富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华北、东北地区仅占全国的3.6%,华东地区占4.4%,中南地区占9.5%,西南地区占70%,西北地区占12.5%.从规划开发的全国12大梯级水电基地看,西南地区最为集中.80年代后,我国加快了对西南丰富水电资源的开发步伐,从已形成的移民的民族人口构成及其迁移——安置地区看,在1600多万移民中约有12%为少数民族,40—50%的移民搬迁到少数民族地区安置.从即将产生的移民结构看,约30—40%为少数民族人口,70—80%的移民在少数民族地区安置.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每上升1%,能耗水平下降0.35%.我国之所以存在能耗水平过高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经济增长中投资占的比重过高,而消费水平相对不足.以2006年我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美元=7.97人民币、1千克标准煤=0.7千克标准油为标准计算,即使不做任何技术改进,只是将居民消费标准提高到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就可能使能耗水平降为约0.92吨标准煤/万元,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将能耗水平降为约1吨标准煤/万元的计划.因此,当前我们降低能耗水平应当主要在减少投资、刺激消费上作努力.  相似文献   

14.
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表明,近30年来东北地区人口总量经历了从1亿人以上下降到1亿人以下的变化过程。研究发现:与2010年相比,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率为-10.04%,其中黑龙江省人口增长率为-16.87%,成为全国人口负增长最严重的省份。在东北地区38个地市级行政单位中有33个人口负增长,11个边境地级市总人口10年间下降接近1/5,黑龙江省两个地级市人口增长率低于-30%。与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相比,东北地区出生人口下降速度更快,人口负增长进程更明显。根据稳定人口理论判断,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劳动力老化严重,特别是在农村,5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一半。缓解或减缓东北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一方面应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另一方面应减缓人口外流速度,有效降低人口负增长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残疾人受教育状况及对其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黑龙江省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残疾人受教育状况与普通人相比差异显著.初中以上各层次的受教育水平的人数比例都远远低于非残疾人;女性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受到更多的剥夺;农村残疾人的受教育状况远远低于城市;文盲率随年龄的分布出现U形曲线;40~50岁年龄组的残疾人文盲率最低;15 ~ 19岁最年轻的残疾人的文盲率高达48.4%;学龄残疾儿童的就学率仅为45.3%.教育对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有重要影响,不论是就业率还是人均收入都与文化程度密切相关.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交换权利失败多重原因造成了残疾人受教育困境,但政府失灵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全国除京、津、沪外,26个省、自治区中的城市工业总产值平均占这些省、自治区工业总产值的61.1%,河北为64.29%,居第8位。1982年底河北有城市11座,城市人口430万,占全省非农业人口的64.45%;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118.09万人,占全省的66.58%;全省工业总产值230亿元,其中城市148亿元,占64.29%;全省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总额31.78亿元,其中城市17.97亿元,占56.54%。上述数据说明:一是城市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工业尤为如此。仅就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来看,全省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20.12亿元,其中城市15.08亿元,占全省的74.95%。二是在经济建设中,城市给国家提供的积累最多。1982年我省城市提供的财政预算内收入总额17.97亿元,而支出仅为3.67亿元。纯上缴省近12亿元,占全省上缴利润总额的71.18%。这表明。城市是全省财力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面临当前的改革和正在兴起的新的技术革命中,城市的作用更加突出。 一、河北城市的基本特点 分析全省城市的特点,涉及面很广,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仅就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内部经济结构来讲,我省城市在地域分布上比较均衡,多数城市之间的距离半径在100至200公里之间,并处于所在地区的中心,既不象江南“金三角”那么  相似文献   

17.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巨大 ,在全球的地位迅速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于发展经济、服务于经济 ,依靠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工作、艰苦奋斗 ,使我国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1.经济总量迅速扩大 ,1980 - 2 0 0 0年 2 0年间翻了两番多 ,已跃居世界前列以现行汇率计算的GDP ,2 0 0 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上 10万亿元新台阶 ,达到 10 2 398亿元 (折合 12 371亿美元 ) ,达到全球第六位 ,占当年全球经济总规模 31万多亿美元的3 4 5 %。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按世界银行数据 ,2 …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实力的定量评估与前瞻(1980-2020)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鞍钢 《文史哲》2008,(1):139-150
从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PPP)两种方法的角度来看,1980年以来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变化,都呈现了中国在迅速崛起的状态。从汇率法的角度来看,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00年美元价格)计算,1980年中国GDP仅占世界总量的1%,到2005年上升为世界总量的5%,从世界第10位,上升为世界经济第四大国,居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从购买力平价法的角度来看,根据Maddison的数据(1990年国际美元价格)计算,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量的1/3,其后迅速下降到1950年的4.6%,到1978年复升为4.9%,尔后迅速上升,到2003年约为15.1%。在1950年至2005年期间,美国和中国的相对差异出现了从趋异到趋同的特点,特别是70年代末期之后,趋同速度相当之快,两者的相对差异从6.5倍减少到现在的1.3倍;与此同时,从70年代末期与日本的相对差距开始缩小,1992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了日本,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无论汇率法还是购买力平价法,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是持续性上升的,反映了中国的崛起主要是经济崛起。从2005年至2020年,保守地估计,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5%左右。根据市场汇率法计算,20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量为10.2%;如果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这一比重为15.8%,中国GDP总量将排在世界第二位。根据购买力平价法计算,这一比重将高于1/4,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过美国而居世界第一。根据市场汇率计算,2005年至2020年间,中国新增GDP占世界新增GDP的19.6%;如果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因素,这一比例高达35.0%;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这一比例将高于1/3。反映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愈来愈大。中国的崛起表现为中国经济指标占世界比重的持续上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发动机。今后15年(至2020年)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的基本目标就是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不只是在GDP总量方面超过美国,而且在主要经济总量指标方面居世界前列,并且不断提高主要经济个量指标在世界上的位次,为在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老龄化趋势决定了我国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城镇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平均为7.5:1,但各地区、企业之间分布极不平衡。有的老企业甚至超过在职职工,企业不堪重负。这些年来,我国正确执行了人口政策,出生率有所下降,加之医疗条件不断改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导致平均期望寿命,已由解放前的35岁,延长到近70岁。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已被否定。目前,我国离退休人员已近2200万人,超过澳大利亚全国人口,预测本世纪末,离退休人员将达3500万。那时,我国人口将由目前的“壮年型”步入“老年型”国家行列,这表现在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的人口的比例将会分别超过国际公认的10%和7%的人口老龄化界限,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之比将不断下降。这种趋势会继续到下世纪30年代,那时将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 我省现在离退休人员每年以5.3%的速度增长,预计到二千年时,离退休职工要突破100万,每年支付的离退休费将达30亿元,而老龄化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负效应。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老龄化到来时,更会大大加重社会负担。怕它到来,它却必然到来,这是客观必然的,而且它的到来,恰恰正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第二、第三步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与百姓对公共产品分摊不均是最大的分配不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问20年间什么价格上涨速度最快,上学费用自然位列其中。20年前,大学学费只有200元,现在已经冲上5000元大关,涨幅高速25倍。这个惊人的数字,让全国政协委员孙继业十分忧虑(据新华网2006年3月7日)。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适当收费并无不可。但是无论如何,国家财政都应是教育经费投入的主体,应当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大头。但孙继业委员提供的数据却显示,2003年全国高等教育收费约400亿元,同期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700亿元,家庭分担的高等教育年度投入比例达到36%;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日常运行成本每生约需1.4万元左右,实际上学生分摊的比例达到44%,而国外通常在15%左右。孙继业委员表示,正是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总投资比例的逐年下降趋势,导致百姓承担的教育费用的比倒不断上升。除高等教育之外,义务教育阶段同样如此。即在教育成本居高不下乃至愈益提高的情形下,各地政府减少对于教育的财政投入,导致诸多中小学校不得已通过多收费、乱收费谋取所需资金,致使学生家庭所承担的教育经费比例越来越大。零点调查公司最近发布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显示,教育花费占农村和城市家庭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32.6%和25.9%,这无疑就是在政府减少教育投入情形下百姓不胜负荷的进一步印证,也是致贫返贫的首因之一。相比之下,医疗卫生领域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少地方政府减少对于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令其通过自己创收来维持运转与发展,导致医疗机构通过提高医疗费缓解资金压力,致使看病难看病贵之现象愈演愈烈,数不清的家庭因为看病被拖垮。不少地方政府为了"省钱",对推广、普及基本医疗保险态度消极,使得不少家庭失去基本医疗保障,在疾病与看病贵面前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