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表演理论观照作为整体的民间叙事,叙事者在演述过程中出于某种特定的动机或意图,往往呈展出民间叙事所特有的叙事策略。叙事者正是以此种方式和手段来实现自己的话语权力,从而彰显出一种另类的、民间的叙事霸权。诸如"求助于传统"、"表演的否认"、"中介叙事"以及"转述"等策略和技巧,都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并展示着其独具的优势。而对这一优势的有效利用,恰恰折射出民间叙事者们独到的叙事智慧。  相似文献   

2.
叙事本身即是一种视点的选择,它将影响和制约叙事者"说什么"和"怎样说".男女两性叙事性别的不同,导致男女作家创作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的叙事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形式层面和风格层面,而且更多地体现了叙事者的主体立场、道德观念、情感指向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3.
明清白话小说有四种叙事视角:叙事者不定视角、叙事者固定视角、人物不定视角、人物固定视角.由于明清白话小说叙事中叙事者主导、叙事者与人物之间的分化尚未完全完成等特点,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主导视角类型是叙事者不定视角,以及人物固定视角,叙事者固定视角,人物不定视角在明清白话小说中不多见且不典型.  相似文献   

4.
池莉小说<看麦娘>在语言上具有流水叙述特色."看麦娘"象征平凡而又优美的双重人格,而父亲正是这种人格的代表."我"所全心依恋的是与父亲和上官瑞芳共同拥有的幼年生活环境,那里生长着"永远的看麦娘".小说意在创造一种都市乡愁,显示市民生活意念都市生活危险而真正理想的完美生活在过去.作家不应仅仅满足于市民情调的生产而是应适当探索市民生活价值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5.
有的父亲总是在问,怎样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父爱?其实,父亲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爱孩子的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父亲往往是力量和坚强的象征。作为孩子的保护者,父亲应当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家,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来自看到父母彼此相爱,特别是爸爸爱妈妈。一方面,父亲对母亲的爱会使孩子形成安全  相似文献   

6.
将诗篇还原到周初的原始语境,借助主题学的方法解析《采薇》各章所蕴涵的主题,可以发现这些主题被君子和小人这两位非实指的、作为角色代称的叙事者掌控,规律性地交替出现,形成了对话关系,并于末章演变为合鸣。作为角色代称的叙事者掌控主题展开对话与合鸣,乃是仪式搬演之特征,情感表达由此具有了显著的公共性。《采薇》正是一首关于战争的"仪式诗",而非个人即景抒情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5,(9):235-238
新闻叙事者的前理解制约着其对新闻事实的选择,而外在规约又影响着新闻叙事者的前理解内涵及理解行为,使新闻叙事的原初阶段就面临着新闻事实选择客观真实与否的问题,进而带来叙事视角、聚焦以及叙事方式等出现偏差,最终影响受众的认同。因此,新闻叙事要得到受众的认同,叙事者在前理解这一最初阶段就要进行纠偏。  相似文献   

8.
圣经象征学是贯穿乔纳森·爱德华兹布道生涯的一个重要主题。乔纳森.爱德华兹对圣经象征学的独到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了传统圣经学思想,将圣经象征学扩展到了整个宇宙和人类历史(包括宗教历史)之中;二是代表了圣经象征学极端观点之间的"中间道路",是一种更自由的、本体论的圣经象征学。乔纳森·爱德华兹的圣经象征学与莎士比亚、马丁.路德和英国形而上诗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乔纳森.爱德华兹的圣经象征学不能被简单地归于"前批评"或"批评"范式两分法,乔纳森.爱德华兹的圣经象征学对当代基督教信仰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吕茹 《兰州学刊》2012,(6):102-105
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叙事角度是若干个角色视角与叙事者视角流动的组合,在戏曲叙事中,虽然只能表现剧中人物的视觉、听觉及其心理的活动,但是叙事者经常采取隐而不退的叙事谋略,自由灵活地实现从限知至全知的转换。由于二者艺术特质的不同,造成了叙述方式的差异。同一故事在白话短篇小说与戏曲的双向互动与渗透中,叙事者必须分别在叙事视角、叙事人称、叙事话语上实现一定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母亲在世的时候.父母常为开门争执.门铃一响,二老像赛跑一样过来开门,母亲的脚步是细碎急促的,父亲的则像重鼓敲在地板上.母亲总落后父亲一步,"叫你做事磨洋工,给女儿开门比干啥都积极."母亲委屈地站在父亲身后嗔怪着,父亲则满怀胜利的喜悦为我接包、递鞋、倒茶.  相似文献   

11.
黄裕生先生从“本相存在与角色存在”的方法原则出发,认为“舜之封象”、“子为父隐”是违背公正原则的。其实,即使从这一方法原则出发,也不能得出上述观点。“舜之封象”、“子为父隐”不仅没有违背公正原则,反而正是本相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在运用西方思想分析中国儒学的经典时,一定要注意对经典的理解,否则我们的分析就无法触及中国儒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孔子认为"孝"是"仁"的基础.他提倡敬重父母、子承父志、慎终追远,认为个体精神自觉是行孝的基本原则."孝"与政治具有一致性,二者是分不开的.同时,孔子还提倡崇拜祖先,祭祀鬼神.  相似文献   

13.
孔磊 《阴山学刊》2012,(2):101-106
荀子作为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特别重视对于政治伦理哲学的讨论,并提出"隆礼重法"的政治主张。在其哲学体系中,有关"素位"思想的论述具有鲜明特色。荀子继承与发展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以及《中庸》中有关"素其位而行"的思想,并在《荀子》一书中对"素位"思想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与论述。荀子"素位"思想可以从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来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以西方发达社会为参照,马尔库塞描绘了“富裕社会”的虚假美景,列举了其构成要素的非和谐症状,指出“富裕社会”呈现“病态”的根源在于科技的异化。“富裕社会”批判理论揭示的西方社会“病理”性特征,对我们预防技术理性的潜在的危险,消除“和谐社会”创建中出现的重物质、轻精神,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将具有积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锐 《文史哲》2007,(6):35-47
1923年,顾颉刚先生根据《说文》"禹,虫也",猜测"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将作为动物之名的"虫"偷换为蠕虫加以讽刺。其实虫为动物总名,顾先生的假说已触及到了用图腾解释族系祖先。1937年,古史辨派健将之一童书业先生提出的"禹为句龙"是朝顾氏假说的正确发展,顾先生晚年也仍然坚持"禹为动物"。从金文字形来看,"禹"就是蛇的象形,确属"虫"。禹父"鲧",又作"鮌",实为"玄鱼"二字的合写,"玄鱼"等于"天鱼",意谓神圣的鱼族。甲骨文中存在没有释读出的"天鱼"、"大鱼"合文,意思等于"玄鱼"。早在仰韶文化大量出现的"蒙面人"神秘主义纹饰,其中"蒙面人"和鱼的组合,寓意即"天鱼"。受崇拜的鱼、龙、龟,长期被先民视为一物。当前学术界寄希望于从豫西或晋南寻找最早的夏文化,而夏文化的渊源可能在西部渭水流域。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三礼等典籍,结合文本,我们对诗经楚辞中的“皇考”进行了全面而仔细的考辨。周代以来,在宗庙与祭祀上存在两种表述方式,周代还有四祀形式。这在诗经中表现得清楚明显,人们常将两个系统混一,因此引起争论。《楚辞》以灵均代言,《离骚》就是祭祀诗,“皇考”指父亲。  相似文献   

17.
何静 《浙江社会科学》2012,(4):92-98,125,158
陈献章不依傍权威显学程朱理学,有着对天道心性义理的独特之见.他的自得之学包括:提出道(理)本论和心本论;含纳心量广大、无累无滞、自然和孔颜之乐等自得的境界;提出立志、读书和静坐等自得的方法.陈献章受到吴与弼的潜移默化并对佛道多有借鉴.王阳明熟稔陈献章之学,阳明心学可说是对陈献章心学的修正和发展.但因对陈献章心学有异议,且顾及视陈献章如父师的湛甘泉的感受,故王阳明平生不大提及陈献章.  相似文献   

18.
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反应对长期困扰我们的姓“社”姓“资”问题具有难得的方法论启示,即不要离开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去讨论姓“社”姓“资”问题,离开这个关系,便不能回答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问题.也不能回答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恰恰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依存和联结”,才使资本主义得到了局部的人性化的改善,才使资本主义在危机爆发时得以喘过气来。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可以因与资本主义的“相互依存和联结”现象,而坚信市场经济选择的正确性,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必要。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新的社会治理与发展目标。建设当代和谐社会需要从传统思想资源中汲取智慧,引以为鉴。儒家“小康”“大同”两个层次的社会理想图式,要求我们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时要善于区分现实政治治理的“善治”与和谐社会道德理想两个层次。传统民众“太平盛世”、富而均平的追求,要求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要把公平正义作为突出问题加以解决,并将其作为重要价值目标来追求。和谐社会的实质内容和建设目标应体现为“政通———人和”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黎杨全 《学术探索》2010,(6):126-130
就余华“转型”后的生存哲学而言,与其说余华是向“父辈”的认同,不如说是向“祖辈”的回归。《祖先》以其独特的“子辈一父辈一祖辈”的三重结构表达了余华“否定欲望”的“祖先”哲学,这种哲学渗透在其“转型”后的小说中。余华对现代欲望社会的忧虑与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思考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