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11”后,美国的公共外交特别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战略传播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急剧上升,成为美国实施反恐战略的重要手段。本文集中探讨“9·11”后布什政府对中东实行的战略传播策略。通过对美国战略目标、传播途径、策略选择、机制整合等方面进行剖析并对战略传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作者认为,外交政策和文化差异是影响战略传播效能的重要变量。由此,本文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9·11"后,美国的公共外交特别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战略传播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急剧上升,成为美国实施反恐战略的重要手段.本文集中探讨"9·11"后布什政府对中东实行的战略传播策略.通过对美国战略目标、传播途径、策略选择、机制整合等方面进行剖析并对战略传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作者认为,外交政策和文化差异是影响战略传播效能的重要变量.由此,本文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奇异的巧合     
北巫 《中外书摘》2007,(6):87-88
美国曾计划在“9·11”袭击前进行飞机撞楼演习 据美国媒体2002年8月21日报道,美国一个情报机构——国家侦察局曾经在“9·11”袭击发生前准备进行一次飞机撞大楼的演习,以检验下属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4.
2001年小布什政府上任后不久,便发生了针对纽约和华盛顿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此后的美国全球战略被许多人——包括美国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和官员,也包括中国的不少学者——冠名为“反恐战略”。不错,美国确实有一个以反对恐怖主义为基本目标的长期战略构想,并以具体行动实施着。但笔者认为,“反恐战略”不等于美国的全球战略:以此为依据判断美国的全球战略,甚至把小布什政府的全球战  相似文献   

5.
“9·11”恐怖袭击事件爆发后,随着强调伊斯兰教与代表西方文明的基督教之间矛盾冲突的所谓“文明冲突论”的兴起,美国穆斯林族群的生存状态与发展状况也引起了美国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成为西方学界探讨的热点。本文将着重考察该族群自20世纪以来争取公民与政治权利的社会进程,以此为视角研究其历史发展轨迹,并进一步探讨“9·11”事件为其带来的挑战与契机。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后,西方在中东地区的推广民主运动及伊斯兰世界的应对是近期双方之间规模较大的一次互动。伊斯兰世界反西方情绪产生的根源在于现实国际政治,而不是宗教;民主推广战略是西方中心主义的继承和延续,“9·11”事件使其成为美外交战略中的首要目标和手段;在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伊斯兰世界作出了必要的抗议和斗争,但从长期来看,伊斯兰世界必须正视其自身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9·11”之后,对抗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共外交也因此成为炙手可热的外交命题.进入21世纪,美国公共外交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了三个重要变化:非国家行为体的增多、传播技术的革命以及宗教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上升.正因为这些变化,在传统的公共外交策略之外,美国又发展出了新公共外交策略.美国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公共外交的非传统性特征包括:公共外交的品牌化和私营化、媒体工具的互联网化、项目内容的价值观化.  相似文献   

8.
东方主义是关于东方和西方世界关系的经典理论。在伊朗伊斯兰革命、海湾战争以及"9·11"事件的刺激下,新东方主义在二元对立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延续与补充东方主义的原有内涵、强化"他者化"方式以及在传播中提升伊斯兰世界本土声音的消息源功能等手段,成为现代西方世界审视东方世界的新框架。本文通过分析美国三家主流媒体对伊斯兰世界的相关报道,认为新东方主义叙事方式对后"9·11"时代美国媒体的报道产生了重要影响力,这种叙事方式成为美国媒体报道反恐战争与伊斯兰世界事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就布什政府而言.先发制人战略的出台首先是由于美国反对党和民众对政府“严重失职”的指责、以及政府精英们对“9· 11”事件深刻反思的结果。恐怖分子竟然能在美国这个公认为最强大的国家轻松地利用劫持的飞机向美国的经济中心纽约和政治中心华盛顿发动恐怖的袭击.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说明延续长达半个世纪的威慑战略在后冷战时代已难以奏效。美国副总  相似文献   

10.
“输出民主”是美国持久性的战略,但却是服从、服务于美国的安全战略的,因而具有突出的工具性以及由之决定的可选择性,美在中东地区实施该战略的历史与现实正体现了上述特点。冷战期间,出于遏制苏联、获取石油、保卫以色列的目的,美国在中东“输出民主”时坚持“中东例外论”;后冷战时期,美国采取了较为积极的“输出民主”行动,但阿尔及利亚民主试验失败的事实,又迫使其重新踏上“中东例外论”的老路;“9·11”事件后,美国在中东采取极端的、冒进式的“输出民主”战略,结果导致中东地区更加动荡。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月20日巴拉克·奥巴马出任美国新一任总统后,为摆脱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困境,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领导地位,对于前任乔治·w·布什政府的伊朗政策进行了调整。鉴于之前美国一味打压伊朗的政策收效甚微,奥巴马政府更加倾向于使用外交手段来处理伊朗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奥巴马政府的伊朗外交处于“有进展、难突破”的状态。本文试就奥巴马政府中东战略中的伊朗政策调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美国市民社会成熟发达,“小政府、大社会”的根本政治理念深入人心,学界和政界之间“旋转进出”频繁,种种因素使得美国各类智库非常发达。安全问题始终是国际政治的核心问题。9·11事件后,很多智库都加大了对安全问题的投入与研究,甚至为此新成立了一些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与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就是安全研究领域中有代表性的两个智库。  相似文献   

13.
在后“9·11”时代的反恐背景下,为了重塑在阿拉伯—伊斯兰民众中的形象,美国一直在探索与调整其公共外交战略。本文旨在梳理这一调整过程的总体脉络,把握最新走向,从公共外交的视角来考察布什政府中东反恐战略思想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与沙特特殊关系的构建主要依靠准联盟外交,这类外交具有合作载体的非正式性、解决任务的选择性、合作手段的灵活性和战略指向的模糊性等特点。美沙准联盟外交的形成具有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和单元内部层面三重原因,双方的安全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意识强化了准联盟外交。“9·11”事件后,美国在海湾地区由依靠沙特转向依靠海合会其他成员,其准联盟外交战略呈现多元化趋势;沙特则积极利用欧盟、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来平衡美国的影响力。美沙各自外交战略的调整使美沙准联盟暗藏危机。  相似文献   

15.
魏亮 《阿拉伯世界》2014,(1):99-109
“9·11”事件后中东地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伊朗力量对外扩张的同时面临更为严峻的安全威胁。借助萨达姆政权倒台之机,伊朗通过各种途径对伊拉克进行全面渗透,并一跃成为可以直接影响伊拉克国内局势的主要力量。本文旨在探讨当前伊朗在伊拉克的影响力,并分析其政策目标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东特别是阿拉伯地区的反美情绪一直比较强烈,美国的中东政策是其根源。但美国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政策是造福于人的“无私”政策,并在“9·11”之后把中东广泛存在的反美主义一律视为恐怖主义,认为中东的独裁政治是滋生反美主义的首要原因。于是美国便提出“大中东民主改造”战略。但民主政治本身并不能消除恐怖主义,至少从近期看,美国的这一政策效果还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中东的"输出民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出民主"是美国持久性的战略,但却是服从、服务于美国的安全战略的,因而具有突出的工具性以及由之决定的可选择性,美在中东地区实施该战略的历史与现实正体现了上述特点.冷战期间,出于遏制苏联、获取石油、保卫以色列的目的,美国在中东"输出民主"时坚持"中东例外论";后冷战时期,美国采取了较为积极的"输出民主"行动,但阿尔及利亚民主试验失败的事实,又迫使其重新踏上"中东例外论"的老路;"9·11"事件后,美国在中东采取极端的、冒进式的"输出民主"战略,结果导致中东地区更加动荡.  相似文献   

18.
<正>科伦·麦凯恩在《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捕捉了转型时期的美国精神,自2009年发表以来这部小说赢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等重要奖项,被《君子杂志》称为“一部伟大的9·11小说”,2010年获得“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微山湖奖”。这部小说中,作者以1974年8月7日菲利普·珀蒂在世贸中心双子塔之间走钢丝的真实事件为主线,通过11个角色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个虚构却又真实的故事,展现出纽约的各个方面。故事讲述了来自不同种族、性别和背景的人们的生活,揭示了看似毫无交集的他们是如何被联系在一起的,在仰望走钢丝者表演的瞬间,也发生着对他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本文运用杰拉德·德兰迪的情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反恐战争的深入推进,伊斯兰世界对美国反恐战争的认识和反应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导致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超出国家范畴,向社会和意识形态领域延伸,形成了一个国家对抗一种宗教群体的局面。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矛盾的重大演变导致双方的敌意和对立进一步加剧,成为影响当前国际局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埃及被认为是美国在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最坚定的盟友。美国自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以来,每年向埃及提供大量的军事与经济援助。2013年7月3日,埃及民选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被埃及军队废黜。根据联邦法律,美国暂停对埃及的部分援助。本文从“7·3”事件后美国对埃及援助的变化及其特点、影响援助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展现美国对埃及援助政策中的复杂利益和战略考量,根据对历史与现实的分析,预测美国今后对埃援助政策的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