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难"族群"     
考察近年来的"族群话语",我们发现了以下缺点(1)由于诸家在使用学术概念时不注意词义、词源和词用,也不注意同一个词汇在不同文化和国度的变异,且较少联系中国历史,尤其较少联系中国"民族"和"族群"话语的近代演变史,更缺乏足够的个案和国内少数民族表述的支持,结果,以印刷文字出现的讨论,大多成为西方话语或者西方话语的汉语代言.(2)缺少辩证和历时的观点,沉湎于"宏大叙事",束缚于功能论,受制于原生说,不能认识"民族"和"族群"的翻译话语,本质上是政治权力史,处在一个前后不同的、开放的变化过程.(3)由于学术上的急躁,有的作者对中外相关著述咀嚼不细,乃至误读、误用、误译、误批.  相似文献   

2.
"播"新闻并非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明日黄花".在这个人们日常审美观念多样化发展的时代,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形式必然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播"新闻具有权威性、鼓舞性、规范性等特点;"说"新闻具有贴近性、灵活性、缓冲性等特点."说"与"播"各有所长,同时也各有不足.具体的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新闻内涵、栏目设置及频道特点,体现不同的播音风格.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闻媒体也在进行着深入的变革,又出现了"说新闻"这种新颖、独特的播报形式,其特点是:主持人形象追求平民感;播报新闻多用富有个性化的口语;主持人运用各种手段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但"说新闻"这种播报形式在还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修辞立其诚"出自《周易》,从先秦开始作为一种修辞观影响后世文学创作和艺术审美倾向.强调道德修养与儒家思想,须言之有物,且看重文辞纯正平之美.韩愈作为古文运动代表人物,提倡"文以载道"的散文理念.在其散文创作中,论说性散文尤其是说体文熔铸儒家思想、政治理想,对现实进行针对性批判,与"修辞立诚"的修辞观具有天然的结合基础.韩愈说体文说理透彻严谨,思想高古,文辞或恳切平白,或委婉掩蔽,是对"修辞立诚"修辞观继承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周易》是《十三经》的第一篇,成书于西周前期,句末语气词"也"是《周易》中最常见的语气词,而且绝大部分位于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此外,句末语气词"也"还可以位于名词谓语之末,位于动词谓语之末,位于代词谓语之末;位于介宾短语充当的谓语之后.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人称代词中的三身代词为分析对象,主要考察三身代词在开封方言的使用及其自带领属标记情况,试图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寻找相关规律。在搜集、整理语料后笔者认为,开封方言的人称代词形式单一,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的相关形式在主宾语位置上的句法功能分别成互补分布状态,第三人称代词使用则较为自由,但三身代词在领属结构中存在自带领属标记的情况,即通常不需领属标记"的"。  相似文献   

7.
从功能·语用维度解析中国禅说思想中的"不说而说,说而不说".采用西方分析法,把禅说"不说而说,说而不说"进行切分.从功能语言学维度,认为"不说而说"中的"不说"是已知信息、指的是静默.静默具有特殊功能.而"说"是新信息,具有归依性和情态意义,并呈梯度变化.并借用语言的评价系统进一步解析静默.同样,"说而不说"中"说"是已知信息,而"不说"是新信息,并从语用学角度解析了"说而不说"中的"说"指的是字面意义,"不说"指的是简单隐喻表述、开放式隐喻表述、反语的表述、亡隐喻及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体是考察维吾尔语中人称代词的汉维翻译情况,经过前期对期刊网查询,发现维吾尔语中对于人称代词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其中对于表示人称代词的词汇中汉维之间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但总体而言,对于人称代词的研究,主要存在于汉英语言之间的较多,对于汉维之间的介词翻译或研究就比较少了,因此,本文主要对《牧人出生的君王》这部作品的维译本中"人称代词"的汉维翻译情况进行归纳并总结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地表达源语的方式、方法、翻译技巧等,并通过此论文的撰写强化翻译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探讨不同语言的内在规律,并最终揭示汉维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各自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从漆器的色彩审美特征入手,探寻"红"与"黑"在先秦传统文化背景中的内涵以及社会意义,从而分析在先秦美学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色彩观.本文主要从两个部分进行研究:先是对先秦漆艺及色彩进行阐述,分析红、黑两色在漆艺中的表现;然后通过对传统色彩学说以及儒家和道家的色彩观进行分析,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色彩审美体系建立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0.
以李绂<与方灵皋论所评柳文书>为切入点,通过对比李绂与方苞评析柳文的不同态度,进一步认识方苞"义法说"的实质.方苞的"义法说"的提出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古文创作的要求,但与李绂的古文理论相比,"义法说"则相对苛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和阻碍了古文的创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家认为,中国古人类学的"多地区连续进化说"是一种意识形态研究,目的在于虚构和想象中华民族的久远历史与当下认同,以致于沦为一种民族-国家建构的官方工具,从而达成对其"去客观化"和"去科学化"的目的.本文对其产生与发展的脉络简要考察后发现,这一学说完全建立在现有出土化石基础上,而且是中外数代古人类学家百年努力的结果.文章最后指出,认为"多地区连续进化说"含有民族主义话语实际上是一种西方对东方的想象.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一致认为广西壮族普遍流传的狄青部属始迁族祖说是一种作伪,背景是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桂南地区汉族族群也普遍流传狄青部属始迁族祖说,连宾阳的炮龙节也附会狄青说,其背景也是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汉族狄青说当早于壮族狄青说,发生于汉族势力弱于壮族的时代。明清以来,壮汉两族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汉族各方面的势力强于壮族,壮族遂附会狄青说。壮汉两族共同的狄青说背后蕴含的是壮汉两族历史上的碰撞、发展、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话语标记"你看、想、说"的相关形式。通过分析"你看、想、说"的重叠形式、"你+不+想想,看看""你看看、说说、想想+名词"和"你看看、说说、想想+人称代词"等相关变体形式,探讨"你想、看、说"系列话语标记与相关变体形式的关系,以及三个不同话语标记的差异和用法。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就"夫余"建国的时间问题聚讼不已,大概有四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秦汉之际说"、"武帝时期说"、"宣帝时期说"和"元帝时期说"。但依据"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理论和文献分析法可知,《论衡·吉验篇》所述东明建立夫余国的神话更接近历史真相。研究表明,夫余建国的时间当发生于春秋时期或春秋之前。  相似文献   

15.
泰傣民族起源研究是学术界的热点。本文梳理了泰傣民族起源研究从"南迁说"到"土著说",再到"西迁说"的演变过程,并就相关问题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16.
民族关系的"历史记忆"建构是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定历史背景下曾经对民族团结、民族关系影响积极的所谓的"还账说"、"驱赶说",其负面影响逐渐放大,对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及时调试,这是把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进一步推向深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笔墨是画家本身从某种主题出发,加上自己的情感来源进行创作,表现物体的本质,体现自己的真实感受与个人修养,通过笔墨形式进行提炼并加以概括,再进行组合创作。用笔墨形容艺术,所有的艺术包含着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我们接触中国画要了解笔墨,"笔"故是"线","墨"既是"面",笔墨组合在一起是表现的形式,往里说是画家的思想内涵,我们要知道"形之不在,神将焉附",也就是"皮之不在,毛将焉死",就是皮都没地方长,毛更长不到,如果笔墨都没控制好,那造型肯定也是不准确的。所以,一定要了解笔墨,之后再了解造型,再到了解色彩,最后才是了解布局。  相似文献   

18.
笔墨是画家本身从某种主题出发,加上自己的情感来源进行创作,表现物体的本质,体现自己的真实感受与个人修养,通过笔墨形式进行提炼并加以概括,再进行组合创作。用笔墨形容艺术,所有的艺术包含着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我们接触中国画要了解笔墨,"笔"故是"线","墨"既是"面",笔墨组合在一起是表现的形式,往里说是画家的思想内涵,我们要知道"形之不在,神将焉附",也就是"皮之不在,毛将焉死",就是皮都没地方长,毛更长不到,如果笔墨都没控制好,那造型肯定也是不准确的。所以,一定要了解笔墨,之后再了解造型,再到了解色彩,最后才是了解布局。  相似文献   

19.
谱牒作为汉人的历史记忆,是祖先认同的根本情感纽带和主要表达方式,也是社区内外族群互动的有效中介.匡氏族群边界的清晰与否视祖先世系的远近而变化,依次为永思堂、善本堂、匡氏公馆乃至山西晋阳堂,而这一线索在<灌溪匡氏宗谱>语焉翔实.宗族"有身份的人"在宗族与国家语境下纵情发挥,抒发代代相传的忠孝情怀.  相似文献   

20.
马琪 《回族研究》2020,(1):73-77
李贽在湖北麻城生活的时间很长,他的主要思想也在这里形成。文章考察了李贽在麻城交往的僧人、妇女、士人这三个群体,这些人物对李贽"狂禅"思想、"男女平等"思想以及"童心说"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历来的研究者多关注了李贽在麻城的生活状况,却忽略了其思想形成与麻城这三类人群间互动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