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新娅  杨扬 《社科纵横》2009,24(2):23-24,28
社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下,城市社区的功能、职责、权力关系等都发生急剧变迁,并且伴随有诸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中国社会当下处于转型期,经济体制的转轨、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等给社区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了适应转型期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城市社区应建立高效的社区发展体制,完善规划体系。本文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转型中社区的变迁产生的若干问题与矛盾。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
论信任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青云 《唐都学刊》2005,21(2):80-83
社会信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社会信任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信任危机,致使社会赖以存在的结构要素如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关系要素遭到破坏。为此,应加强伦理道德建设、法律制度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信任教育、社会舆论监督和宣传作用,以增强社会信任,从而有力地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交换的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交换理论,既避免了个体主义唯经济论的狭隘性,又避免了结构主义无法将结构决定与个体理性选择有机结合的尴尬.本文即是在弄清了社会交换实质的基础上,通过对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交换基础的梳理,用构建的社会交换模型分析了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交换的变迁,认为转型期乡村社会交换的变迁不是单纯的由"传统的"网络性交换向"现代的"非网络性交换的转型,而是网络性交换的非网络化和非网络性交换的网络化同时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而言,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则以结构性、变迁性、病理性等三类表象形式存在于当今社会,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有效、服务、法治三位一体的现代政府建设,将有利于推进社会问题的解决进程。  相似文献   

5.
城市流动民工社会角色变迁与违法犯罪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在我国的城市犯罪中,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案件增多,比重增大,危害严重,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城市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出矛盾,并且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新的社会问题。流动民工是流动人口的主体。流动民工由农村进入城市自然会引起社会角色的变迁。在这个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6.
李洪权 《求是学刊》2013,40(5):170-176
金元战乱时期,传统社会伦理遭到严重破坏,各种恶行屡见不鲜,引人归善遂成急务。难能可贵的是,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全真教,自觉地宣扬善恶观,劝导人们向善止恶。全真教在善恶观上主要是糅合儒释道三家,重点是援引佛教的善恶观,其主要目的不在于理论创建,而是注重于善恶的实践性。其主旨就是引导人们放弃杀盗,摈弃欲望,甚至希望人们逆来顺受,企图以此化解那个时代所充斥的仇杀和叛逆。这种消极的思想,对人们的反抗斗争当然是一种精神枷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社会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风险社会视域中的信任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险社会是人类由简单现代性向反思现代性转变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存在状态.它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社会,信任危机是其表征之一.社会断裂、制度失序以及人格失范是引发风险社会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风险社会情境下的信任危机导致社会运营成本增大、引起人类生存环境恶化、造成人的存在危机.为有效地应对之,我们必须强化信任危机意识、加强制度建设、树立信用型政府形象、倡导共同价值观、建立国际信任机制.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信任危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城市综合管理问题是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遇到的特有问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试点发展至今已经十六年,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仍然面临着管理和信任危机。要走出城管执法面临的困境,必须转变执法理念,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法律保障机制。本文以广州城管建设为例,分析了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面临的困境,对今后城管体制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上海流动人口经济地位弱势化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嵇高诺 《社会》2003,(9):4-7
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将我国推向了复 杂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结构 从整合型向分化型发展,由同质型向异质型转变,社会的变迁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所加剧,加上传统计划经济制度、政策的惯性作用以及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成熟、不完善等原因,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不少新的社会矛盾。就城市而言,一部分缺乏财力、权力、能力和社会关系等资源优势的人逐渐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我国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有上升的势头。本文从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家庭变迁及其对农村老人自杀的影响,并结合杜尔克姆的社会整合理论认为,农村老人自杀增多与由于转型期农村家庭的各种变化导致家庭凝聚力下降从而使传统家庭具有的自杀免疫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状态。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心理相对于常态时期具有更复杂、更躁动、更迷茫、更活跃的特点。本文主要阐述了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表现,特别指出社会工作在缓解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方面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韩国家庭养老能走多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照顾老人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这一传 统影响到韩国,形成韩国文化传统的核心,千百年来不变。但是,近30年来,韩国经历了经济、社会、家庭结构转型和人口老化的历史性变迁,家庭关系也经历了以家长制和男尊女卑为特征的家庭向现代的平等家庭的变迁。所有这些使得家庭照顾老年人的传统面临挑战。 社会转型期的养老价值观念的变化 韩国保持了儒家孝敬父母的传统,“孝顺父母”被认为是成年子女最重要的准则。但是,快速的现代化、家庭核心化、增加的老年人口、妇女在劳动力市场比例的增加、年轻一代孝敬父母责任的减弱,使老人在生…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转型期人的思想、行为特征祝福恩李天珠吕艳辉杨绍文十四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做了战略性的部署。要贯彻六中全会的精神,就必须研究社会转型期的人及思想、行为特征。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结构进入了转型期。人类社会是由经济系统、政...  相似文献   

14.
刘琳丽 《社科纵横》2006,21(5):154-155
针对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女学生的现状分析,提出加强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改进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与社会开始全面进入后转型期,贫困呈现出新的特点。转型期构建的社会救助体系需要加以完善。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其边缘化地位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既能够使社会工作得到发展和社会认同,更重要的是为后转型期应对贫困问题提供了积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家庭衰落论曾在家庭代际关系研究中占据主流,认为核心家庭孤立化是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的必然产物。然而,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国家不断展现出家庭代际关系变迁的多样化,代际团结理论孕育随之产生,认为代际团结仍是现代家庭关系的重要特征,将主要的关注放在代际团结如何可能并发展出测量家庭代际关系的模型。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研究者发现家庭代际关系并非"团结-冲突"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状态,代际关系主体时常处在一种矛盾的心境之中。分析和解释这些矛盾心境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代际关系研究的理论新转向。中国正在经历西方理论界关于现代社会家庭代际关系变迁讨论时所面对的许多结构性背景,这种梳理和讨论有助于深入研究转型期中国家庭代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态是社会系统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要素在自我生长与复杂互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变迁状态,在一定意义上,政治生态、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构成了社会生态分析的三个基本向度.由此反观中国改革以来的社会发展现实,可以发现:权力主导下的渐进改革构成了社会主义转型期的基本政治生态;市场化推进中的利益分化构成了社会主义转型期的基本经济生态:传统与现代交织中的价值多元构成了社会主义转型期的基本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8.
公民维权之运动模式的宪法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民权利意识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转型期往往也是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期和公民维权活动的活跃期.以运动模式频频发生的维权事件,既标示着我国公民权利意识正在觉醒、权利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也凸显了公民权利意识勃兴路径变迁的无奈,以及运动模式所隐喻的潜在风险.为了防止悲情的发生,应当思考启蒙的新规则,以弥补或超越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界分.  相似文献   

19.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杨立雄 《社会》2003,(9):40-43
引言 农民工是我国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特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郑功成,2002)。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规模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现在全国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数达8600万,其中2002年以来新增600万,全国处于流动状态的农业人口已近1.3亿。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加快了城镇服务业的发展,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当地创造了财富和税收,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赵安民  董秀玲 《社科纵横》2011,(8):12-13,17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在社会转型期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不仅是理论拓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实践的呼唤。本文解析了社会转型期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价值,分析了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现状,提出了改善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状况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