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好问《续夷坚志》 ,以“小说存史” ,记叙文人行踪的故事 ,保留了金代文人交往的重要资料 ,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一环,其中镶嵌着元好问、王若虚等足以辉映古今的文学家,但其地位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公认.元、明二朝视金若寇仇,对金源文学,或视而不见,或贬损有加.清立国以后,出于民族认同感等多种原因,对金源文学颇多垂青.他们编纂《全金诗》、《金文最》等文献,评注金诗,才给予金代文学较多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金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审视──评周惠泉著《金代文学学发凡》胡传志长期以来,金代文学研究不仅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且以往的研究还经常受旧的“正统”思想和民族意识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的偏见。进一步加强金代文学的研究,需要我们以新的眼光检...  相似文献   

4.
元好问与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元好问是金代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史学家。他晚年主要从事史学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他对金朝的研究可与《归潜志》作者刘祁并称。现就与元好问史学有关方面的问题进行研讨。一、元好问的经历与史学元好问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年),有二  相似文献   

5.
韩伟 《北方论丛》2015,(5):18-23
金代歌诗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连接宋元音乐文学的重要纽带。以世宗朝为界,金代歌诗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无论文人歌诗还是道人歌诗都显示出朴拙的特点。后期文人歌诗以赵秉文为纽带,在王庭筠、元好问等人参与下发展迅速,表现为对汉乐府传统以及唐宋新题乐府的继承。后期的道人歌诗以丘处机为代表,一改前期王喆歌诗的口语化和民间化特征,变得更加典雅、丰赡,从而开始了道人歌诗的文人化转向。  相似文献   

6.
旧有的文学解读思维遗存和文体割裂研究意识,致使对元好问性格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如认为元好问庄重严肃、不苟言笑,其实元好问性格幽默豪爽、爱戏谑调侃;关于元好问的散曲史地位,一般认为元好问是最早作散曲之人,其实这一评价还有待商榷。再如,有人从元好问作品中的"倡优""傀儡棚头"等词语判断其戏剧观念,也有待探讨。只有回归文本,对其各体文学进行通观性研究,才能对元好问的性格、散曲史地位以及是否涉及戏剧观念进行客观评判。  相似文献   

7.
近年一些出版物关于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介绍中,存在不少错讹,有属因袭前人之误,有属编著者的粗心。这里仅就所见,作一些订正。一、元好问登第年代。《金史·文艺志》与郝经《遗山先生墓铭》都称:登“兴定五年”(1221)进士第。这在元好问  相似文献   

8.
金源著名诗人元好问对中唐诗人白居易颇为推崇。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元好问在思想上和文学上受到白居易的一定影响。元好问对白居易的这种接受,既是元好问的个人喜好所致,也是白居易在唐末至宋金时期较普遍地受到文人推崇的反映。元好问与白居易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金源著名诗人元好问对中唐诗人白居易颇为推崇.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元好问在思想上和文学上受到白居易的一定影响.元好问对白居易的这种接受,既是元好问的个人喜好所致,也是白居易在唐末至宋金时期较普遍地受到文人推崇的反映.元好问与白居易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金代文学文献研究的成就及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瑞兆 《学术研究》2005,(3):130-132
金朝的文学文献是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由于战火的损毁与偏见的影响, 金代文学文献的研究未得到应有重视, 是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自唐圭璋《全金元词》 (中华书局 1979年 ) 问世后, 先后涌现出姚奠中的《元好问全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 薛瑞兆的《全金诗》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年), 张正义的《河汾诸老诗集》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6年 ), 阎凤梧的《全辽金诗》(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年)、《全辽金文》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2年 ), 王庆生的《增订金诗纪事》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 等。这些…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学者中,把门庭冷落的金代文学作为自己主攻方向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周惠泉先生,却兢兢业业,在这块近乎“草盛豆苗稀”的荒野上,专心致志,开拓了几十年,并且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五年前,周惠泉先生出版了他别开生面的专著──《金代文学学发凡》,金史专家宋德金先生评论说:“综观全书,它不仅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关于金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过程,而且发表了有关金代文学研究的一些值得重视的精辟见解。”而最值得注意的见解就是:“作者指出,金代文学是一种与宋代文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多元一体的新质…  相似文献   

12.
元好问是金代杰出的诗人,也是最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晚年在《答聪上人书》一文中论及自己的文学道路,自称“学古诗一言半辞传在人口,遂以为专门之业,今四十年矣。见之之多,积之之久,挥毫落笔,自铸伟词,以惊动海内则未能;至于量体裁,审音节,权利病,证真赝,考古今诗人之变,有憨直而无姑息,虽古人复生,未敢多让。”可见他把自己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相比较时,对于后者的自信和重视程度。元好问的诗学理论,对诗歌传统、诗歌原理、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等诸多问题均有论述,且自成体系。本文仅就其诗歌批评论略陈管见。元好问的…  相似文献   

13.
张瑞杰 《晋阳学刊》2022,(2):125-129
清代山西诗歌丰富多彩,是继唐代、金代之后的又一次繁荣。清代山西诗歌作为一种区域性的诗歌创作,以整体面貌显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点,主要表现为对乡贤元好问等代表的地域文学传统的理解和尊崇,创作上对乡里先辈作家的接受和模仿,注重地域名山大川、特有风俗民情的描写以及地域形态商品经济对诗人观念、诗坛生力军、诗歌刊刻传播等的影响。其原因的形成,既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决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又有地域文化与诗歌自身传承的影响,呈现出地域文学特征自觉意识的加强。  相似文献   

14.
论金代文学中所表现的“中国”意识和华夏正统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对峙时期,双方都以华夏正统自居。南宋一方,由于遭到金的侵略,退处半壁江山,因而爱国主义高涨。而在金朝内部,伴随着整体性汉化的趋势,同时因为证明其统治中原地区合法性的需要,也产生了“中国”意识和华夏正统观念。这种思想意识在金代文学中有着系统而鲜明的表现。金代文学表现“中国”意识和华夏正统观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熙宗、海陵二朝,汉化的开展与政治统治的需要催生了华夏正统意识,这种意识一产生,便在诗文作品中有所表现;二、世宗、章宗二朝,汉化的完成和“文治”盛世的出现,使得华夏正统意识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自居华夏正统而视南宋为“蛮”、“夷”的极端思想,这些思想意识在当时的代表性作家那里有鲜明的反映;三、卫绍王、宣宗、熙宗三朝,由于中原地区受蒙古、南宋的双向进攻,金人的“中国”意识和华夏正统观念不弱反强,在亡国之际大放光芒。这种光芒投射到了元好问等一批金末文学家的反映沧桑之变的作品里,而元好问编纂《中州集》更表明金人的这种思想意识已经得以升华。这种思想意识最终为南宋遗民所认同。  相似文献   

15.
植根于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交叉点上的金代文学 ,曾经以其质实贞刚的审美风范彪炳于世 ,为中国文学北雄南秀、异轨齐驱的历史走向增加了合力 ,对于中国文学由多元发展为一元的进程厥功甚伟。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正统思想的影响 ,学术界对于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没有给以正确的评价 ,甚至存在着一种用南宋文学来涵盖金代文学的倾向。这种不正常的状况 ,直到最近十几年才逐渐改变 ,其间周惠泉先生80年代初以来推出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此做出了突出贡献。最近 ,他又推出《金代文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2 0 0 0年 4月出版 )一书 ,引起海内外学术…  相似文献   

16.
金末元初之际的大诗人元好问(1190—1257),素有“一代宗工”之称,诗词文章,卓然自成一家,他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不仅在于他本人杰出的诗文成就,而且还因为他以博衍宏大之才,学冠辽、金两代,领袖群伦,振兴文风,上继唐、宋,下开元、明,堪称十三世纪前期中州文坛的盟主,对南北文学的交流融会,对中原文化的开拓传播,对金代百余年间历史典籍与诗词作品的保存流传,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文坛上具有领袖的地位。一世居黑龙江流域与长白山一带的女真族,是我国历史上古老而重要的兄弟民族之一,所谓白山黑水,乃其生息繁殖之地。元魏时有七部,唐初其二部据渤海,称王,传十余世,置五京、十六府、六十二州,有文字、礼乐、官府、制度。至十二世纪初,即公元  相似文献   

17.
元好问是雄跨金、元两朝的文化代表、学术泰斗,诗、词、文、论、史,无不名列前茅。然而,文革前与文革中,学术界对他研究甚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5年9月间,在元好问家乡—山西省忻州市召开了首届全国元好问学术讨论会,会后组建了元好问研究会,创办了会刊《元好问研究信息》,联络海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开创了元好问研究的新局面,造成了从文学、史学到哲学、篇有、教育思想乃至社会文化活动的全面研究的新潮。短短五年间,据知,在国内发表的研究文章百美学余,出版了山四省古典文学学会、元好问研究会所编的《元好问研究文集》(山西人民山版社出版)降大任所著的《元好问新论》(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贺新辉辑注的《元好问诗词集》(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三本著作.朱东润先生的《元好问传》中部分章节于《中华文史论丛》1989年第2期发表。此外,尚有姚奠中主持点校的《元遗山全集》,郝树候、杨国勇合作的《元好问评传》,贺新辉的《元好问诗词研究》,赵兴勤、孔繁华的《中州乐府笺注》等专著正在排印,将于近期问世。现就近五年来的元好问研究成果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18.
王昊 《北方论丛》2004,(3):18-20
"说话"艺术是宋代在唐五代说话、寺院俗讲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瓦舍伎艺,话本则系由说话而来的书面文学,属俗文学的范畴.金代文学延续了北宋以来的雅、俗文学二维结构,金代的"说话"艺术承北宋而来,作为讲唱文学构成金代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人。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元好问所以能够取得杰出的文学艺术成就,与他的身世和经历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他生活在金朝濒临灭亡的变乱多事之秋,几乎一生都在颠沛流离、困扰窘迫的岁月中度过。笔者按照知人论世的原则,着重对元好问在山西的行踪及其创作活动作粗略的述评。据《金史·文艺传》本传与郝经《陵川集·遗山先生墓铭》记载,元氏一族本出自鲜卑族拓拔氏。西晋时,鲜卑族各部先后在今华北及西北  相似文献   

20.
这是作者为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所撰金代文学条目的部分条文,本刊先期发表,以飨读者。金代文学金与南宋对峙。由于金朝所辖地区的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具有质朴刚健的气质,发为文章,往往华实相副,风骨道上,加上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和哺育,金代文学便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以自己独具一格的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