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丹 《科学发展》2013,(2):100-106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问题愈加突出。在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基本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人才发展问题主要受认定机制、培养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长效生活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影响,上海应重视人才问题,不断创新人才发展策略,加大政策创新突破力度,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其创意成果的转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推动城市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文芳 《安家》2006,(9):78-84
一、创意产业 年初,市发改委大力倡导发展创意产业,并发布消息称北京将建六大文化中心. 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古董、漫画、电影、电视、音乐、表演艺术、出版和资讯科技服务等行业,是典型的"无烟工业".  相似文献   

3.
正奥美集团于日前发布人事令,宣布自6月9日起原奥美广告执行创意总监胡湘云(Jennifer Hu)晋升为台湾奥美集团首席创意长(Chief Creative Officer),负责全面提升集团内各公司之创意表现。在她担任执行创意总监的期间,领导团队创造了许多成功的广告,如大众银行、全联福利中  相似文献   

4.
创意产业的由来 创意产业不是空穴来风,古已有之,英国在十八世纪已经开始实践文化创意产业.不过长期以来,创意-直没有被看作产业或者产业化程度还不高.早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P.Romer)就曾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但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的创意产业理念的明确提出者是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  相似文献   

5.
创意产业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实质是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一系列新兴的经济业态。创意产业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才密不可分,人才资本是创意产业最核心的产业要素和产业资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人才严重匮乏。在纽约,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在伦敦是14%,而在东京,这一比例更是高达15%,相比之下,我国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非常小,在总的就业人口中所占不过千分之一,而且其中高端人才更是明显不足。因此,研究创意产业人才的素质特征,探索其培养开发规律,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发掘培养大批创意人才,对我国创意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伟  王越  喻鹏 《安家》2009,(8X):88-101
不久的将来,北京将会变成一座无处不"创意"的文化之城,30余个创意地产项目会在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四处开花,并且成为撬动京城楼市的新鲜力量。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制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打破行业垄断,鼓励资源重组,强化资金扶持,重点发展六大文化创意产业"。将创意与地产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极具挑战的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与积累,很多项目早已将"创意"植入了"地产",并且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创意产业是如何撬动北京楼市的?本刊将分别从全球创意产业的发展渊源、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北京创意产业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并通过学者、开发商、代理行等业界精英的独特视角进行评析,以此勾勒出北京创意地产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7.
潘靓 《职业》2009,(19)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不少城市纷纷将刨意产业列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出台系列扶植政策,吸引企业人才安家落户.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热门行业之一。我国高校也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倾向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但目前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规划不够合理,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安排不合理、实践不够完善、内容不够创新的问题。分析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问题,探讨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路径,旨在为高校人才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意产业员工管理的新思路——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莹 《职业》2007,(23)
文化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通常是指"发挥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进行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的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特别强调通过开发人的智能创造财富的能力,它是一种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其巨大的经济市场前景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受到人才匮乏的制约,已严重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和深入发展。高等院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上具有先天的教育资源和科研优势,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国家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高质量要求。本文从产业需求入手分析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符合产业需求的、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职业》2009,(19)
为向我国蓬勃兴起的创意产业输送优秀人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北京创意村营销策划公司,日前联合推出了创意人才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12.
杨靖  俞雪丽 《职业》2016,(6):52-53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急需大量平面设计、广告会展、影视制作、网络维护等技能型人才.本文介绍了北京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通过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创新"双定双联、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创新做法.  相似文献   

13.
盛垒 《城市》2007,(10):30-3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进程的深化,世界经济结构呈现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化的趋势.在此转变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生产性与消费性服务业的创意经济应运而生,创意(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创意经济已在国际上逐渐兴起,正成为现代经济的增长点.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创意经济又叫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活动,它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古董、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软件等诸多部门.  相似文献   

14.
用创意让自己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潇 《职业》2009,(19)
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当这一鼓舞人心的口号从语言变为行动时,创意产业也逐渐被推到了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成为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成为一个又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创意工地",也成为了比传统产业更具吸引力的就业、创业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培养一流的设计创意人才,增强产业高端人才与团队集聚,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关键。大量的、有创造性思维、高度务实能力的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中国设计在未来获得大发展的前提。因此,关注现行平面设计培养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变化,研究和探索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解决我国现代平面设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培养出更多一流的设计创意人才,推进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使艺术设计成为经济的支持与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如何发展创意产业,这已经引起了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广泛的兴趣.中国也正在优先考虑如何发展创意产业.但是要想得出正确的答案,首先必须要准确鉴别什么是现代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但从我在中国参加的各种研讨会来看,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 在这一类讨论中有一个常见的误区,源自于对"创业"或"文化"产业这一表述的理解.现在中国许多此类讨论中,都习惯性地假设艺术和文化为主导的小企业是这个产业的核心部门,比如艺术家的工作室、工艺作坊和表演艺术等等,这是错误的.此外,与此相关另一种假设是,创意产业主要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须上升到"功能分区"的战略高度,建立文化创意功能园区,例如天河区主导"软件新媒体"产业发展,海珠区主导"影视会展"产业发展,越秀区主导"动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荔湾区主导"设计工艺"产业发展,因地制宜,优化布局,打造区域创意之都.  相似文献   

18.
《安家》2007,(2):86
个人简介: 广东人,工业管理学出身,1998年进入广州地产界,现任粤泰集团联合董事会销售总监,全面主持集团下属控股的东华实业与城启集团在北京、广州、江门等地的房地产市场营销工作.曾负责开发的"荔港南湾"、"伊顿18"、"天鹅湾"、"逸蓝华庭"等项目,都创造了骄人的销售业绩,被广州媒体称作"三地管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高悟性"营销人才.  相似文献   

19.
13G工程师 1行业背景:电信的高成长性和行业垄断使其一直为暴利产业,新技术的层出不穷让电信行业的高福利、高薪酬、工作稳定的诸多优秀条件持续下去.据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2007年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通信行业3G标准投入运营以后,每年将为我国创造80万~100万个左右的新增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创意产品的精神内涵和功能创新所决定的,而文化创意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文化创意人才。因此,创意教育是培育文化创意人才的重中之重。以当前文化创意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为切入点,结合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例子,分析培养创意人才的关键点,从而提出将象征文化作为有效途径,来强化文化创意的内涵教育,以此为社会培养高水准、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