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敏生兰 《社科纵横》2005,20(1):104-105
民族文化孕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体现民族文化。两者在紧密相连中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互动正是这种辩证统一关系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两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两者融合发展可以加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区域民族地区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充分挖掘市场价值潜力,并且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发展的路径主要有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产业资源开发、集聚发展和国际化发展。融合发展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强政策引导,深化体制改革。融资需要广辟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投入。在产业发展上要打造优质品牌,扩大产业规模。在文化保护上要加强保护工作,丰富保护形式,实现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推动区域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谢菊兰 《社科纵横》2004,19(6):20-21
文章用“和合”的原理论证了传统民族文化只有与现代化“和合”才能成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使其更加富有开放性 ,凸现民族性 ,从而具有时代特征 ,增强竞争力 ,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生 ,使传统民族文化发挥巨大的思想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视野中的民族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青  李宇峰 《社科纵横》2008,23(10):130-132
民族文化传承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信息的历时性传播活动.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特点进行微观研究,并注重对其传播要素进行分析,认为民族文化的传者和受者互动成为传承人并与媒介信息有机整合,共同构建了民族文化的传播模式及传承机制,能动地实现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延续.  相似文献   

5.
刘锦 《探求》2014,(4):52-63
中华民族作为我国几千年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自在民族实体,"鸦片战争"后人们在接受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中经历了一个变化且不断调整的过程。学界对于如何系统理解和分析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发展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也提出了认识和理解的理论框架。其中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构成的有力工具和钥匙,也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但随着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的爆恐事件,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与汉族和少数民族之关系则再度引起人们的思考。文章从费孝通之认识开始探讨,结合文化生态学及中国文化大小传统来重新梳理、思考当下中国民族及其民族内部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在对应生境中的创造物,美国黑人在经历了三百年的族际演化后,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必然是基于现代生存环境和其黑人性与美国性的一种特定的、全新的文化.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通过描写梅肯·戴德一家三代人所追求的不同生存方式,展示了美国黑人寻找其民族文化的艰难历程.在对白人文化的完全摒弃和接纳都无助于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时,莫里森意识到了在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中必然会导致美国黑人文化的创造性地转化.  相似文献   

7.
谭培文 《创新》2015,(2):57-61,127
文化有一般性,但更具特殊内涵。文化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文化是具体的、特殊的、民族的。从民族的共时性与历史性两个视角来看,文化是民族血脉相连的脐带,文化是民族遗传记忆的密码,文化是民族兴衰荣枯的重要标志。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血脉相连的脐带,保留中华民族记忆的密码,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4):1-5
支撑"中国梦"有诸多因素,本文强调的是强大而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创造力,紧紧凝聚成一股无形的精神力量,是我们民族长期以来生存、生活、发展、强盛的核心基因和灵魂,这是强力推进"中国梦"激情绽放的思想理论先导和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7):6-12
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艺术文化的共享特质可以穿越文化间的壁垒,使多元的文化传统在地域和族际间交流,成为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砖雕文化在地域、族群间漂移和传承的历史可以证明,中国的西部地区是以丝路文明的传播为线索,由多元的文明形态、文化关系构成的文化共生场域,其持续的文化变迁和突出的多元文化特质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论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必定推动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全球文化是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和深远的、先进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观念。全球文化不是同质和一元文化 ,而是由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所组成的多元的和异质文化。文化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文化扩张 ,从而 ,全球文化和民族文化会发生冲突。要建立全球文化新秩序 ,西方发达国家必须以平等的方式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 ,同时 ,发展中国家必须不断创新本民族文化 ,把本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1.
传统节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保留了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内蕴,是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的典礼和仪式,是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它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表现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一种文化体系,而民族则是社会共同体.民族是宗教的社会载体,而宗教是民族的精神导向.在人类文化的演进中,宗教与民族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应性(parallelism)与伴随性(Concomitance)的历史关联状态.从对应性角度看,几乎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构成中均含有宗教要素,至少有一种宗教形态与民族相对应,这在民族文化定型初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伴随性角度看,每个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上,都与宗教具有相伴随发展的特征.分析宗教与民族对应存在的价值与关联发展的意义,是正确处理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关键,是增进民族文化共识、发展民族事业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超越民族国家,还是超越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隽鸿飞 《求是学刊》2002,29(2):16-20
全球化的实质并不在于超越民族国家 ,而在于超越民族文化。因为民族国家既是一个政治意识形态共同体 ,又是一个民族文化共同体。全球化进程在消除了民族国家之间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之后 ,各民族文化上的对立就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在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建立一种全球文化 ,才能真正超越各民族文化上的对立  相似文献   

14.
杜敏  常新 《社科纵横》2009,24(3):157-159
"国学热"这种现象表现了中国国力日强,国民民族自信心的提升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但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改革期内在的文化信仰的缺失。社会在转型,文化信仰缺失的人们迷茫、浮躁、唯利是图。在国学热的契机下,以国学思想的精华来充实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素质,维护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面临信息化的民族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面临信息化的民族文化 ,是时代带给我们的新课题。首先信息化已成为民族文化走进新时代、走向世界的契机 ,不仅为民族文化直接走向世界提供了先进的物质设备 ,成为民族文化吸收和认同异族文化的重要渠道 ,而且为民族文化实现其现代意义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其次信息化成为民族文化产生危机感的增压器 ,既使民族文化的自觉层面面临着危机 ,也使民族文化的自在层面受到了冲击 ,成为民族文化发展史上所遇到的空前挑战 ;第三它是民族文化创新的推进器 ,这个推进器已使民族文化除了创新而别无选择 ,创新的内容包括文化观念、文化研究方法、文化研究内容等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的民间形态——文化视阈下的中国民间年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年画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流派,其作品反映了相关地区各自不同的文化品性和地域特色.年画以最贴近民众、最贴近生活的文化形态,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为民族和文化的生存和延续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年画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和自身特有的文化功能.年画将为发展和繁荣现代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民意基础、历史依据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孔华 《社会工作》2012,(8):44-46
文化能力是社会工作者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在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建立与维持,界定案主的问题与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族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支学科,民族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带有独特文化的民族成员。因此,民族社会工作者的文化能力在民族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并提高自己的文化能力,提高服务的质量成为民族社会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围绕民族社会工作者文化能力培养这一主题,从文化能力的概念与内涵、培养文化能力的必要性、文化能力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假设以及文化能力的培养途径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民族社会工作者的文化能力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群 《浙江学刊》2003,(2):195-197
成语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过程里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因此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和价值取向。本文就中国文化褒羊贬狗与西方文化褒狗贬羊进行了比较,挖掘由此折射出来的民族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克己守道、谦恭宽厚、集体至上及西方民族的个人奋斗、独立精神和崇尚个人主义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9.
每一种民族文化在它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同时也就形成了相应的民族心理素质和心理结构。 日本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外来文化的冲击,一次是古代汉文化大规模的涌入,一次是明治维新以后欧美文化的影响。两次外来文化与日本大和民族土著文化之间的冲突、融合,产生了一种既非日本土著文化又非中国汉文化和欧美文化的新文化形态。与此同时,也相应地形成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态势下的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思学 《学术交流》2005,(6):129-132
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历史的强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是其强势的表征。儒、释、道一向被看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这三大文化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广泛影响,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也越来越被西方文化所认同。儒家的仁爱精神,道家对自然的崇尚以及释家的慈悲、笃静等,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对民族文化的复兴一要科学化,二要具有时代感,三要进一步强化厚德载物的民族文化传统。如此,民族文化不仅会复兴光大起来,而且将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