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病态人格即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是人格偏向发展的极端化。其形成是个体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和恶性发展的必然。与正常人格者违法犯罪相比,病态人格者的犯罪具有更大的隐蔽性、突发性和社会危害性。病态人格者违法犯罪虽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在对其处罚的同时,应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矫正和预防。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揭示了病态人格在生理、心理、道德和审美方面的表现,指出健康人格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在方法论上,马克思把人格问题与社会结构和历史规律问题联系起来考察,从而赋予人格问题以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宏大的历史哲学含义。  相似文献   

3.
言情小说虽然历史悠久、作品众多,但言情有余,表现社会不足;而社会小说则注重政治功利性,缺少言情的成分,清末民初的社会言情小说则弥补了两者的不足,将言情和言社会完美结合起来,开创了小说的新形式,具有不可否认的文学史意义。在晚清民初动荡的政治形势下,社会言情小说区别于同时期的其它小说,在文学史和时代史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首创意义。  相似文献   

4.
台港新派武侠小说中的大小帮派及整个江湖都是组织。组织中领导者的权力获取形式主要为:法定权力、专家权力和参照权力。领导者之间的权力冲突模式主要表现为:资源冲突模式、目标冲突模式和归因冲突模式。领导者对冲突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协作、折衷和回避。  相似文献   

5.
一、人格障碍的含义 人格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带有倾向性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犯罪心理学所研究的人格与社会学、精神医学所研究的人格在含义上是不相同的。社会学研究人格时侧重于个体的观念、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态度信仰等方面;精神医学研究人格时侧重于遗传、先天素质、生物学因素等方面。犯罪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则侧重于认识能力、情绪反应、性格特征、行为动机、人际关系协调程度、道德价值等方面。人格障碍又称变态人格、病态人格、人格异常,它是一种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异常人格。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偏离正常可以表现在认识能力、情绪反  相似文献   

6.
早期鲁迅的宗教观是具有辩证性的悖论。他从宗教原始起源来肯定形而上的人类精神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获得了评价人生、批判社会的价值尺度;又从对宗教教义的怀疑而否定其神学价值体系,显示出理性主义的时代光彩。在鲁迅思想发展和人生行为的整个过程中,其早期宗教精神表现为内外两种转化形式。一是将宗教意识的追求与宗教徒的献身精神内化为实践性的个人品格:自我牺牲式的救世精神;一是以宗教信仰的价值意义为尺度,批判物化、虚假和马虎的病态人格和社会,前者表现为道德人格上的真爱,后者表现为心理性格上的真诚。从而全面表现了鲁迅对社会改造和民族人格重塑的整体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人格的功能及其域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人格具有多种对内对外功能。行政人格对内功能主要表现为价值定向、动机整合、行为调控等功能;行政人格对外功能主要体现在榜样激励、体系维护、社会辐射等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并不是万能的和无条件的,其域限为行政人格本身价值的可效性、行政人格的功能对象的可纳性、行政人格的道德环境的可宜性。  相似文献   

8.
言情小说发展到清末,表现出了言情有余言社会不足的弊端,而此时的社会小说则过于强调政治功利性,很少涉及言情。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扬州作家——李涵秋,他将言情和言社会完美结合起来,开创了言情小说的新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而且,对不久以后的五四启蒙文学,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因此,李涵秋和他的社会言情小说在晚清民初小说史具有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民国言情小说是二十世纪通俗文学中极其重要的一支,《玉梨魂》、《啼笑因缘》、《秋海棠》是民国言情小说中三部划时代之作。长期以来,由于偏于单一的批评模式,对其缺乏应有的评价。本文试图从文化这一角度剖析民国三大言情小说,透示其情爱追求中孕含的文化意蕴。《玉梨魂》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期“提倡新政体,保守旧道德”的文化心理;《啼笑因缘》则表现在中西文化撞击中,人们反叛传统又回归传统、向往现代又排斥异端的复杂心态;《秋海棠》则展示了现代人格的铸成、现代健全文化心态的形成。从这三部小说中我们可清楚地看到世纪转换期人们的心态史,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换过程中人们文化心理的嬗变。因此,这三部小说不仅是民国言情小说的三大高峰,而且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有丰厚文化意蕴的通俗小说精品!  相似文献   

10.
顽主型人格同样是对现代社会反抗的一种病态人格体现 ,是在焦虑中走向狂欢纵欲。从地点 :狂欢节广场式场所 ,活动 :各式游戏 ,道具 :假面等角度看 ,顽主人格是一种对民间狂欢节活动的复活。它所代表的狂欢节精神主要体现为无父与笑谑 ,而王朔的身份正是民间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港台言情小说的盛行以及市民社会的兴起,被新文学压抑近半个世纪的言情小说在上世纪末闪亮登场,并在网络时代重新繁荣。在中国言情小说史上,琼瑶模式曾引领了言情市场很多年。网络言情小说似乎也延续着琼瑶模式,经历了一个从“纯爱”到“穿越”、从灰姑娘到玛丽苏的阶段,随后又出现了反琼瑶、反纯情等多元化现象。网络时代实现了言情小说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亦舒成功之奥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亦舒的言情小说几十年来一直风靡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人圈,近几年来在大陆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文章从亦舒的勤勉执着、作品内容的时代感和思想性、创作手法的独树一帜三个方面来阐述其成功之奥秘。  相似文献   

13.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言情小说具有独特的诡异风格,主要体现为小说中呈现的奇诡的意象、多维的时空、传奇性的框架、悲剧收场的结局;之所以能形成这种诡异风格,是源于作者对传统妖鬼文化的继承、对“文革”的批判、对佛家因果报应和宿命观的信仰。诡异风格能给读者带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审美冲击,以及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论大陆新武侠的当代性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新武侠在21世纪走出了一条与民国旧武侠和港台新武侠都不相同的、具有超越和发展性质的、大陆自己的武侠小说创作道路,以"后江湖"的姿态对当代性作出了回应,网络性与女性主义也是其重要的特征.小椴、沧月、沈璎璎等作家的创作代表着"大陆新武侠"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15.
大陆新武侠在崛起之初为了摆脱港台新派武侠的影响,不惜以激进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来彰显自身的存在,在创作中造成了自身价值观的迷茫与对小说可读性的损害,同时导致了其创作缺乏可持续的增长点,很快陷入了瓶颈.经过反思以及市场的选择,当下的武侠创作又开始复归传统,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谈论香港文学,必须在界定其概念的基础上,注意它所涉及的地域观念以及香港作家身份认同的问题。此外,要了解香港文学的独特性以及与其他地域的共通性,也必须把它放在两岸三地的文学中来观察。在中西文化的对立与新旧文学的交替等方面,两岸三地都呈现出同中有异的情形。其中香港文学能于通俗文学、庶民趣味之中,兼取中西一些新颖的形式技巧,加以糅合,因此有着自己的特色。此外,面对日益紧迫的本土化和国际化问题,两岸三地的文学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华文文学间的互动交流也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国家认同是国民对国家这一政治共同体产生的归属感。在客观环境和主观操纵的双重作用下,“国家认同”逐渐成为港台两地同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考察香港同胞“国家认同”的现状,不仅能够检视“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效果,而且由于港台两地存在的诸多相似性,有助于我们了解台湾同胞的“国家认同”状况并预测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中國內地分別與台灣、香港、澳門三個地區之間人才流動的现狀、制度與政策安排以及前景。兩岸四地人才流動主要表現為港澳台居民基本可自由在內地就業,但港澳台對大陸人才的流入還有相當多的限制,尤以台灣為甚。澳門的人才市場對內地居民在港澳台三地中是最開放的。香港只開放高層次人才市場,對非專業技術人才和家庭傭工還沒有開放,未來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台灣基本還沒有向大陸居民開放人才市場,未來政策主要取決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和台灣政權的更迭。  相似文献   

19.
金庸小说大多完成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香港,香港的时代文化、地域文化使其在书写中国传统武侠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融入了对香港这一独特的都市文化的认知。而80、90年代改编金庸小说而拍摄的影视剧中,同样也包含了诸多这样的香港本土文化内涵。在这文化内涵中,非常引人注目的就是金庸小说及改编后的影视剧中所显示的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是大众文化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是通过对金庸作品及改编后的影视剧中体现出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个案,来探讨身份认同在全球化的后工业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0.
香港诗人梁秉钧的诗歌写作呈现出越界的特质,一是文体的越界实验,二是文化身份的越界,此种特质与香港文学的香港性息息相关。对香港性的认知是研究香港文学的基本起点,但仅仅是一个起点,真正要从文学上把握香港文学,必须将其置于现代汉语文学或现代汉语诗学的背景之下。或者换一种说法,必须将香港以及台湾甚至包括部分海外的汉语文学经验有机地纳入,才能建构完整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