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西北是信仰伊斯兰教民族人口聚集的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自然和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西北信仰伊斯兰教民族聚居区发展不协调,与发达地区差距拉大的问题较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西北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正确认识伊斯兰教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积极挖掘其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其正能量,对于营造和谐发展环境,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等,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罗凤燕 《学术论坛》2007,30(8):83-87
加快发展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发展又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如果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又会阻碍经济发展;反思中外各历史时期对落后地区的开发,其结论为民族地区的大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因此,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最根本的切入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和生态矛盾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强调发展生态经济是遏制生态退化与经济落后恶性循环的必然选择。基于对我国民族地区人口分布、经济布局、生态系统等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的理性分析和生态文明战略目标的深刻思考,提出特色生态产业+投资自然资本+生态移民、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以保护为主,兼顾科学实验和旅游参观和服务效率+维持效率等四种生态经济实现模式,并论证了不同区域应该有侧重地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回顾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及其扶贫开发的特殊历程,探讨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源环境问题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构建了扶贫开发与民族地区生态恢复重建及环境保护的耦合机制,提出关于扶贫开发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恢复重建及环境保护之间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资源、人口和环境是当前面临的四大战略问题;其中,环境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已成为保证民族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对策。一、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农业是少数民族地区最主要的产业,农业产值和农业人口所占比例都很高;又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较为落后,没有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存在着吃资源、卖资源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森林问题、草原生态问题和农田生态问…  相似文献   

6.
西北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业基地,农业与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特色农业的发展。文章对西北民族地区特色农业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农业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特色农业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实现西北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具有生态区域性特征,是一个具有生态演替的人工系统。但目前民族地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从广度、深度和可持续性等方面都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平衡发展的生态链。对此,应构建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使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理念;完善群众信访制度,畅通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构建民族地区城乡和谐发展新机制;增强民族地区基层党政干部和农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游牧经济活动、传统水资源利用技术和农商结合型生产方式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进行了初步分析.作者认为,草原地区的游牧经济,农耕地区的坎儿井、水窖、汤瓶洗浴等水资源利用技术以及回族等民族农商并重的生产方式,都是当地人民适应特定自然地理环境而创制和积累起来的地方性知识,其中包含着有利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智慧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边境经贸主要就是民族地区的边境经贸。边境经贸是以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为基础的,而民族地区脆弱的生态和资源环境,要求边境贸易的开展必须符合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论述了民族地区资源转换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可持续是民族地区边境经贸的必然选择,提出了以生态资源增殖来选择民族地区边境经贸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高边贸出口产品竞争力、追求生态经济效益实现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次区域经济合作促进边境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等可持续发展下的民族地区边境经贸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北广大地区 ,绝大部分省区都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 ,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成为西北经济开发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 ,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和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社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生态环境问题。有必要以贵州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探索人口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2013年贵州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分析贵州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相关关系。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我国收入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的以城镇化为主题的背景下,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贵州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变迁并讨论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宁夏西吉县农村集市体系的分布及辐射范围表明,施坚雅以四川平原为蓝本的市场空间理论在西北民族地区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并非完全适用与重合;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具有民族及地区特色和现代功能的市场体系;西吉县特色中间市场的培育有利于城镇化建设及区域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生态功能保护是当今国际社会区域生态保护的共同选择.生态功能保护区具有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确保人类物质支持系统的可持续性等特殊功能,属于国土空间开发的限制开发区.但这些地区又往往是相对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面临着人口增加、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等多重压力.修复完善生态功能,实现区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提出构建包括文化、环境、经济、社会、政策制度等生态转型为一体的支持体系,以实现保护区环境经济社会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相关研究和文献资料,对西北少数民族民间制度文化中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进行梳理和辨析。在西北少数民族的传统法规、民间禁忌和传统习俗中包含着许多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诸如草原保护、动植物保护、污染防治、资源节约,等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继承和提升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合理成分,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论是用生态学系统性、有机性、动态平衡性以及多样性原理来分析和探讨一事物与它事物或各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谐共生的一种系统方法论。文章在分析儒家思想在民族地区形成的生态性教化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儒家思想的生态系统性教化经验,构建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生态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在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实施,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个案研究显示,目前西北民族地区农村的社会保障还存在覆盖面积少、保障程度低、发展不平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对政治系统的认同是民族地区及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仅仅繁荣民族地区经济并不能完全实现少数民族对政治系统的认同,政治系统对少数民族有效的政治社会化也是培育认同观念的关键。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构建政治社会化的主体——政治系统与客体——西部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夯实客体对主体的认同观念。这是实现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女性文化素质状况与人口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现代化是指人口类型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是以人口变量为主导的现代化过程,是人口——社会—一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我国对人口现代化提出的一个总的目标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而女性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一个民族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提高人口质量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女性在人口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内蒙古地区是各民族聚居地,在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使民族地区走向现代化,其首要前提是民族地区人口的现代化。在人口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地区存在的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包袱,经济…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世界,关于发展的观念已经有了全新的变化,中国作为一个在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的发展中国家,业已接受了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新的发展观念──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指导,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致力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解决温饱和人口、健康、教育、安全等社会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走向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而民族地区的发展无疑应遵从这一战略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民族地区的发展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历史潮流的,并且只有这样的发展才是给各族人民带…  相似文献   

20.
西北民族地区地域广阔,战略地位重要,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相时滞后的地区,西北民族地区的稳定关系着全国的大局.由于社会转型以及地理条件、历史变迁、经济发展以及民族和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影响西北民族地区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而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需要多方面努力,寻求新型产业发展,转变地区生产生活方式是重要的抓手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在维护地区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产业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地区的稳定,只有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产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功效,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地区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