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建国以来,国内关于马克思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关系研究从两种生产的平衡与不平衡关系单一视角探讨、马克思原典本义的发掘,发展到从唯物辩证法、文学人类学角度进行阐释,运用不平衡理论分析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忽视了对于日渐发达的艺术生产内部的物质因素与精神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艺术商品化时代,艺术生产内部的不平衡态势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历史条件限制下的不平衡中也存在着平衡可能,这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在艺术活动中的体现。从长远来看,艺术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正以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统一态势向着马克思理想的艺术生产范式靠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和历史文化语境两方面,并通过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和诗歌相敌对”这一命题的比较,揭示了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精神实质,认为“不平衡”论实际上是从物质生产同精神生产的复杂关系这个层面,更具体更深入地批判了庸俗经济学家对物质生产的庸俗解释,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性、过渡性  相似文献   

4.
艺术生产论是马克思以“主体性介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艺术“异化”现象进行价值批判而阐发的理论形态,其话语逻辑是通过对艺术创作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考察,来重获对“主体性”的认知。在这里的“主体性”是一种非精神独占,并涵盖主体、客体与实践的复合性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不单指主体自身,也指主体通过改造客体的活动而建立的世界。它是艺术活动把握不确定性的实践观,也是通过阐释艺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在艺术实践中逐渐消除主体与客体、肉体与精神的对立,并对“主体性”进行价值锚定的概念结构。艺术共同体是“主体性想象”的共同体,是新历史条件下艺术生产的主导力量,是以人民性为旨归的价值共识体。  相似文献   

5.
论艺术与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艺术与经济联系起来的理论基础在于:1.艺术本质——艺术为生产力要素之一,亦是人类基本需求与经济需求之一;艺术功能包含经济价值;2.艺术内容——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基础,也是艺术内容的基础;3.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并受经济水平制约;艺术风格同样;艺术形式可分软式硬式;4.艺术创作——属于艺术生产;既服从物质生产规律,也遵循精神生产规律;艺术创作者在生产中既可非商品性自娱消费,也可满足商品性他娱消费;5.艺术欣赏——可视为广义艺术消费而不论消费购买是否发生,潜在购买者或顾客都会同时欣赏经济活动中的艺术品具有的商品性价值和非商品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理论见于马克思 1857年 8月至 9月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文中的第四节。在这一部分内容里 ,马克思阐释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问题 ,说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7.
“艺术生产”这一理论范畴是马克思对人类艺术活动的一种命名。从《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剩余价值理论》等一系列著作 ,马克思日趋完备地探讨了艺术生产的一般规律及历史变迁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艺术生产的生产方式以及艺术生产力等问题 ,建构了较为系统的艺术生产理论。相对于从哲学的高度比照、规定艺术现象 ,艺术生产理论体现了从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视角切入到艺术活动的另一理路。艺术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一个重要的理论创举 ,大大拓展了文艺学、美学的研究领域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不平衡"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不平衡"思想是运用辩证、发展及深层次转型的眼光和方法对艺术发展问题所作出的总体性把握,它揭示和阐明了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发展的总体相平衡与局部不平衡辩证统一的基本规律.而其中的"相敌对"的命题则对转型后的"艺术生产"阶段所特有的二律背反现象作出了深刻和精彩的揭示.  相似文献   

9.
"自由时间"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消费时代的新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在人与物的自然关系中,艺术是一种独特的生产。艺术生产包括存在于"自由时间"中的生产与存在于"必要时间"中的生产;从接受的角度来看,存在于"必要时间"中的艺术就成为存在于"闲暇时间"的消费活动。剥夺艺术"自由生产的时间"而把艺术纳入"必要时间"、"自由消费时间",乃是资本主义生产内在对抗性在艺术活动中的体现。发展马克思"自由时间"论美学,在新的消费时代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文学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把握文学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是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多年以来,只要一提到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基本关系,人们就往往从二者发展的“不平衡”谈起。因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到了“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对此,先后有很多人从多方面加以解释和论述,提出了不少有见地、有价值的观点。然而也有些意见是值得商榷的。如有人就把马克思这一学说加以绝对化,认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是适合于一切社会形态的永恒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奠基石。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更是肆意阉割、歪曲马克思这一学说,别有用心地片面强调“不平衡’,在他们使我国物质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指导,对异化理论的发展历程、异化现象的社会根源和本质,特别是异化时代的艺术生产状况作了较细致的论析.本文认为异化现象具有双重效应,它在产生负面效应的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发展推动作用.在异化时代,异化浸染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主体人的异化、生产对象的异化、生产关系的异化等给艺术生产带来了深刻影响和双重效应.本文还对历来分歧严重的"艺术生产"概念内涵问题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波德里亚是当代知名的后现代理论家,他曾经深受马克思及其后学思想的影响.在马克思诸多思想中,给波德里亚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艺术生产理论和异化理论.从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感觉到马克思的理论对波德里亚思想的启发和指引.即使波德里亚后期的学术思想经历了一个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后马克思主义的转折,他依然未能摆脱马克思的庞大身影,他所继承和发展的艺术生产理论和异化思想仍然是其思想中的内核.并且,波德里亚一直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消费社会持批判态度,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批判精神的继承.因此,我们在研究波德里亚时,千万不可人为地割裂他与马克思的关系,否则会有片面之嫌.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这一课题研究,未有一致解答,且不尽完善。欲达到深层解读应从两个方面拓展:一是界定、论析“一般的表述”与“‘特殊性’的确定”的概念内涵;二是从历史语境分析“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的含义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是对古希腊以来诸多文艺思想批判继承的结果,它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中国当代文艺理论者的研究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新时期以来的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和文艺生产消费问题的研究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巨大发展。首先,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产生到历史发展,从经典作家的若干论断、命题到这一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现实依据、历史影响,研究日趋细致充分。其次,学界由注重对文艺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进行多维度的研究逐渐向注重深入研究文艺创作生产自身的特征、结构、系统和文艺生产方式变化。再次,由注重对文艺创作生产的研究逐渐向文艺社会生产、消费研究并重变化。  相似文献   

15.
影像消费时代的文学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人们的文化消费活动中,影像消费超过了文学消费,使文学生产出现过剩。影像艺术超越文学读物有其历史必然性,人们迷恋“影像”有其社会、历史和心理根源,影像艺术对小说的冲击是大势所趋,但并不意味着文学知识分子从此失去安身之所,他们的使命是必须把文化精神的血脉传递下去,克服消费社会把“精神”消耗掉的可能,努力为诗意日落的世界挽留住可资人们根本凭靠的价值皈依  相似文献   

16.
"艺术生产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一个重要理论创举,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已引起广泛关注。它突出了艺术现象与丰富的、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同生共长、相互影响的特性。艺术生产在受到意识形态话语制约的同时,又在生产和构建着意识形态。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科技意识形态和商品意识形态是影响和调控艺术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不平衡关系”命题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对"艺术繁荣"、古希腊的"艺术形式"等范畴的含义的特别梳理,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的"不平衡关系",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克思是在平衡论的前提下谈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为文学艺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视角,使文艺研究具有一种实践性的话语活力,同时,这一理论也对艺术审美价值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艺术生产时代,艺术呈现出非艺术化的悖论性存在:艺术要获得存在,就要以一种非艺术化的趋向而存在,艺术的发展日益无法依据其自律性而发展,却日益依赖于技术和资本等艺术之外的因素,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艺术越要肯定自己,就越要进一步否定自己,而当艺术不断否定自己的时候,它也就不断地"前进"了。既然在艺术生产过程中,艺术处于一种非艺术化的悖论性存在之中,那么,在这种非艺术化的悖论中,艺术作品是否还具有审美价值呢?艺术生产还能否生产出艺术审美价值呢?答案是肯定的。即使在大众文化当道和消费意识膨胀的语境下,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说,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仍然能够被创造出来,审美价值仍然有实现自身的路径。在艺术生产过程中,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实现在于其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9.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是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量和质的状态关系,这种不平衡是普遍的、广泛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变更的状态关系,这种不平衡是必然的、绝对的.不平衡的根源在于艺术生产自由自觉的特性,在于艺术生产共同性主题与独特性创作相统一的特性和艺术生产作为最直观的人类心理思维史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探究和确立艺术生产论的逻辑起点是关系到构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形态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认为.从马克思提出的“感性活动”的观念和颇具特色的“艺术生产”概念出发.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引起了艺术理论的重心由以往的文本本体向活动本体的转移。那么,艺术生产论的逻辑起点应是“生产活动.”.而这一逻辑起点的确立,无疑地对我们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整个宏阔的理论体系之上,放眼于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丰富的艺术审美活动来研究艺术理论问题,有不可低估的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