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威尔第歌剧音乐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性进行分析,探究作为歌剧史上划时代的歌剧大师所展现的艺术特性.以歌剧<奥赛罗>中第二主人公雅戈这一反面人物作为研究对象,以雅戈在歌剧中的音乐作为载体,从音乐主体、曲式结构、和声色彩等方面的分析入手,从中找到歌剧艺术在其创作和舞台演绎过程中的艺术"经脉",为今天的歌剧艺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因歌剧《弄臣》中的歌剧主题"诅咒"的戏剧发展的内在要求,曼图阿公爵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的塑造和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歌剧在舞台空间不断展现和发展的过程之一,要突现歌剧主题,对曼图阿公爵音乐主题的情感要求、发展和形成的基础、主题的内涵以及在歌剧主题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详细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它是研究这部歌剧的艺术特性不可或缺的步骤,也为揭示这部歌剧在意大利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出有力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歌剧的序曲和终曲音乐之优劣对一部歌剧的成功至关重要。《阿美姑娘》 剧序幕和终曲音乐使用了清晰、直观较完整的内容和形式相结合起到了概括全剧主题思想之作用, 奠定了全剧悲壮之风格基调: 而终曲音乐则又将戏剧主题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4.
论歌剧声乐文化艺术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剧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等艺术,以歌唱为主的音乐戏剧形式。由于歌剧的综合美感与声乐演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歌剧又被称为歌唱的戏剧、声乐的戏剧。本文首先阐述了歌剧中声乐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体裁,进而探讨了歌剧演唱与歌剧“综合美”的关系,以期读者从歌剧声乐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对歌剧声乐艺术的审美。  相似文献   

5.
"罗城乡民间小调"是甘肃河西地区民间音乐文化中很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歌唱艺术,从表现的主题看,主要有三类:情爱类、农事类和规劝类。这些小调,大都反映了音乐作为抒情艺术的典型特征;从它的唱词、曲本、曲体结构来看,有着自身的风格和鲜明的色彩。本文主要从这种民间小调歌词所呈现出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来分析它的语言美和艺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歌剧主人公拉达梅斯为研究对象,以咏叹调《圣洁的阿依达》作为载体,从人物戏剧形象、曲式结构和音乐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入手,解析威尔第在歌剧《阿依达》中利用音乐元素完成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为演唱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咏叹调的内涵,举一反三,了解威尔第咏叹调的特点,更好地把握威尔第的其他作品,从中找到作为歌剧艺术在其创作和舞台演绎过程中的艺术通道,为今天的歌剧艺术提供更为有益的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7.
歌剧剧情在其展开的过程中、歌剧主题在被揭示的过程中,其诠释的方法有很多。歌剧大师们往往根据歌剧的戏剧情节和歌剧的音乐发展要求来选定给歌剧以具体的诠释方式。威尔第在他的歌剧《弄臣》中就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和主题的揭示要求,在揭示主人公黎戈莱托和公爵的矛盾冲突时就采用了一种“隔山打牛”的方式,把二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诅咒,既矛盾、复杂的关系阐述得十分清晰而又巧妙,为今天的歌剧艺术及其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电影与音乐同属艺术范畴,二者的特性有着通融之处。音乐是时间艺术,因此具有运动性能,电影是时空艺术,因而,也是运动的艺术形态。节奏与速度在电影与音乐中皆有精湛的体现。结构是构成艺术作品的框架和内容,电影与音乐作品的结构都是由主题及主题变奏等完成的,二者的创作模式也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贝尔格的十二音歌剧《露露》是现代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这部饱受争议的歌剧中有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物——阿尔瓦,阿尔瓦是贯穿全剧的男性角色,作曲家将他视为自己的化身,为其安排了许多旋律优美、感情真挚的音乐,本文就尝试从剧本和音乐两个角度对该剧中阿尔瓦及其音乐进行解读,可以获得许多艺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歌剧的诞生与声乐器乐等姊妹艺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巴洛克时期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巴洛克时期,歌剧首先在意大利产生后,并逐渐影响至法国、英国。本文着重介绍在巴洛克时期,歌剧在这些国家的发展概况及风格、流派。  相似文献   

11.
梦幻性是理解德彪西歌剧《佩里亚斯和梅丽桑德》的关键点,歌剧通过独特的音乐结构、音乐语言和音乐主题,构建起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德彪西对创造梦幻般音乐世界的执迷,体现了他对音乐、梦以及人的心灵世界之间关系的深层领悟。  相似文献   

12.
歌剧是舶来品,但在歌剧文化的中国化过程中,在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成就中,依然可以总结出汉语文化自信问题。中国歌剧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传统有着紧密的关系,这是中国歌剧相对于外国歌剧所具有的文化优势。 黎锦晖、田汉对中国歌剧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黎锦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卓越贡献首先体现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推广方面,将中国歌剧中的音乐发展至少向前推进了二十年。田汉开辟了中国歌剧“话剧加唱”的传统,这体现了中国民族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共同优势,也同时体现了中国歌剧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3.
1945年歌剧<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民族歌剧开始逐渐形成.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歌剧采用了民族民间音乐的语言、结构方式、曲调等等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歌剧.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的欧洲乐坛中心城市是维也纳这里汇聚了当时一批天才音乐家,闪耀着永恒的音乐光芒,莫扎特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莫扎特一生的创作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从幼稚单一走向成熟,丰富短暂的一生为后人留下许多经典的歌剧作品,流传至今为人称颂,莫扎特的歌剧可分为正歌剧、喜歌剧和歌唱剧三种,其中折射出莫扎特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其个人曲折的人生经历,莫扎特作为德奥民族歌剧的奠基人,其创作的歌剧极富旋律性和表现力,在演唱风格上也要求典雅、流畅、秀丽、明朗,注意时代特征。莫扎特对歌剧艺术的贡献是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莫扎特歌剧艺术作为人类音乐艺术宝藏之一,将一直吸引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相似文献   

15.
莫扎特歌剧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扎特的歌剧是音乐与戏剧完美结合的艺术,它以人物塑造为中心并蕴含着人道主义主题和民族文化的底蕴。  相似文献   

16.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音乐戏剧艺术 ,它融音乐、戏剧、舞蹈和舞台美术于一体。歌剧的主题思想、风格及其艺术魅力 ,都是通过演员 (包括乐队 )的舞、演、唱 (奏 )艺术所塑造的音乐戏剧形象而展示出来的。歌剧艺术具有高度综合美的戏剧性、音乐性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瓦格纳对歌剧的考察主要是从革命的角度入手的,他批判了由享乐本质导致的歌剧的种种轻佻情状,希望改变当前歌剧萎缩的现状,用艺术的繁荣来改变社会的混乱状况。瓦格纳的种种戏剧理论的最终导向是他对"未来的戏剧"的构想,那是集音乐、诗歌、戏剧为一体的艺术。瓦格纳重视音乐与语言的一体化,真实生活与艺术的融合,在歌剧的观念、乐队的功能、和声的作用、剧本的制作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戏剧实践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歌剧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进步,有着无法抹去的荣光。当然,它也存在着不应回避的若干问题,特别是创作方面。2013年6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歌剧研究会、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和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2013中国歌剧论坛",将其主题设立为"攻坚克难:开创中国歌剧创作新局面",并以"研究中国歌剧创作现状,提高中国歌剧创作质量"为其目标和任务,从本届论坛四大板块的主题发言(即理论探索、实时观察、创作实践、他山之石)和自由讨论中不难看出,当前我国歌剧创作中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偏离、题材立意受限、经典作品匮乏、形象塑造薄弱,以及歌剧思维弱化等问题,这与歌剧人对中国歌剧的热忱、厚望形成了某种反差与对比。歌剧创作是一种复杂、精妙、系统的艺术工程,其创作质量的提升有赖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就中国歌剧创作中的题材立意、形象塑造和形象立美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16世纪末歌剧诞生之初的"用音乐表演的戏剧"到如今"音乐戏剧",尽管表述不同,但歌剧与音乐始终紧密相连。那么,歌剧与音乐谁为主导?只有当戏剧冲突高潮与音乐高潮重叠在一起,两者才会同步进行,同时音乐对歌剧还有统帅全局的结构作用。因而,音乐必须始终处于歌剧的中心,但它又应该注意与其他戏剧因素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充满精湛的象征主义手法和丰富象征意蕴的经典影片。象征主义是贯穿这部影片的中心与灵魂,不论其主题还是结构或细节等,都渗透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从影片中的主人公播放歌剧音乐《费加罗的婚礼》这一场景入手,运用象征主义理论,从行为象征、背景象征、人物象征3个方面深入探讨其多重象征主义手法和凝重的象征意蕴;将利于更好地把握象征主义手法在该片中的巧妙运用,以及其重要作用背后深刻的理性内涵与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