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庆丰 《学术界》2023,(4):150-162
旧电影即旧市民电影,是1932年以左翼电影为代表的新电影出现之前唯一的国产电影形态。旧市民电影以噱头、打斗和闹剧为核心元素,以社会教化为主题,以婚姻家庭和武侠神怪为主要题材,其依托和取用的文化资源和思想资源是与新文学、新文化相对的旧文学、旧文化。具体地说,就是以“鸳鸯蝴蝶—礼拜六派”等言情小说,以及同样拥有大量读者群体的各种武侠和神怪小说为文本取用资源。联合影片公司1926年出品,但迟至2017年才重新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残片《夺国宝》,既是1920年代中国旧文学强势主导电影生产的体现,也是旧市民电影本土化和民族化已然成熟并发挥强大文化影响力的又一个新案例。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文学,体现了自己时代的精神:民主精神、战斗精神、献身精神……。一部分旧文学营垒的作者,也抒发着忧愤国事的爱国感情。与此同时,我国文学中原有的人生内容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因而,出现了很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文学弥漫着一股燥气;另一方面,它又沉淀着相当深致的人生感受。其中,经常缠绕着他们  相似文献   

3.
陈就是旧的,具体地說,是过去封建主义和資本主义的文学;新是当代的,是社会主义的文学。推陈出新,是要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旧文学,出社会主义的新文学。这个方針,现在非常明确了。关于新和旧的关系,我們应有这样的認識:(一)历史的长河,后浪推前浪,  相似文献   

4.
早在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黄遵宪等人就曾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意欲发动一场诗歌运动.但是他们对诗歌的改良,只是试图将新的思想,新的名词装进旧诗词的艺术形式中,或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却没有认识到诗歌语言和文体变革的重要性,所以,戊戌后的文坛,虽然出现了一些鼓吹革命,高扬自由平等的具有新思想的诗,但现代意义上的新诗并未出现.“诗界革命”为后来的五四文学革命和新诗运动提供了借鉴,这个借鉴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须从“文的形式”入手,改变诗歌的语言和文体,从根本上铲除旧文学的“妖孽”.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以他一系列理论主张切入了文学形式的改革.文的形式的大解放,一举摧毁了“已死的文言”的大厦和僵硬的文体的躯壳,使“丰  相似文献   

5.
试论茅盾文学思想的新旧认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发 《东岳论丛》2006,27(6):135-141
新旧二元对立认知结构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思维模式之一。然而茅盾文学思想的新旧认知结构却具有独特性、辩证性和科学性,他认为新旧文学在性质不在形式,评判文学性质的价值坐标是真善美和谐统一而不是形式上的新或旧。建构新文学既要提出旧文学的特质又要提出洋文学的特质,只有以真善美为价值尺度对中外古今文学进行系统研究方能为新文学缔造提供丰富的美学资源。中国现代新旧派小说的评价与创作也要持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观。茅盾在文学上的新旧认知结构对于当下的文学研究、批评和创造仍有启迪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上第一个提出“整理旧文学”口号的,我认为是郑振铎。一九二○年秋,郑振铎作为核心人物,在北京开始酝酿组织我国现代第一个最大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被推选为会章的起草人。该会章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将“整理中国旧文学”与“研究介绍世界文学”、“创造新文学”并列作为工作任务,这在新文学运动史上是首次;在整个新文学社团史上,将这三者同时作为宗旨的,也并  相似文献   

7.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近代文学观念出现了诸多有别于传统文学观念的新质。但带有复古主义特征的旧文学观念仍没有完全退出文坛。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进步,近代复古主义文学观念自身甚至做出了某种程度的调整,尤其是受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近代复古主义文学理论还表现出了力图顺应时代的某些新特点。对近代复古主义文学观念的传统理解是有偏颇的,因此有对其进行历史的、客观的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启蒙的与浪漫的──五四文学主潮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的与浪漫的──五四文学主潮及其他赵海彦在研究五四文学思潮时,我们习惯于把新文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察。而这恰恰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上,即,与之对立的仍有一个庞大且不无生命力的旧文学阵营。分析五四文坛,这无疑是一种意念中的假设。很明显,旧文学在当时...  相似文献   

9.
在晚清和辛亥时期,香港都站在了中国历史的最前沿。在五四政治运动中,香港也同样响应,然而在新文化运动上,香港却并没有追随内地,反倒致力于保护中国文化。1924年创办的《小说星期刊》,是香港的一个文白夹杂的刊物,历为香港新文学史所忽略,然而其中的新文学和旧文学都颇值得注意。本文主要讨论其"旧文学"部分。因其殖民地背景,香港"旧文学"可能具有我们所未加省察的现代性含义,可以给我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0.
诗与历史关系的争论始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亚氏认为诗比历史更能表现普遍真理;旧历史主义则认为历史第一性,文学是虚构的文本;新历史主义颠覆了亚氏和旧历史主义的文学与历史观认为文本与历史相互影响,文学与历史各自的作用都不可忽视。新历史主义建立的"大文学"观使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延展。  相似文献   

11.
五四,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开放、自由、创造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发生空前巨变、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学蜕旧更新、走向现代化、进入世界文学之林的重要时代。五四时代涌现出一代杰出的英雄志士、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文学大师。茅盾是继鲁迅、郭沫若之后,在五四时代中外文学交流高潮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文学巨人。在五四  相似文献   

12.
现在请略论韩愈文学的进步形式: 我们所谓韩愈文学的进步形式,当然不是对它的斗争对象骈文形式而言,而是对它以前的表达力较差的旧散文形式而言。韩愈这种散文形式的创造,是以韩愈时代的群众要求为根据的。它是旧散文的发展者,不是旧散文的继承者。严格地说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代女性文学是在明治维新后兴起产生的,它建立在封建气息残留的社会框架之下.在这种社会背景中,随着西方思想的涌入,日本文坛进行了一场打破旧文学观念的文学变革,产生了众多的文学流派.文章以其中的主要代袁人物为线索,重点考察了在仍然以男性文学为主流的近代日本文坛,女性文学的产生、发展,以及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之间的一场文学论争,笔者提出三点认识,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一、“人生派”也重视艺术的力量 文学研究会一成立,斗争的锋芒就指向无病呻吟、言之无物的旧文学,特别反对以文学为游戏的“鸳鸯蝴蝶派”。他们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宣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文论,表现在外部形态上,是新旧并陈、旧中寓新、中西交汇、新质萌生。而在深层次的“内部形态”方面,中国近代文论则有五个突出特点:一是鲜明的反传统精神,以及求变、求新和经世致用的近代意识;二是打破了杂文学观念,由以诗文为文体中心转向了小说和戏剧,形成了近代文体中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互为依存的文学体系;三是主张言文合一,倡导文学的通俗化;四是汲取西方先进的哲学、美学和文学思想,以新的理论武器和思维方式试图建构中国近代新的文学理论体系;五是翻译文学的出现为中国提供了中西文学比较的可能,从而产生了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我们正在迈入一个电子媒介时代.电子技术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认知.影视、网络等电子媒介迅速让我们置身于一个图像化的虚拟世界中,我们的审美的对象开始发生着由实物到拟像的蜕变,我们对于美的研究也由过去的纯美学走向了审美日常化的范畴.新的审美模式的出现也必将引发文学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理念,文学在电子媒介时代正发生着裂变,旧的模式被打破,新的样式正在形成.因此,对于电子媒介的探究、审美范式的转变以及文学发展新态势,将是今后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73-77
从严格意义上说,马克思并没有讨论过艺术的终结问题。但是,他从技术角度讨论艺术的进步却透露出可以从我们今天的艺术终结视阈审视的线索,即技术的发展在决定艺术的发生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艺术门类或样式的终结。除此之外,从今天的艺术终结的视野,我们还能够发现,他的资本主义生产与艺术相敌对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黑格尔意义上的艺术终结观的传统视野。他的世界文学的观念预示了旧的封闭性的文学形态的结束、新的文学势态的出现,这一思考可以为当下的艺术终结命题的子命题即文学终结命题提供补充。  相似文献   

18.
解构历史:新历史小说与穿越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历史小说在我国文坛出现后,历史的叙事开始由重实写嬗变为模糊化。穿越小说是21世纪初继玄幻小说、轻松历史读物、盗墓小说之后又一种文学样式。新历史小说和穿越小说的出现。使旧历史小说和革命历史小说的宏大叙事变成平民叙事,由以前历史小说努力再现和还原历史变为解构历史。但在解构历史的过程中,它们在对历史真实性的态度、叙事角度、时空观念等方面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民国时期新旧文学/文化经济状况的考察,实际上得出一个结论,即新旧文学/文化在运营的总体趋势上分途,新文学/文化依托新型书刊业提供的强大生产力和先进营销手段,占领了大众文化市场,在喧嚷的公共传媒空间压倒了旧文学/文化,成为大宗的文化生意.另一方面,旧文学/文化由于受众的不足,不足以采用大规模的复制生产,主要还沿袭着传统的方式,采用手工作坊式的零星制作,但当其退回到中上层文化圈之后,在某些小范围内,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经济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之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家"成了一个独特而又常见的叙事角度."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家族小说以反封建为主题,"家"是一种旧文化、旧制度的象征,是作家批判的对象;建国"十七年",家族小说以迎合无产阶级文学观念,文学创作与革命历史叙说相结合;80年代以后,家族小说企图完成对历史的重新书写,以此表达个人的生存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