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郑本荣  杨超  杨珺 《管理科学》2019,32(3):92-105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企业销售模式发生改变,直销渠道入侵作为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制造商采用。影响制造商渠道入侵策略选择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供应链中制造商的渠道选择策略,但在闭环供应链背景下关于产品再制造对制造商渠道入侵策略选择影响的分析还非常有限。         基于闭环供应链中制造商回收模式选择的不同,研究制造商回收和零售商回收两种模式下制造商渠道入侵决策及对零售商、供应链系统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运用Cournot模型刻画直销与传统零售渠道之间的竞争行为,建立两种回收模式下制造商渠道入侵决策模型,并得到均衡结果。利用算例分析不同回收模式下制造商渠道入侵对供应链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①无论制造商是否进行渠道入侵,制造商回收模式对制造商、闭环供应链系统和消费者均更有利,而零售商回收模式下的利润更高。②如果传统零售渠道的成本优势足够大,制造商的渠道入侵行为使零售商受益。③当回收量不受需求量约束时,两种回收模式下制造商最优渠道入侵策略相同;当回收量受需求量约束时,制造商回收模式下制造商渠道入侵能带来更高的增量利润,但零售商回收模式下制造商受益于渠道入侵的区间更大,且制造商渠道入侵对零售商更有利。         回收模式是影响制造商渠道入侵决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闭环供应链中制造商的渠道选择决策提供帮助,并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鉴和决策参考,在制定相关回收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回收模式与制造商渠道入侵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研究制造商是否应该建立直销渠道(S策略)、直租渠道(L策略)或者二者混合渠道(H策略)从而与零售商展开直接竞争,构建基于制造商渠道入侵策略选择的两周期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不同入侵策略的可行域、占优性条件和最优性条件。研究表明,在可行区域内制造商采取任一入侵策略均优于不入侵策略。若产品耐用系数较低,当入侵渠道单位成本(c)较高或较低时制造商均应选择S策略,当c中等时应选择L策略,只有当c极低时才应选择H策略,以上情形均有可能实现供应链整体优化;若产品耐用系数较高,当c较高时制造商应不入侵,当c中等时应选择S策略,当c较低时应选择H策略,后一情形有可能实现供应链整体优化。当c较高时制造商采用S或L策略可以实现与零售商双赢,而制造商采用H策略总是会损害零售商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微分对策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选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环境下,研究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两种回收渠道。通过将产品回收率建立为回收努力投入的微分方程,分别建立了制造商负责回收和零售商负责回收的动态闭环供应链模型,利用微分对策理论求解得到不同回收渠道下的最优控制策略。对两种回收渠道比较分析发现:(1)制造商负责回收下,制造商对产品回收的投入更多,产品回收率高于零售商负责回收下的产品回收率;(2)制造商负责回收下产品的市场价格更低,市场需求更高;(3)零售商在制造商负责回收下的利润更高,制造商回收是零售商的最优渠道;(4)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时,制造商回收同样是制造商的最优渠道。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了由一个在位制造商、一个入侵制造商和一个平台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不同博弈顺序结构下平台零售商对入侵制造商的开放引入策略;研究了产品质量、直销成本和利润分享系数对平台零售商策略选择的影响;阐述了平台零售商开放引入策略同制造商渠道入侵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1)入侵制造商建立直销渠道进入市场一定会损害在位制造商利益,但并不一定损害平台零售商利益,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对平台零售商有益;(2)入侵制造商提升产品质量并不意味着能够卖出一个更高的批发价格,且提高产品质量也并不总能使其获得更多收益;(3)当直销成本较低时,入侵制造商总会选择自建直销渠道的方式进入零售市场;(4)平台零售商在特定情形下可以利用开放引入策略有效阻止制造商的渠道入侵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零售商的渠道成本信息共享行为对制造商入侵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转销渠道相较直销渠道不具成本优势时,制造商会中断转销渠道。在转销渠道相对直销渠道具有成本优势时,制造商会根据直销渠道成本有条件地入侵零售市场。通常情况下认为,制造商入侵会损害零售商利益,零售商不共享信息会对自身有利。但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零售商愿意向制造商免费提供信息以促使制造商采取入侵策略。最后,探讨了零售商的信息共享行为对制造商通过入驻的方式建立直销渠道的影响,并验证前述主要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网络外部性对双渠道供应链信息分享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存在网络外部性和不存在网络外部性下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通过比较零售商信息分享和不分享下其与制造商的期望利润。研究发现:当未考虑产品的网络外部性时,零售商不与制造商分享其市场需求信息,与已有研究一致。当考虑了产品网络外部性且网络外部性较小时,零售商仍不与制造商分享市场需求信息;然而,当网络外部性较大时,零售商与制造商分享其市场需求信息。此外,零售商与制造商共享其市场需求信息有助于增加制造商和供应链利润。  相似文献   

7.
考虑渠道权力结构的闭环供应链定价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的三种渠道权力结构下闭环供应链的定价问题,比较各种情况下定价和利润的差异,并运用二部定价契约探讨了不同渠道权力结构下闭环供应链的协调方法。研究表明:MS与RS情形下闭环供应链的总利润相同且低于VN情形;随着产品替代系数的增加,新制造和再制造产品的价格均提高,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均增加;随着回收努力程度的提高,两种产品的价格均提高,而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均减少;运用二部定价契约可通过主导方或借助第三方有效协调闭环供应链。  相似文献   

8.
李诗杨  周楠  蹇洁 《管理评论》2021,33(12):316-323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的构建,研究了一个社会责任制造商和传统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在不同渠道策略下的定价决策模型,进而分析了制造商社会责任对均衡结果的影响,然后从供应链视角、社会整体福利视角提出了制造商的最优渠道策略.研究发现:单渠道策略下,制造商社会责任的增加会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供应链利润和社会整体福利;制造商开辟网上渠道,会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的整体销量;当社会责任系数低于一定阈值时,合理的供应链内部利润转移机制可以解决网上渠道开辟所引发的供应链成员间矛盾冲突,从而达到制造商、传统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三赢;当社会责任高于一定阈值时,制造商将失去开通网上渠道的动机.  相似文献   

9.
构建由两个制造商和两个专有零售商组成的链与链竞争模型,考虑三种延保服务渠道策略选择情形——两条链均由制造商提供延保服务(MM),两条链均由零售商提供延保服务(RR)和一条链由制造商提供延保服务,另一条链由零售商提供延保服务(H),以探究链与链竞争环境下的延保服务渠道策略选择问题.结果表明,从供应链视角,MM和RR都可能成为均衡策略,且这两种均衡策略可能单独存在或同时存在.有趣的是,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视角,研究发现双方并非会一直偏好于接受同一种延保服务渠道策略,存在特定的区域使得制造商和零售商在策略选择上有冲突.此外,在链与链竞争环境下,分散化渠道情形下的系统总利润可能会优于集中化渠道情形下的系统总利润.  相似文献   

10.
考虑由制造商、大小型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制造商通过大型零售商订单推断出市场需求状态并决策是否进行渠道入侵及信息泄露,由此构建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四种博弈模型,研究制造商最优策略选择及对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商是否直销渠道入侵与销售成本大小和产品市场需求状态有关,制造商是否泄露信息与其是否直销渠道入侵和高市场先验概率有关;大型零售商订单量均值会影响制造商信息泄露决策;制造商信息泄露对小型零售商并不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