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庭禀赋、家庭决策与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智雷  杨云彦 《社会学研究》2012,(3):157-181,245
在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下,中国"民工潮"和"民工回流"、"民工荒"并存的现象,一直是困扰国内外学术界的难题。本文根据湖北和河南两省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建立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决策的影响因素模型,从家庭决策的视角分析了家庭禀赋对迁移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人力资本越丰富,劳动力越容易选择留在农村就业或者回流农村,但是家庭人力资本值达到一定程度后,农村劳动力又倾向于外出就业。家庭社会资本有助于迁移劳动力外出务工,但是随着家庭社会资本值的增加,那些家庭社会资本更为丰富的家庭的劳动力则更愿意回流家乡就业。丰富的家庭经济资本同时可以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家庭经济资本可以为外出务工提供物质支持,但是丰富的家庭经济资本又会促使迁移劳动力回流农村,总体来说后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生源比例逐渐上升,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农村籍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多风险,承担更多的就业压力。大多数农村籍大学生因出身贫困、社会排挤、户籍歧视等不利因素,进一步挫伤了他们的教育积极性,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更大力度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是解决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农村大学生回报的研究多侧重其就业后的回报量与回报形式,并将这种回报现实与农村家庭的投资进行对比。这种研究现状忽视了以学校为纽带的社会与个人因素对造成农村家庭投入与回报差距的影响。分析农村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回报心理,并对比其毕业后的回报现状。显得尤为必要。为此,文中以农村大学生为研究群体.探究农村大学生的回报心理,分析影响农村大学生回报的因素,并对提高农村大学生回报能力,缩小农村高等教育投入与回报差距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枫萍 《科学发展》2011,(12):112-118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分析已就业农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对农村大学生个体和农村社会文化、教育、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构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深度访谈已就业农村大学生的生存状况发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对农村大学生实现代际阶层的社会流动具有决定作用;已就业农村大学生在工作中,应以积极的心态和自强不息的奋斗努力实现"知识真正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是反映青年劳动者就业现状的重要指标。对十个城市1795名青年的调查显示,目前青年劳动者仍在一定范围内面临着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签约意愿不足等问题。定序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劳动纠纷经历、劳动合同认知、行业类别、企业规模与青年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签订意愿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受教育程度和合同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劳动合同的认知越积极,青年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签订意愿也越强烈。  相似文献   

6.
蒋晓红 《职业》2017,(22):60-61
农村家庭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现象近年来因高校不断扩招而呈现上升趋势,给学生、家庭、高校和社会均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从农村家庭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原因分析入手,尝试从学生自身、高校工作、社会环境三大方面找到解决农村家庭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问题的具体办法,积极促进这部分学生顺利就业,共同维护学生职业生涯、高校教育事业和社会稳定和谐的良性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利用不足。职业发展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而目前关于职业发展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中并没有重视大学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有必要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开展社会资本视角下的职业发展教育.创新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8.
周琴  吴坤湖 《现代妇女》2010,(11):105-107
大学生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个人修养和文明程度的需要。但因学校礼仪教育的缺失,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以及家长教育失当、少数教师负面示范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令人堪忧。为此必须从学校、社会、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9.
当前,择偶意愿特别是"90后"大学生的择偶意愿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对大学生的实证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在择偶上自主意愿的程度相当接近;家庭因素中权威主义观念、亲代知识更新水平、父母结婚类型、家庭结构类型对子代的择偶自主意愿有明显影响;个体决策独立性水平、民族差异也对择偶自主意愿存在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城乡结构因素、独生子女差异等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社会文脉的作用呈现隐遁。  相似文献   

10.
母亲承担着养育子女的重大社会责任。而本文主要是初步地探讨母亲对子代职业流动的影响。从一些资料浅显分析了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对子代职业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在职业世界知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世界知识,如个体对求职市场的知识岗位知识以及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就越丰富。母亲的职业和家庭气氛对中学生动机策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每年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学生占高校录取学生数的大部分。随着高校连续数这个高校大学生中为数不少的群体,在就业中面临着特殊的困境与艰难,其不能就业给家庭、社会所带来的后果值得关注。如何更好地解决农村籍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目前就业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最关注的焦点,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就当前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与走势,毕业生总量及初次就业率,个人期望值与现实,设计单位需求意愿等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艺术设计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企业用人误区,高等艺术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自身职业能力欠缺四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家庭和学生的教育期望出发,依据教育层级和类别,运用家庭经济资本、父母职业等变量对影响教育期望的因素分析发现,社会阶层与教育期望选择之间存在关联性,主动选择职业教育的背后存在以下方面共同特质:父亲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社会阶层处于弱势地位、学生个人认知水平较低及学生为农业户口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吴永波 《职业时空》2008,4(5):101-102
社会弱势群体是指人类社会中创造财富、积聚财富能力弱,就业竞争能力、基本生活能力差的人群。在农村,一些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出现抗风险能力低下、选择只生一个孩子的父母面临养老保障的挑战,一些农村家庭由于劳力少致使难以致富,形成了大量的农村计生弱势群体。如果农村计生弱势群体达到相当数量、社会不公平加剧,社会阶层之间或社会成员之间就形成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15.
立足西南C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在现代和传统双重力量的作用下,个体从家庭、社会和法律中解绑,形成了青年人的自由恋爱式早婚。具体机制如下:低升学率产生了一批不读书、不就业的“空窗”青年,他们在手机网络的影响下形成了开放的性观念;在城市娱乐消费经济中获得了丰富的恋爱交往和发生性行为的机会;在当地相对独立的代际关系文化下拥有了婚恋自主权;在重生育和低成本的婚姻文化传统下选择了“怀孕就结婚”。当地早婚多以跑婚和离婚结束,如何加强学校教育、家庭发展与社会就业的有效衔接,让西南农村青年能够获得更多实质性的发展机会,是破解早婚及其带来的家庭和社会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低收入群体,“蚁族”的出现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制度近10年来的变迁。课题组于2010年通过实地调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重庆、南京7个城市的“蚁族”群体生存现状,对“蚁族”的教育背景和就业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蚁族”的学历层次在自然升高,专业选择呈现出迎合市场和社会的功利主义倾向,且存在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受教育层次越高的趋势。这些变化表明,当前的高等教育作为底层青年改变命运的通道正在变宰,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个加剧社会阶层分化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7.
盛真  彭晶 《职业》2010,(33)
大学生择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受社会、家庭等诸多外因的影响,而且受择业者自身心理、生理因素的影响.由于受自身心理素质的局限,大学生就业时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对大学生择业又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同样经历了职业意识的发展阶段。大学生职业选择受到了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的影响,主体因素主要包括个性、能力和价值取向,客体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评价、经济利益和家庭。职业选择对于每个大学生的一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的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将就业的目光定位于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少有人问津,在择业问题上的趋同性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为此,一些学者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他们甚至搬出了几十年前的那个口号:“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解释众说纷纭。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将文化资本分为身体化、客观化与制度化三种形式。文化资本对个人教育表现具有更为隐秘和强势的影响,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支持性的解释表现在:提高毕业生拓展社会资源的能力、扩展毕业生职业获得机会、促进毕业生就业市场发育与成熟。为丰富社会文化资本,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家庭与学校应提高毕业生受雇就业能力,政府继续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就业市场应完善教育培训资格认证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