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复杂的人物,本文主要从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人生经历对其早年人生思想的形成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将其思想的形成阶段概括为孩童时代传统思想观念的塑造,少年时代近代思想观念的启蒙,以及旅美时期近代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确立。由此进一步对胡适早年思想中的那种复杂性做简要思考和分析,认为这种复杂性是其思想多元性和矛盾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论胡适青少年时代的思想演变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之所以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施展神威、名声大噪,这与他早年所受过的思想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研究五四时代胡适的思想,就应首先对他早年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具有宏观的把握与理性的认识。这正是本文的宗旨。当胡适降临人世时,他的家境已经败落,所以,童年的胡适并没有过上那种绵衣华冠的贵族生活,而是混在小康人家的孩子堆里,接受着平民主义的人生启蒙。从童年到青年,胡通的思想经历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胡适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及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思想中的无神论思想是胡适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考察胡适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及理论渊源 ,我们可以发现 :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他的潜移默化 ,使他逐渐成为一个“无鬼无神的人” ,并形成了其无神论思想的根基。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传入和普及 ,使其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无神论思想。三、实验主义的“决定性影响” ,成为胡适反对有神论的根据和立足点 ,并一直成为其反对宗教“神”的武器。  相似文献   

4.
青年毛泽东受到其同时代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影响,其中犹推胡适。特别是胡适的实用主义思想和改良主义思想对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的发展影响较深。当然,毛泽东没有简单地、消极地、静态地接受实用主义和改良主义,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吸收了其中的合理成分,并与其早年所受熏染的湖湘文化一贯倡导的经世致用的“实学”传统相结合,促使其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对于改良主义,他在实践中几经碰壁后也自觉加以摒弃。  相似文献   

5.
刘芳 《天府新论》1994,(4):50-55,43
胡适中西文化比较观的得失及其历史启示刘芳胡适一生经历复杂,涉猎广泛,著述颇丰。然而,其主要事业是在文化思想领域,特别是在中西文化比较方面,终生为之著书立说,施教讲演。应该看到,胡适的中西文化比较观是在前人中西文化比较观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胡适是热情讴歌西方近代文明,特别是美国资本主义文明的代表人物,这与他青年时期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胡适青年时期有7年(1910年至1917年)是在美国度过的,这段时间正是胡适的思想孕育成熟的时期,成名之后胡适的许多思想,都可以在此时找到萌芽。因此,研究胡适留美时期的思想变迁,是把握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乃至其一生思想的重要环节。一要分析胡适留美时期的思想变迁,需要对他留美前的思想状况先有所了解,包括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态度,等等。胡适不满3岁时,开始从父亲学认…  相似文献   

7.
胡适在中国学术界是影响巨大的一代宗师,虽然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革命和整理国故,但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纯粹的学间家几乎是不存在的,胡适也自然不能幸兔。正如他在给夫人江冬秀的信中所说:“二十年中‘不谈政治’一句话早就放弃了。”“因此,胡适在立下“不谈政治”誓言后不久,便“忍不住”加入了政论的战团。他的政治思想已成为胡适思想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影响颇深,甚至到今天还余波未尽。胡适的政治思想与他的学术思想一样,有着传统中国文化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同时,由于其思想形成与定型,主要在美国留学时期,因而,我…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以陈之迈在<独立评论>等刊物上发表的政论文章为主要依据,对他早年的民主政治思想进行一些分析与评价.作者认为陈之迈早年对于"民主"与"专制"的主观价值取向是十分明确的.他当时提出的"党外无党,党内有派"主张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拥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他对胡适等人某些政治观点的批评和辨析,可以深化人们对"民主"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儒学问题上,胡适的思想具有一种表面反差。一方面,胡适对教化的儒家意识形态作了严厉的批判,并坚决反对任何以儒文化为基石的现代形式的“中体西用”论;另一方面,在一些重要场合特别是在国际论坛上,胡适又多次衷心地赞扬孔子和儒学,认真指出其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真诚希望儒学的自由精神能在人类的将来发扬光大。由于这种反差明显而又强烈,导致当代学者对胡适文化观念的认识大相径庭,出现了结论相反的判断。如林毓生认为,胡适一贯坚持全面反孔的态度,表明他是一位“全面性的反传统主义者”,他在某些场合所表示的对孔子、孟子和朱熹的尊崇,“只不过是东拼西凑的狡辩而已,是为了缓和他早期学说所受的压力”而“作出的修正”。而唐德刚认为,胡适对孔门儒学的肯定,表明他“骨子里是一位理学家”,是“儒家现代期”的“最后一人”。更多的人则倾向于认为胡适是一位“反孔非儒”的文化自由主义人士。 本文认为,胡适思想的表面反差,其实是对既定的思想文化观念变革的复杂性的反映,就其实质而言,它除了表明胡适对儒学的辩证分析的态度外,几乎没有别的意思。为了全面而又准确地认识胡适的儒学观,继而通过儒学观去把握他的中西文化观念,就应当通过其思想言论去寻找贯穿其中的基本线索。正如胡适自己所言:“思想是  相似文献   

10.
胡适早年留学美国时期,曾经系统地学习美国的议会议事程序.他在作<口述自传>时谈及此事但语焉不详.考证此史实不仅可以还历史的本来面貌,而且对于了解胡适的思想历程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怎样正确评价他的早期诗歌和他的《尝试集》,一直是文学评论界关注的问题。有的论者认为“《尝试集》中有不少的篇章抒写的都是诗人个人的日常生活感受,没有什么积极的社会意义,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思想陈腐,情调低沉,内容反动,与‘五四’精神完全背道而驰。”对这个论断笔者不能苟同。本文试就胡适早期诗篇的思想价值作些粗浅的分析与论述,以求对它的社会意义有一个公正的实事求是的评估。 胡适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曾谈到他早年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  相似文献   

12.
站在世纪之交,回首20世纪中国思想界追求现代化的风风雨雨,不得不使我们重新注目胡适的思想,为了中国的现代化,他终生不喻地宣传自由主义理论,竭精竭虑地推进自由主义运动,然而,思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不可避免地使他的呐喊和努力遭到冷遇,成为枉然。本文试对胡适自由主义思想进行评述,以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胡适的思想。在美国的耳儒目染,促使胡适在有意与无意之中以美国为参照系,期待着中国的变化与发展。美国作为20世纪世界的强国,其现代化水平是近现代中国所望尘莫及的,它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都给胡适留下了难以…  相似文献   

13.
钟扬  戴文红 《江淮论坛》2003,1(4):131-136
将陈独秀与胡适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没有陈独秀再三催促与坦诚切磋,胡适未必能“切实作一改良文学论文”;陈独秀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之前已基本形成其新文化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远非仅仅对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响应或为文学革命鸣锣开道,其思想内涵也是极其深刻与丰富的。其一为“革命”正名,其二指明文学革命与政治革新的关系,其三确立文学革命的对象,其四明确文学革命的目标。而以往的研究对这份“五四”文学革命的宣言书的思想内涵的估量是很不够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在白话为"他们"还是为"我们"自己写作的意识上有着十分尴尬的解说。分析胡适的心理深层症结,对其构建的以白话文为底色的新文学逻辑进行深入梳理,由此我们可以窥见"新青年派"知识群体在现代性演进过程中思想谱系的吊诡。胡适主导的精英意识和另一种启蒙路径——民粹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归根结底,无论胡适们当年怎样为"他们"呐喊,他都会走向"我们"。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史上。胡传的名声远不如其子胡适那样显赫。然而,父子间由于所受的教育和人生经历的不同,颇具文韬武略的胡传,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介书生的胡适不能比拟的,比如说在古诗词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谢昭新 《江淮论坛》2012,(1):149-153
胡适作为《淮南子》思想研究的首创者,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淮南子》思想属性的辨识,二是对《淮南子》“无为与有为”思想的论析,三是对《淮南子》政治思想的发掘,四是对《淮南子》“出世”思想的探研。胡适的贡献不仅在对《淮南子》思想研究的全面深入的开创性上,而且为中古思想史研究提供了诸多方法论的学术路径,这对后世治学具有极大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试论胡适和梁漱溟对孔子人生哲学的现代阐释和转换刘长林合肥工业大学社科系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由于中外文化的碰撞和冲突加剧,迫使人们思考用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处理种种人生和社会问题,为此开展了批判和重估孔子人生之道的思想运动。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  相似文献   

18.
评说现代作家茅盾,将其置于中国20世纪文化语境中,探究其由"矛盾"人生形成的思想复杂性与矛盾性,揭示其处理文学与革命、政治的复杂关系及其创作蕴含的丰富内涵,至关重要。其"矛盾"心态贯穿于人生历程中,体现在"茅盾前"、"茅盾时"、"茅盾后"各个时期,这是中国现代作家复杂样态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胡适的形象是与“全盘西化”的文化激进主义相联系的。然而,胡适激进的文化主张并不能掩盖其思想深层的价值紧张,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在其心灵深处撞击产生回响。胡适文化思想之最为深刻和基本的冲突,反映在其人生观的价值困局之中。  相似文献   

20.
胡适有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胡适思想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是呈正面的,抑或负面的倾向?……安徽省社科院历史所青年学者胡晓,经过多年的艰辛求索,撰成了《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一书,对上述问题创发新议,使胡适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一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整体意义上的胡适思想。作为一个实验主义者,胡适一生讲究实效,不尚空议;对纯理论的思辨没有兴趣,他所关心的是“这个那个问题的解决”。正因为如此,他的思想与现实社会贴得很近,他的著述呈现出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