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治国思想 ,为新中国的人民民主治国作出具体的政治设计和方略探索。他开创的人民民主治国新路 ,为新时期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民主法制治国思想和依法治国方略 ,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直十分重视,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学说,提出了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倡导人民当家作主,确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政策策略。但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毛泽东也走过弯路,出现过失误。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同时,又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一个政治清明、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观点是: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创造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政治;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动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法制建设为保障,在保持社会稳定中实现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的重大理念,也是对党百年民主政治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过程的集合体"思想研究民主问题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旨在增强民主自信.其历史轨迹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找到民主新路,为民主自信奠定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民主自信进行实践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民主自信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民为邦本的理论或学说,被称为民本思想。中国传统的民本学说在本质上不是民本位理论,而是君本位理论,人民群众仅仅是统治者的工具而已。新中国成立后,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本思想既包含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想精华的汲取,但更多的是对其的超越。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本国的历史、国情、政治文化以及政治发展实践的产物。由于近代以来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具有自己明显的特殊性:紧紧围绕着"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主题展开,经历了从民本到民主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6.
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治化,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相互支撑,不断深化,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制度化、法律化、法治化尽管都是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和制度保障,但其具有不同的针对性、逻辑层次、思想内涵和社会政治功能.三者之间既相互促动、相互支撑,又各有其鲜明特征和关注重点;彼此之间虽多有交叉重叠之处,又不能彼此混同或取代.三者配套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体系.总体而言,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治化是一个不断递进升级的政治文明化进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进步,也是我们把握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史进程的思想图景.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基本思想,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实践进行分析,得出20世纪的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的首要目标就是民主政治的实现,并在此基础上从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本思想向现代民主思想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一个主题。它起源于先秦 ,形成于两汉 ,完备于隋唐 ,衰落于明清。传统民本思想既与现代民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又是中国人在观念上走向现代民主思想的起点。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赋予民本思想时代新含义 ,分别是传统民本思想转化为现代民主思想的根本条件、必要条件、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试析精英民主论的民主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民主理论发展史上,精英民主论占有一席之地。精英民主论在民主价值观方面表现出否定古典民主理论的人民主权价值,强调并论证民主在维持精英统治方面的程序价值的倾向。精英民主价值观的代表性思想是:韦伯的合法性民主价值观,熊彼特的领导权竞争民主价值观,达尔的多元民主价值观。精英民主价值观的理论主题是,寻求稳定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和完善资本主义政治秩序方法和途径。在精神实质方面,精英民主价值观表现出保守主义的倾向,并且表现出否定民主价值以否定社会主义的学术追求和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对象是人的思想 ,特别是人的政治思想。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 ,理所当然应当发扬民主。这是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本文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民主的含义以及如何发扬民主的问题。同时 ,阐释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民主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民主作风 ,坚持科学的民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光蕡是清末陕西著名维新思想家。他早年坚持民本主义,批判君主无限扩权,认为君源于民,民贵君轻,应以是否利民作为贤君的判断标准,主张实行传贤的官天下制度,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师友关系。他在1903年接触到《宪法精理》后,其政治思想发生了转变。他以中国古代官名职名来比附理解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认为中国也应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君主无实权,仅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刘光蕡的政治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新旧过渡时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政治思想是老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事关治国、重民、立身大计的指导思想,其思想实质与核心是无为而治。从老子思想体系中准确而全面地把握老子的政治思想,对现阶段中国全方位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子政治思想浅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子的政治思想独特而深刻 ,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以道莅天下” ,“反对干预、扰乱民众生活” ,“不以智治国” ,“躯体政治论”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五个方面 ,其主要特点是不论政权 ,只论大道 ;不重政体、国体 ,只重天下 ,其理论应属政治伦理学范畴  相似文献   

1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经过长期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起来的,1954年被正式确立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毛泽东关于“政体”建设的一系列理论论述及其亲身实践,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开拓进取、革命为民.与时俱进、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时代精神,为我国政权组织形式的确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政体”形式符合中国的国情、民情,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5.
孔子创立的“仁学”,体现在政治领域就是“德治”。孔子德治学说源于对殷周以来“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孔子的德治思想体系中,“仁”学是德治的思想基础,重视发展生产,提升经济是德治的物质基础,以民为本是德治的基本前提,正己正人是德治的关键,德教为先则是实现德治的理想手段。孔子德治学说的合理内核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方孝孺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以道事君、以道辅主,这种政治思想在与朱元璋的关系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朱元璋杀掉了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在位的三十多年间虽几次召见却不启用他,方孝孺并不仇怨朱元璋,相反却极力赞扬朱元璋。方孝孺对朱元璋的颂扬,是看到朱元璋所实行的政策中有符合其政治思想的内容。方孝孺对待朱元璋的态度,反映出明初士大夫政治文化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女性参政观虽以不多的言论呈现,却内涵丰富,成为其民权主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参政权是"天赋"女性的"人权";但平等参政权的获得需要"公意"的决断,因而不能寄希望于少数男性政治精英的力量;而且平等参政权的实现,又必须在女性具备参政所必须的文化、政治素养后方有可能.孙中山的女性参政观对于我们今天积极实践两性平等参政不无借鉴意义,但因其没能脱离时代背景和传统性别价值观的束缚,局限性也较为明显,故须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18.
尼赫鲁认为,思想自由、表达自由和写作自由是个人自由的重要内容。提倡相对的新闻自由并反对压制新闻自由是尼赫鲁新闻思想的核心。他认为,政府和官员要接受批评.但是要赋予被批评者以答辩权;反对报刊垄断;报纸要启发人们独立思考;强调发挥报纸的社会教化功能;报纸要保守国家秘密。尼赫鲁的新闻思想是其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受到欧洲近现代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和甘地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朱升是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治武功并著.朱升的政治观念深受朱熹及陈栎思想的影响,对于社会政治具有强烈的担当与道德意识.这使其在社会政治上呈现出“首陈三策”的政治关怀;“适时勇进”的正统观;“通其民情”的民本观;“力行仁军”的军事策略以及“力荐三贤”的人才观等丰富思想.朱升社会政治思想不仅对朱元璋创基立国及初期政局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新中国及此后政策的制定也极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朝鲜李朝诗人丁若镛具有强烈的民本思想,主张爱民、养民、治民。在诗歌中,他客观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批判了“三政”害民的罪恶,提出了革除弊政、以仁政牧民的措施。这些批判“三政”制度的诗歌集中体现了其广泛、深刻且相对彻底的民本思想,同时也是其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