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它的传统文化,而传统道德观念是其重要内容。作为社会的、时代的产物的我国古代人名,可以说是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一面镜子。我国古代有许许多多人名直接表达了对某种道德的追求,当然这是命名者对被命名的晚辈在道德修养方面的期待与要求。就其内容来看,可分以下几类:(各类仅举数例,凡不注出书名的,均见《中国人名大辞典》)。  相似文献   

2.
印度的法典出现在公元前200年~公元200年,在这之前曾有一个经书时代,即公元前500年~前250年。要探讨印度古代法思想,却要追溯到更古老的吠陀时代。如此,才能对印度古代法思想有一个比较全面、更加符合印度历史实际的了解。印度古代法思想,人们通常认为种姓制婆罗门教的宗教思想、宗教生活是其基本特征。但这只是印度奴隶制国家出现以后的事,其最早期的法思想则带有鲜明的自然色彩和人民性,充分地表现了印度古代人民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现在就已掌握的一些材料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寓言文学到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个灿烂的高峰。不仅寓言的数量大,而且质量也高,这一现象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至于印度寓言的情况,还是鲁迅先生的老话:“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中国寓言受到过印度寓言的影响,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中国明清时代的寓言是否也  相似文献   

4.
刘清 《社科纵横》2008,23(6):120-122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古代君主治理天下和士大夫为官之道的基本意识,更是道德遗产的重要方面.民本思想有其积极进步的因素,但与今天的民主观相比仍有着质的区别,对其内涵要素合理的发掘则是我们目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昆仑、黄帝神话传说与《庄子》寓言朱任飞在古代的世界各地,童年的人类多有对山的崇拜,关于神山的传说渊远流长:古印度的须弥山,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在古代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当是昆仑山。对山的崇拜是和对神的崇拜联系在一起的。在原始初民的心目中,山是...  相似文献   

6.
陆红霞 《社科纵横》2005,20(3):110-111
由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作为西方道德学鼻祖的苏格拉底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哲学思想呈现出独自的特点,本文试从人本主义、至善理论、教育思想和死亡哲学等方面来剖析其思想,比较其异同。这对于了解中西方人的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姚卫群 《南亚研究》2012,(1):120-129
《数论颂》是古印度主要哲学派别数论派的根本文献.此典及其古代注释中对因果问题有集中表述.《数论颂》中提出的因中有果论,是此派关于事物形成理论的基础.《数论颂》中的其他因果思想也对数论派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古代印度哲人深刻的理论思考.数论派的因果观念与古印度其他一些派别的因果观念有明显不同,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对深入认识印度宗教哲学的基本形态和发展特点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文佛典对婆罗门教思想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古代印度的两大宗教。婆罗门教在中国的影响不及佛教的影响大。但中国古代汉文佛典中有着大量对于婆罗门教思想的记述。这些文献材料中保存了不少印度本国没有保存下来的内容,它们对完整准确地理解印度婆罗门教的思想有重要意义,对研究佛教与婆罗门教的主要差别或不同特点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继《佛本生经》之后,《五卷书》是印度古代最为著名的寓言故事集。全书由数十个寓言故事组成,分为五卷,因此得名。其中的一些寓言、童话、故事,自古以来游历欧亚,流传全球,所以,《五卷书》被人誉为是“一部征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话集”。《五卷书》开头的楔子中,提到作者是毗搜纽舍哩曼,但不可信。书中的寓言故事,实际采自民间,创造者首先是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六世纪上半期的希腊人伊索(Aζσωos-Aisoqps)共创作了三百多则寓言。它们都是古代世界文化的珍品,其中有一则《驴同狮皮》的寓言,文字不长,现将其自古希腊文译出引录在下面: 关于这些寓言,前不久又有人旧话重提,认为“伊索寓言”(Esop)是“Ethiop”(埃塞俄比亚人的寓言)的谬音。他们认为寓言的作者不是伊索,而是埃塞俄比亚的寓言家,称为“东方智者”的鲁克曼(LuRmn)。实则这种说法不确,鲁克曼所写的寓言在古代阿刺伯文学中没有出现过,它们到中世纪才出现。巴黎所利布的鲁克曼的寓言最  相似文献   

11.
《政事论》思想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底利耶的《政事论》是古代印度的一部珍贵著作,作者在书中提出的种种治国安邦之策略包含有丰富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思想。作为古代世界理论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了现今各国印度学、历史学、政治学等科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试图就书中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国内学界的先辈们。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代教化思想理论基础的人性论,主要有孟子、荀子和董仲舒代表的性善论、性恶论和性三品论三种观点。中国古代人性论思想既是中国古人对自身存在的理性反思,更是对最合理的社会教化方案的不懈探求。其中,性善论强调教化的可能性,性恶论强调教化的必要性,性三品论则更加突出了教化的重要性。这些观点对于强化民众的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都曾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罗雯 《生存》2020,(10):0066-0066
古诗词不仅仅是一种题材,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短小精悍的诗词能够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以及人生境遇。通过阅读前人所作的诗歌,能够更进一步的来了解古人的生活以及境遇,进而能够为我们当今的社会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方法。与此同时,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与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以及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4.
姜岩 《社科纵横》2010,25(3):137-138,142
和谐道德建构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将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以和谐道德为动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高校在当前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也应将和谐道德的构建作为重点予以关注,并作为德育的长远目标、质量工程进行思考,更新道德观念,改变不合理不和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设计出面向现实、面向学生、面向现代化的理想的道德教育方案。本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立足点,从道德建设这一核心和根本问题入手,结合高校德育目前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探讨和谐社会这一新的背景下的高校和谐道德的构建途径问题,对促进高校德育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树英同志的《印度文化与民俗》一书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去年底出版发行,这是作者继《印度各邦历史文化》(1982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捧读之际,不禁感叹:功夫不负有心人。《印度文化与民俗》凡26万余言,12章,涉及到印度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族、语言、风俗、文学、艺术、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包罗之夥,可称为印度民俗的小百科。提起印度,国人大多都知道有此一国,但若问:印度人信什么宗教?(当然,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印度人并非清一色地属于某一宗教的信徒)我们百分之八十的同胞都会毫不含糊地回答:“佛教!”其中包括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答出印度教的人为数不多,至于能同时说出印度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基督教和佛教等印度流行的几个宗教的人,恐怕就少得可怜了。原因大抵有两个方面:一是印度传来的佛教对中国影响太  相似文献   

16.
安达曼群岛(Andaman IS.)和尼科巴群岛(Nicobar Is。)是印度洋北部今属印度的两组岛群。它位于古代印度和东南亚及中国间海上交通的航路中。这两个岛群的岛民古代巢居野处,不衣服,生吃食物,长期过着极端落后的渔猎生活。有关这两个岛群的古代历史,现在只能从少量的七—十九世纪初中国、波斯、阿拉伯和欧洲人的航海记述中,寻找踪迹。这些航海记述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代的历史学家中,专治印度史的为数不多,专治印度古代史的更属罕见。可喜的是,近年来全国各地有一批中、青年学者在研究印度史方面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就,尤其是一些比较年青的学者脱颖而出,令人瞩目。他们探讨的领域很广,涉及印度历史各个时期诸多方面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古代史方面的问题,而且有些研究是颇有深度的。最近荣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史学博士学位、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专门从事印度古代史研究的刘欣如同志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印度的国名有其特殊性。外国对印度有各种不同的称谓,而印度人对自己的国家又另有所称。通过对印度国名来历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印度的历史与文化,这对我们全面认识了解印度不无裨益。不过,在谈印度国名之前,有一点需加以说明,我们这里所说的印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在历史上,印度应该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中国古代有时甚至把斯里兰卡、尼泊尔都算在印度之内。中国对印度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追溯到西汉。最早关于印度的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张骞出使西域返回时提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三个部分对章太炎的逻辑思想进行评述:(一)关于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想;(二)关于推理、论辩的思想;(三)对西方逻辑、印度因明和墨家逻辑的对比分析。文章认为,章太炎对中国古学和印度佛学有很深入的研究,在他接触到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和逻辑学以后,对中国古代名学和印度因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比较分析和综合研究,具体揭示了三种逻辑体系在推论格式上的异同点及其相互贯通的规律,并着重证明了由“墨经”奠定基础的中国古典逻辑在整个人类逻辑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文章强调,在当时。全盘西化”的思潮中,章太炎能立足东方逻辑,合理吸收西方逻辑的研究方法,具有足够的探索勇气,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们通常用这样两句话来概括古代与近现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特点:“古代是日本学习中国,近代则是中国学习日本,或者说,通过日本学西方。”这只是就基本情况而言。如果把古代与近现代的情况作更详细的比较的话,就会发现二者还有很多的不同。在古代,尽管也有时由于两国间的战争和政治上的事件,对两国问的文化交流带来一些影响和干扰。但总的看时间不长,比重不大,而大部分时间是在和平与友好往来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