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文章以不对称信息市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为指导,基于对企业人力资本特点的揭示,分析了人力资本市场由于不对称信息所带来的不利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并就如何规避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给出了解决办法--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信息不对称对政府信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及对政府信用的影响,信息不对称违背公民的知情权及以民众为本位的宗旨,导致行政神秘化,易诱发腐败且影响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和约束,影响公众参政议政.指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建设诚信、开放、透明的政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下的消费者剩余及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内容,用来说明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上,相关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市场运行效率问题。传统经济学一直将农产品市场看作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事实上农产品市场是属于不完全信息市场,由于农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到农产品市场的运作效率。而对于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在农产品市场中往往处于信息劣势地住,消费者的利益也常常被损害。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农产品市场中消费者剩余被削减的原因及对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下的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信息不对称是市场中的常见现象。但是若市场中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过大,则会大大降低市场效率。通过对商品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分析,揭示了政府在市场中对消除(或减少)市场不确定信息、规范市场行为,使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提高市场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应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在食品市场上,食品主体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影响市场的稳定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了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后果。并针对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后果提出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与茶叶营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茶叶市场营销中存在着消费者与经销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从茶叶市场营销的实际出发,详细阐述了信息经济学和不对称信息理论及其在茶叶营销中的市场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茶叶营销困境,提出了克服茶叶市场营销信息不对称对市场不良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公民参与腐败治理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对推动我国廉政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公民权利与政府及其官员权力不对称,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具体制度安排不足,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激励机制、保护机制及回应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公民参与腐败治理仍面临着许多制度困境。应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优化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具体制度安排、完善激励制度和保护制度等,破解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8.
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只有与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齐心协力,加强合作,才能抓住市场上稍纵即逝的机遇,赢得更大的市场.保证供应链中有用信息的及时获得、快速传递是供应链得以协同工作的基础.结合约束理论(TOC)中的缓冲理论,形成以供应链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提供的日常共享信息准确度为激励条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将能够促进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共享信息准确度的提升,进而提升供应链整体的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9.
阿克尔洛夫、史宾斯、斯蒂格利茨的贡献是提出了当买方和卖方具有非对称信息时市场运作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均有涵盖.证券市场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具有信号传递功能,它对解决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官员腐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民主政治中,客观存在着公共权力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合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容易诱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当公共权力代理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滥用委托人的授权,获取未经委托人同意的个人私利时,就产生了腐败.由此,可以在发生形式上区分出直接的贪污型腐败与间接的贿赂型腐败:前者是指政府官员直接贪污、盗窃、侵占国家资财,直接获取私利;后者是指政府官员敲诈勒索、索贿受贿,收受第三方支付的贿赂,间接换取私利.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媒体政治信息传播语境下,媒体使用与腐败感知显著相关,官方媒体使用弱化了网民腐败感知,非官方媒体使用则强化了网民腐败感知。不同类型媒体使用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差异显著,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政治信任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非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政治信任具有显著负向作用。政治信任负向影响网民腐败感知。政治信任在媒体使用和腐败感知之间的中介作用,放大了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腐败感知的负向影响,也削弱了非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腐败感知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发展政治学原理认为 ,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 ,其腐败程度较之传统和现代时期更为严重。我国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滋生的腐败现象有其特殊性。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要有效地防止和反对腐败 ,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制度反腐论、市场反腐论、文化反腐论没有对基层腐败背后的物质动因进行彻底的聚焦追问和制度设计,而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利益是基层腐败的解释理路,利益规制是基层腐败治理的制度逻辑。运用利益理论分析基层腐败的形成因素和反腐败动力生成,可以深刻认识基层腐败治理的利益结构、内在机理和基本规律,进而探寻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的基层腐败治理进路。进入新时代,只有围绕利益规制厘清基层党组织、基层行政机构、市场主体和基层民众四大主体的职能边界,完善知情前提、体制机制、法治规章、举报渠道四大反腐要件,才能有效铲除基层腐败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成为人类的一大公害。本文以社会发展理论为依据 ,分析了现代化进程中政治腐败的表现、危害、成因 ,总结了全球范围内反腐倡廉的经验。尤其探讨了发展中国家高层政治腐败的普遍性特征 ,并从理论层面上关注了发展与腐败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均衡理论。但金融市场是典型的非对称信息市场,且经常处于非均衡状态。于是,为适应这种变化,应用于金融市场的均衡理论也由一般均衡理论发展为不完备资产市场一般均衡理论、理性预期均衡理论和博弈均衡理论。  相似文献   

16.
非对称信息问题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技术合同这一特殊经济形式中的非对称信息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考察和剖析,从而把握技术交易中非对称信息的内容和特征,为分析技术交易的市场组织行为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并为有效实现技术交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对"一把手"腐败问题从委托代理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在现行官员体制下,一把手上下级之间是特殊的代理链,代理链往上看时是单线的,往下看时则是放射状的,代理的效率关键取决于一把手.接着,本文建立了一个上下级官员之间的博弈模型,对腐败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对官员选择适当的工资水平而不是高薪养廉,对上级监督腐败进行激励和约束,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罚,降低监督成本,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理论上,关于可转债的发行动机可以归结为五类,即基于不对称信息框架的理论、基于代理问题框架的理论、基于税收优势的理论、基于管理者自利的理论和基于权益市场配给额度的理论。在截面数据检验的过程中,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的理论得到较多的支持,另三种理论却鲜有支持。而代表实业界观点的问卷调查得出的可转债发行动机是可转债的低利率及权益的溢价,这与理论动机大相径庭。可转债发行动机在理论、实证检验和问卷调查三方面形成差异的原因值得继续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技术在防治腐败的过程中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它有助于控制权力、削弱腐败动机,减少腐败机会。以"制度+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科技防腐模式是中国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产物,它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等因素造成的交易成本。科技防腐是一个交易成本最优化的反腐形式,是建设廉洁政治的有利工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度融合,网络政治的兴起与发展是必然趋势,它以相对低廉的成本直接影响并作用于最深层次的权力结构,推动科技防腐从以体制内权力控制和体制外权力监督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双向发展模式向以体制内权力控制和体制外政治吸纳为主要特征的新双向发展模式转变,从而实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