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认为,生产的自然条件状况制约着劳动生产率发展的水平,影响着作为生产力中最重要因素劳动者的生存方式,影响着生产工具的材质,影响着劳动对象的数量和质量.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农业破坏生产的自然条件的行为进行了生态批判.研究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能够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深层解读,有助于我们重视对生产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保护,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而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思维方式变革。从认识论意义上讲,主体是指具有认识能力的理性存在者,他是信息的发送者,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占据着主动地位,而客体在主客关系中被动地接受信息,主体客体的位置不能换。而在康德哲学中,对象要去符合的知识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在认识客体时所使用的知识,而是人在认识客体之前就拥有的先验知识。作为经验存在者,对象必须去适合的就是人作为理性存在者的这种先验存在方式,即先验知识。一切现实的对象都是先验知识构造的,这样,先验知识就成了本原,对象就成了派生物。所以对哥白尼式革命不应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解读,而应从本体论的角度去解读。  相似文献   

3.
明清江南生产工具制造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工具制造业是社会生产第一部类(即生产资料生产部类)的主要组成部份之一。生产工具制造业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明清时期,江南生产工具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都是明清江南经济史研究中关系重大的课题,本文拟对此作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用16—18世纪初英国有关情况进行比较,以便更加清楚地认识明清江南的特点。至于明清江南生产工具制造业的发展何以如是?为什么具有不同于16-18世纪初英国的特点?作者在一些文章中已有所涉及,并且还将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因此在本文中即不再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应当"是法律科学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讨论法律上的"应当",首先应该关注法律上的"应当"与道德上的"应当"的关系问题.作为行为评价尺度,法律上的"应当"具有普遍的标准.而道德上的"应当"则不具有;作为社会约束机制,法律上的"应当"具备合法的强制力量,而道德上的"应当"则不具备;作为不同的评价体系,二者可以同时发挥作用.法学上的"应当"也影响着法律上的"应当",二者是"使用"与"提及"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什么是生产力?我国近几年出版的哲学和经济学等普通教科书,几乎都是这样表述的:“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因而,“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同生产工具这两项,就构成社会的生产力。”对此,我们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6.
王凡 《学术交流》2003,(1):142-145
青年是人类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青年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的一部分。由于青年文化具有边缘性、超前性等特点 ,对社会主流文化存在着“偏离”行为 ,但也包含着积极的意义。因此 ,社会主流文化应对青年文化进行吸纳和整合 ,使其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其实是中国当代哲学的自我理解问题,命题本身就包含着两个问题,即"化"什么和怎么"化";前者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对象和内容,后者回答所遵循的方法和路径.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还需要澄清一个前提,即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这个看似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却一直作为问题存在着,这是因为我们在接纳外来文化时已先迷失了作为主体的自我.中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然主体,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社会现实实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当代价值,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黎明 《社科纵横》2005,20(4):177-178
面对基础教育全面推行新课标的新形势,作为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如何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彻底纠正美术教育专业中长期存在的向专业院校靠拢的“非师范”倾向,确立科学、合理、系统的师范美术教育体系,是一项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它关系着未来基础教育美术师资的质量,也关系着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有自然资源并不必然成为《物权法》第4条规定的国家物权的客体。应根据自然资源的不同用途将其区分为社会公共财产和国家私产。前者直接服务于某些公共用途,任何个人都享有按其公共用途加以使用的非排他性权利,而政府则无权随意处置其用途或利用其获得收入。后者即具有私人财产性质的政府财产,国家对这类财产享有排他性的法人财产权,基本上应适用民法规范。对国有财产实行分类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保障每个公民最低限度的自由和自主,限制政府利用社会公共财产获得收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戴春森 《社科纵横》2004,19(3):110-111
品藻人物是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秀骨清像”作为魏晋有代表性的人物画样式 ,包含着历史的、社会的复杂意识和人文观念 ,从魏晋是“人的觉醒”的观点着眼看 ,对人的主观精神、情感的肯定使其在画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北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古文化与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出土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材料十分丰富。研究结果表明,早在中更新世时期人类就已居住在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到了晚更新世已基本遍布东北各地,中国东北很可能是古人类及其文化向东北亚地区分布和传播的必经之路。东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分属于早、中、晚三个不同的时期,自身特点鲜明,依制作工艺可区分为大石器、小石器、细石器三个不同的工业类型。东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环境几经变迁,古气候出现了温暖湿润、寒冷干燥、温凉湿润、寒冷干燥四个不同阶段,相应产生的森林植被景观是森林—森林草原、干旱或半干旱草原、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  相似文献   

12.
刘彦臣  李昕亮 《学术交流》2006,(11):190-192
我国的砚文化源远流长,自新石器时代开始,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松花石砚作为清代宫廷的“御砚”,备受清代帝王们的喜爱,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雅丽 《唐都学刊》2002,18(4):106-109
郑玄、孔颖达等训诂大师皆将《礼记·礼器》篇名及篇首“礼器”之语诠释为“礼能使人成器”。这种解释与孔子“君子不器”的哲学命题相悖 ;孔子和儒家认为人乃“天地之心” ,礼是人治国、修身之器 ,故“礼器”不得解释为“礼能使人成器” ;儒家坚信一个真正的君子不能仅有一器之用 ,而应该成为博学通才。“礼器”当为古汉语判断句式 ,意思是“礼是器具” ,可以理解为“礼是人修身之器”。  相似文献   

14.
郑燕萍 《学术交流》2007,(4):162-165
《型世言》中的程度副词与现代汉语程度副词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型世言》中的语言事实说明,不同的共时平面,程度副词的组合功能是不一样的。程度副词主要修饰谓语,做状语是它普遍的、经常的用法。还有一些可以做补语,其中共有“极、之极、甚、异常、不胜”5个程度副词。《型世言》中有少数程度副词如“极、更、越、一发、何等”有时可以异位位于整个谓语结构前,而不紧附在它所修饰的词语前。异位不只是为了使程度副词在行文中显得突出,同时也为了加强语气。《型世言》中程度副词的这种用法和近代汉语定中结构的定语和中心成分之间可以不加结构助词的语法规律是一致的。重视这些语法现象并把它们之间的不同揭示出来,对近代汉语程度副词以及整个汉语语法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立 《学术交流》2002,(6):123-127
汉代铜镜铭文中存在着数量可观的“七言体”形式。其特点是 :整齐的七言句式 ,注意到了用韵 ,结构完整 ,在音顿、节奏等方面与传统七言诗相同。据此认为 ,汉代七言体铜镜铭文即是完整的七言体诗歌。汉代铜镜铭文七言诗形成的时间可以上溯至西汉时期 ,由此否定了“可靠的完整的七言歌谣在汉以前似还无有”的结论。汉代铜镜铭文七言诗在形式上的特点 ,标志着它正处在七言诗由民间歌谣向文人创作发展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6.
陈新 《学习与探索》2001,38(5):116-121
在古典时代,希罗多德和波里比阿把整体、联系地阐述历史的"世界历史"观念奉献给了后人.本世纪的"世界历史"观念是基督教思想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中奥古斯丁的影响尤为重要.延展的时间、目的论、进步史观构成了中世纪"世界历史"观念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王玉峰 《求是学刊》2007,34(5):32-35
尼采往往被看作是一个彻底的相对主义者和视角主义者。但是,尼采的"权力意志"学说首先是他用来批判以往独断论哲学家的一个工具,也即通过指出哲学家偏见背后的"权力意志"来说明哲学的虚伪性,对真理之相对性的揭示只是尼采"权力意志"学说的次要目的。  相似文献   

18.
谈谈北京的地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地域文化应是北京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且分为大、小两个范围。北京大地域文化包括旧石器文化、都城文化、皇家文化、士大夫文化、长城文化和京剧文化等11种。  相似文献   

19.
铭文的叙述视角和人称代词的使用具有对应关系,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要求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称作器者,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则应用第三人称代词来指称作器者。一篇铭文一般只能有一个叙述视角,若任意变换叙述视角,就会造成叙述视角混乱,从而导致人称代词使用的混乱。作为两周铭文中人称代词最全的铭文之一的《叔尸钟》,由于多次变换叙述视角,其人称代词使用的混乱情况尤为典型。  相似文献   

20.
起源于中国的铜镜传入日本后,成为太阳神祭祀时的道具,并最终转变为日本皇室祖神天照大神——太阳神的神体象征,被广泛用于国家祭祀和加强皇权的政治活动中。在对外战争期间,铜镜被利用为国家神道的祭祀道具。通过对"国魂命"铜镜的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到从生活用品发展为象征皇权、神道的祭祀用品的铜镜,在国家神道的皇权思想之下,成为鼓动民众为战争献身、为侵略扩张造势的工具,完全背离了其原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