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现今全球气候变化正影响极热环境实践项目之诸多方面,避暑设计成为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基于避暑设计实践与相关理论研究存在脱节的情况,旨在从风景园林师的视角出发,收录极热环境中一线避暑设计实践相关案例,并对风景园林师认知中的避暑设计景观手法加以整理探析,内容包含景观对建筑墙面、建筑平台空间、建筑空间内部以及城市开放空间等诸多领域营造手法之介入.通过研究发现避暑设计实践相关案例均不同程度涉及风景园林针对遮荫、湿度、水体以及通风这4要素的设计营造.对相关学者了解行业一线风景园林师避暑设计认知及实践概况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风景园林师今后的相关避暑设计实践项目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色彩动力学、视觉动态性理论对城市空间色彩的调和规划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色彩调和在城市空间序列的组织与空间节奏控制上有着重要作用。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色彩理论研究和城市色彩规划与实践工作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在相关领域存在不足,针对目前城市建筑与环境色彩仅从人的静态视点去研究而非人在空间中连续运动过程中的体验这一盲区进行探讨研究,可对我国城市空间色彩调和方式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从而推动城市空间色彩规划模式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将花园作为自然与城市之间的符号,对花园、城市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哲学分析,其实质是将美学理论与当前城市与环境的现实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本文以自然美学、城市美学和环境美学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三种不同文化中城市的实地考察,凸显了当前环境美学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城市战略规划期最致命的弱点在于它假设环境是可预测性而导致的静止性或单向过程特性.对于变化莫测的城市发展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的战略趋同,城市的战略规划显得过于静止而应付不暇,城市战略规划也避免不了管理学领域战略规划的悖论.战略规划制定人只有掌握战略管理理论、方法,同时应有较多的战略管理实践才能科学地制定战略规划.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并从"城市竞争"的动态特性角度,阐述了基于竞争的动态城市战略管理及其战略管理过程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城市经营的品牌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当前城市经营研究与发展,以介绍城市品牌战略的新内容为主,把营销管理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前沿思想应用于城市经营领域,尝试以市场为导向,从商业化营销城市角度探求新的城市管理战略运行模式及思路,创新并发展城市营销的方法和理论,并提供一个城市品牌化经营的广阔视野和分析框架,通过阐述品牌战略在城市规划中的角色,讨论它的特性及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求城市与时俱进之路,以提升城市魅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建设领域由于舆论争议、规划变更导致城市雕塑在寿命较短时就被迁移、拆除的问题;分析了如何推行在建设项目领域已广泛使用的全寿命期设计理念以改变这种资源浪费的状况。研究表明,由于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广泛关联性,这一设计方法必须基于系统理论,从社会、人工和自然三个系统的角度设计大型城市雕塑的内容、形式、材料和工艺,以保证城市雕塑具有较长的物理与艺术寿命,对城市文化建设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而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又是重点建设工程之一。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对青藏高原的研究实践就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重视,并产生了大量十分有价值的高质量学术成果。为全面把握当前青藏高原领域的研究态势,避免后续青藏高原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重复性工作,本文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法对代表性作者、代表性研究力量、代表性信息来源、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等方面的知识图谱进行研究与分析,以全面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青藏高原的研究态势,并提出未来可从构建青藏高原专题资料库、加快新技术在青藏高原领域的运用、构建青藏高原联盟等三方面对青藏高原领域做深入的研究实践,以推动青藏高原领域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城市建设正逐渐成为韩国各地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韩国在生态文化城市建设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表明,生态文化城市可以被定义为生态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包括可持续性、公众参与、文化景观构建三个核心构成要素。中韩两国在生态文化城市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应加强相互间在城市建设政策、规划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来城市设计者及生态学家的研究与实践,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已基本形成体系。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提示我们,建设生态城市,必须依据城市的自身优势及发展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以及有效的制度法规,并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确保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美化城市景观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城市绿地规划和城市绿地建设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阐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发展及其景观生态学特征,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理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就其规划原则、内容、步骤等做探讨。并结合南宁市“绿城”建设实例,对其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对当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文基于交通与城市两者发展互为依赖互为联动的关系,明确了宜宾战略发展目标定位中关于交通城市两者的具体内涵,提出包含建设“一枢纽”、“两部之心”、“四区之极”、“一门户”、“西南新门户”、“长江新港都”、“区域性的商贸中心、航运中心和加工中心”等内容和“西南宜宾计划”发展战略构想,并初步设计了“西南宜宾计划”战略的分阶段实施的目标和主要项目方案,为宜宾乃至其它中小城市制定和实施交通城市互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不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城市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上佳区域。对区位优势明显、环境承载力强的地区,应把做大、做好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位战略。做大武汉必须调整既定的国土空间规划,改变现有的限制性规定,突出超特大城市特点,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布局。我国长期奉行的限制大城市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大城市与"城市病"没有正相关关系,只要我们能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升级,以良好的产业结构来统摄城市人口的规模化增长,同时真正解决户籍管制问题,实事求是地制定不同地区的城市发展规划,我们就有可能根治中国的城市病,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同区域和城市间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以行政区划为空间尺度进行的规划、管理、建设造成了行政壁垒、区域发展不平衡、多规不合一、区域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如何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和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空间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成为突破行政壁垒和解决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关键。较早经历城市化进程的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对具有紧密经济联系的区域进行跨界治理的问题。作为美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早在100多年前,郊区辽阔的空间、公共交通的改善和私家车的普及等使人口和产业由纽约市的市中心向其郊区和周边地区扩张,这些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超出了长久以来的行政边界,也超出了原有政府的治理能力。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区域规划协会(RPA)从1929年开始制定针对由纽约市及其周边地区构成的纽约都市区总体发展规划,其在跨越行政边界、破除行政壁垒并从区域总体层面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都市区建设方面积累了较多现实又不乏创新的经验。文章梳理了区域规划协会的组织架构以及其四次纽约都市区总体规划的背景、内容和实施,并对所得经验和对中国的启示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是在我国城市化已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对以往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城市本质的重大反思,是对以往发展思路的一次重大调整。在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实现过程中,需要将农民工的梯度转移与我国城市的不同层级结构结合起来考虑,从而实现农民工的迁移意愿和不同层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对接,既能使不同的农民工群体为不同层级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又能以恰当的方式实现不同的农民工群体向不同层级城市转移的意愿。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中新疆城镇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国家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对待城市的发展问题 ,关系到西部地区开发成败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新疆城镇发展的主导因素 ,指出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新疆城镇发展缺乏内在动力的原因。然后从城镇空间分布及城镇体系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新疆城镇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今后城镇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娟 《南都学坛》2014,(1):29-33
20世纪初,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各种城市和社会问题日益突显。为此,一些城市规划师主张在借鉴英国田园城市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开发美国新镇。20世纪20年代,美国区域规划协会开发了以雷德本为代表的多个田园城市,从而成为美国现代新镇开发的重要开端。30年代,联邦政府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失业、贫困等问题,提出在大城市郊区建立相对独立自足的绿带城镇,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美国新镇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的田园城市开发和30年代的绿带城镇计划为美国六七十年代的新镇开发运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节点,具有集聚要素、平台节点、桥梁纽带作用,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时期,小城镇发展既面临着承接城市产业转移、集聚更多人口等难得机遇,也面临着发展趋势不明、建设发展资源不足、规划统筹不够、功能培育不强等突出问题,各地应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规划、要素利用、产业发展、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把其建设成为区域都市化的重要一翼和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世纪,北京和上海都将"世界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对于如何成为世界城市的讨论也逐渐从硬件设施和量化指标,转向对城市文明和软实力的关注。发源于西方的城市学主要以经济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如果按照这条路线,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的北京,很难在众多经济发达城市中脱颖而出。因此,北京需要围绕首都的文明价值独辟蹊径,借鉴全球近200个首都城市的发展经验,回溯中国历史270余个都城的兴衰成败,用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综合卓越,开创中国气派的"世界城市水准"。  相似文献   

19.
准确认识数字经济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拓展数字经济影响的评估视角,也为发挥数字经济和区域一体化的融合倍增效应提供有益思路。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群辐射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数据要素跨域流通打破了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的市场分割,助推城市群边界的有效扩大。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群协同发展主要通过两个作用机制,一是推动创新主体跨城市跨区域进行合作创新,促进城市协同创新网络发育壮大;二是提升城市空间集中度,增强邻近空间范围内的城市要素集聚能力。数字经济的网络性、跳跃性及外部性特征放大了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构建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区域一体化协调机制和要素统筹配置机制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