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建设工作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高度强调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体现在:“新结构”即新的生产组织结构、社会管理结构;“新功能”即农村社会结构的功能转换或更新;“新主体”即各类型农村人口的转型和重组等。  相似文献   

2.
大力推进“三集中”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本文研究提出在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农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发展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中小城镇集中的"三集中"观点,对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要闻资讯     
《老年人》2008,(11)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三农问题作出重大决策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  相似文献   

4.
杨玲 《城市》2009,(5):25-28
房屋作为农民最主要的财产.无法像城市居民的房屋一样成为财产性收入.更无法实现增值。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宅基地流转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问题。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打破了非农建设用地必须征为国有的现有格局.提出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土地被赋予与国有土地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马晓萱 《城市》2014,(9):44-47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6.
董鹏  陈智慧 《城市》2015,(2):17-20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伴随产业升级、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转移聚集的城乡一体化过程。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高度重视。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为"长远的城乡一体化,包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  相似文献   

7.
徐婧  刘锐  宋宜璇 《城市》2010,(4):34-36
党的十六大以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目前,中国有9亿农村人口,如果农民全部转移到城市则需要再造一批与目前数量相等的城市才能容纳,这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实现城乡统筹和全面现代化,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8.
土地既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最宝贵的战略资源.从成都温江等地近年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看,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全国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颁证的成果,扎实开展农村土地实测确权颁证,完善土地承包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七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最基础最根本性的工作,也是当前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最现实最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并将其列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6条具体道路之一.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也提出树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按照“以人为本、规划先行、城乡统筹、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特色鲜明”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专门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全面部署,提出特殊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0.
王超 《城市》2009,(7):58-61
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1.
《城市》2009,(3)
2009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及市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部署,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全力推进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重要一年。  相似文献   

12.
一、土地制度改革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和目标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重点是要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规范推进城乡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4.
简讯     
《城市》2009,(3)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关于我市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安排意见> 2009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及市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部署,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全力推进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重要一年.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谋划、统筹安排,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消除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使农村与城市共享现代文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需要农村的促进和支持。统筹城乡发展旨在建立一种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趋势。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并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此提上了日程,在历次重要会议中也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湖北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目前湖北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加快转变湖北农业发展方式,促进湖北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已成为湖北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穆阳 《城市》2010,(11):35-37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一号文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城镇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发展新阶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这表明城镇化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城乡发展道路,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的具体体现。从统筹城乡关系看,小城镇是连接城乡、工农的纽带,是农村社会公共品的提供基地和服务载体,具备服务农村和连接城市两大基本功能。在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怎样才能让农民真正快速融入城镇化,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正确建立城乡政府权力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是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通过城乡资源及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协调发展,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是在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城市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之间各种要素的双向流动,实现资源的共享、互补和合理配置。城乡一体化的基本途径,要着重走乡镇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