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比较负弯矩区不同形式组合梁截面的受力性能,用全过程分析法对钢-混凝土普通组合梁、双面组合梁和组合与叠合梁截面进行受力分析,以得到梁截面的弯矩-曲率曲线。结合一工程实例,得到了三类4种组合梁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及各阶段的相应刚度,计算比较了在使用荷载下3种梁的最大裂缝宽度。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顶板开裂后,双面组合梁、普通组合梁(钢底板厚30 mm)和组合与叠合梁截面的弯曲刚度相当;双面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最高;组合与叠合梁的开裂弯矩约为其他形式组合梁的2~3倍;使用荷载作用下,裂缝宽度仅为其他形式组合梁的3%。在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宜于采用组合与叠合梁截面。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波形钢腹板简支曲线组合梁在弯扭复合作用下的挠度及扭转角效应,根据波形钢腹板自身的结构特点,考虑曲梁曲率、箱梁剪力滞效应、剪切变形和扭转变形,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和变分法推导了弯扭效应微分方程,并采用伽辽金法进行求解,得到了竖向均布荷载下波形钢腹板简支曲线组合梁的挠度、扭转角的解析解,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推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在桥梁方面的应用研究,结合英屿沟Ⅱ号天桥实例,介绍了该组合结构在桥梁方面具体应用的设计思路,介绍了英屿沟Ⅱ号天桥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主粱结构、预应力体系、波形钢腹板、连接件、防腐、施工流程等的设计,为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结构应用于桥梁工程提供了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4.
钢 混凝土双面组合箱梁是由两个H型钢作钢骨架,并与上下两块混凝土板组合形成的箱形截面,可用于连续梁的负弯矩区。推导得到了负弯矩区截面弹性刚度和塑性极限弯矩的计算公式。建立集中力作用下双面组合连续箱梁负弯矩区的Ansys分析模型,得到了组合梁的荷载挠度曲线、截面应力和应变变化曲线以及钢与混凝土交界面的纵向滑移分布。与双主梁组合梁和普通组合箱梁的受力性能做比较,显示了双面组合箱梁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结构的特点,概述了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并对特例跨径的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进行了设计和试验研究,透彻地分析了实验结果,并以泼河大桥为例,详细阐明其设计和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证明该结构设计满足要求.最后介绍了国内已建成使用的这类桥梁实例和3座坝具有特殊结构的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可为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层法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利用计算机数值计算方法,模拟预应力混凝土多跨连续梁的加载试验全过程,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非线性特性,通过各层单元引入对应材料的非线性模型,并采用离散裂缝模型,能较正确地模拟预应力混凝土梁从弹性状态到极限状态的受力特性,算例表明该方法既能使混凝土非线性分析的结构模型得到简化,又能较好地预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正截面裂缝开展、荷载挠度曲线关系和钢筋及混凝土的应力变化过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钢 混凝土双面组合连续箱梁的徐变问题。根据混凝土徐变后的双面组合连续箱梁的截面应力自相平衡,内力仍为零这一条件,通过平衡方程得到负弯矩区截面的曲率,进而得到截面的应力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双面组合连续箱梁的应力重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自然环境中的钢 混凝土双面组合箱梁受到日照作用影响,在梁体内部会产生温度应力。对某地的日气温变化及日照辐射量进行计算;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仿真分析,计算双面组合箱梁截面在日照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对比分析正负弯矩区截面温度分布的异同,得到组合梁表面日温度变化规律;选取温差最大时的数值结果进行分析,用多项式拟合沿梁截面高度温度梯度分布。  相似文献   

9.
在桥型方案确定后,桥梁总体设计是设计者首先考虑的问题.新密市溱水路大桥波形钢腹板无背索斜拉桥的总体设计研究了桥梁结构受力特点,初拟了桥梁主要结构组成,对主体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结构计算分析,并得出了初算成果,确认了桥型方案的可行性和结构的合理性.在该桥设计中,首次将波形钢腹板箱梁应用于无背索斜拉桥结构,为波形钢腹板箱梁组合结构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跨径比(计算跨度与曲线半径的比值)为参数,对2片钢-混凝土曲线组合梁进行了悬臂加载下的试验研究,得到了曲线组合梁在负弯矩与扭矩共同作用下的荷载-变形曲线、应变分布和钢梁与混凝土板间的相对滑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负弯矩与扭矩共同作用下,曲线组合梁的抗弯刚度和抗扭刚度均随跨径比的增大而降低;切向应变沿截面竖向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有横隔板处切向应变在曲线内侧小,外侧大,无横隔板处则相反;钢梁与混凝土板结合面上的切向和径向滑移均随跨径比的增大而增大,在支座间或支座与加载端之间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考虑宽跨比、截面高度、翼缘板外伸长度、荷载类型等影响剪力滞效应的主要因素,采用正交分析方法对钢 混凝土双面组合连续箱梁进行试验设计,对设计工况进行数值仿真试验,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正交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荷载形式对双面组合箱梁剪力滞系数的影响最大,宽跨比的影响次之,而截面几何尺寸的因素如截面高度和翼缘板外伸长度在工程实用范围内的影响很小。通过统计回归,得到了弹性阶段钢 混凝土双面组合连续箱梁上翼缘有效宽度的无量纲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异型梁的受力和承载性能,通过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板壳单元三维空间模型,对北京南站高架桥某联正弯矩区组合箱梁异型岔口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岔口处钢箱-混凝土结合梁受力性能,即钢箱梁在各种荷载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特征,弯扭耦合作用下异形岔口的受力,活载偏载作用下支座反力.最后对钢梁腹板厚度、弯扭刚度比及横隔板进行了参数分析,明确了其对异形梁受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在,越来越多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在腹板处出现裂缝。然而这些裂缝,根据规范规定的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是不应该出现的。针对这一现象,试图从应变超限的观点去解释,并对混凝土时变效应导致的应变扩大进行了分析。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变高度混凝土箱梁模型,针对实际工程中竖向预应力容易损失的状况,分析了竖向预应力一定损失度状况下的箱梁腹板应力及应变状况。  相似文献   

14.
对钢-混凝土双面结合梁截面从开始加载到破坏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分析中考虑了混凝土开裂、材料非线性及滑移效应等影响因素。编制了用于计算M-ψ曲线的数值迭代程序,此程序也适用于钢-混凝土单面结合简支梁和连续梁截面。通过算例,对双面结合梁截面受弯全过程的M-ψ曲线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与传统的单面结合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钢-混凝土箱型截面组合梁结构,应用力法计算钢-混凝土箱型截面组合梁的内力,给出负弯矩区的刚度与其长度的关系.连续组合梁是变刚度截面,按弹性分析法给出正负弯矩区的抗弯刚度.对组合梁截面承载力进行分析,得出组合截面弹性极限抗弯承载力与塑性极限抗弯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对钢 混凝土双面组合连续梁的自振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中分为三种特定工况:工况一和工况二假设钢梁与混凝土完全组合,但工况二内支座处上混凝土板受拉开裂;工况三假设上混凝土板受拉开裂,且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板间的滑移效应。采用平面梁的集中质量法和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分别得到了一两跨钢 混凝土双面组合连续梁模型在三种工况下的自振频率及振型,二者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钢 混凝土双面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上混凝土板受拉会产生裂缝。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考虑了混凝土的拉应变软化特性,对钢 混凝土双面组合2跨连续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上混凝土板裂缝分布和宽度。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变换下混凝土板厚度和混凝土极限拉应变值,分析其对双面组合梁挠度和裂缝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荷载 挠度;荷载 最大裂缝宽度曲线进行拟合,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由于钢 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比同跨度的混凝土梁桥要轻,因此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车桥动力相互作用更加明显。为了更精确地分析其动力响应及冲击系数,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钢 混凝土简支组合箱梁桥的车桥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车辆荷载作用下简支组合箱梁桥的动力特性;根据简支梁跨中的最大动位移与最大静位移之比,计算了不同结构参数下钢 混凝土简支组合箱梁桥的冲击系数。结果表明:在常见速度范围内,车辆过桥速度对冲击系数的影响总体呈上升趋势;对于同等跨度桥梁,双轮荷载激起的桥梁最大跨中挠度和冲击系数均比单轮荷载作用时小,但前者引起的跨中最大加速度远大于后者,且这种现象随荷载过桥速度的增大而明显。说明对于质量相对较轻的公路钢 混凝土组合箱梁桥,在冲击系数的确定中应考虑较高速度下不同车辆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环境下,钢 混凝土双面组合箱梁受一天中日照变化的影响,在梁体内部会产生相应的温度应力和变形。以三跨钢 混凝土双面组合箱梁为研究对象,对组合梁在6:00至18:00日照条件下的温度应力与位移进行计算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10.0建立三跨连续组合箱梁有限元模型,采用间接耦合解法进行热 结构耦合场的运算。得到了温度应力与温度位移的分布规律及时程分析,并对箱梁混凝土底板对温度效应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研究钢 混凝土结合梁桥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以剪力连接度为参数设计了两组试验梁,分别进行了模型列车以不同速度和不同重量通过时的动力测试,得到了各试验梁跨中竖向动挠度、加速度和支座截面结合面相对滑移的时程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大,结合梁跨中挠度和结合面相对滑移都不是线性变化,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随剪力连接度的减小,结合梁刚度下降,动力系数增加,且动力系数随行车车速和车辆重量的增加也均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