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名词”指的是名词在意义上有“动”的意味,代表着一种动作的行为或变化,如bite,death,report,increase等。英语之有动态名词,是与汉语的区别之一,或者说,迄今为止的汉语语法界中还不承认汉语中有动态名词,诸如“咬”、“死”、”报告”、“增长”等。它们在汉语中只能是动词。 英语动态名词的语法特征是:在组成句子或短语时,动态名词是作为道地的名词来使用  相似文献   

2.
英汉句式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 谓语”,呈“树式”结构;而汉语句子则是“主题 述题”,呈“竹式”结构。汉式结构使大学生的英语习作出现一句多个动词、主谓不一致、缺少主语等错误表达,故提高大学生对英汉句式结构差异的认识、强化英语句子意识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类型学视角看,英语和汉语在句法上分别是偏重形合和意合的语言。受时间一维性原则的制约,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在某一时间位置如果有多个动词表达相关动作(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就只有一个动词(并列动词除外)具有时体等与时间信息有关的句法特征,其他动词则通过名词化或非限定形式来消除与时间信息相关的句法特征;汉语的动词在句法上也受时间一维性的制约。研究发现英汉语中的限定动词与非限定动词的对立在本质上相同,在句法表现上不同。此外,对比分析了英语动词名词化过程的连续统和汉语名动词的相似点,更好地揭示英语-ing分词、动名词和动词派生名词的本质和汉语名动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v+x”(动词十名词)这一形式可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结构关系:动宾关系(以“Vw”表示)和偏正关系(以“(V)N”表示)。根据意义和功能,动词~般可以大致分为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关系动词和能愿动词三类。其中关系动词和能愿动词比较特殊,它们不表示动作、行为、活动或具体状态,只是在句法平面上表示某种关系,或起着谓词性的辅助功能,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因此曾被列为动词的附类,而不算正式动词。但是“V+N”结构无论表示动宾关系还是表示偏正关系都首先要求动词的意义是具体实在的,因此本文探讨的前提中已排斥了不符合这项…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里,除了“的”这个词,就数“是”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使用的次数最多。“是”是个特殊动词,一般语法书上把它称作判动词。“是”在具体句子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但从它的作用来看,主要是起判断作用。判断就是对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给以肯定或否定。正因为“是”是个特殊的动词,而不是一般的动词,所以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分析它的语法形式,必须考虑它在具体句子中的词汇意义和逻辑意义,这样才能对“是”和由它构成的判断句作出全面合理地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英语中,动词进行体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其表意功能也日益扩大.它不仅可表示某一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描绘该动作的进展过程,还可用来表示其它意义,如描述动作发生的背景,给话语增加强调或委婉的口气、将两个动作紧密联系起来,表示目的、结果、意图等等.因此,有些初学者对此往往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7.
介词“有”字三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法学界一般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有”字是动词。我们以为,现代汉语中不但有个动词“有”,而且有个介词“有”。吕叔湘先生说:“一般认为词类不同就算两个词。”因此,“有”字是同形异类。动词“有”广泛使用,语法学界共识已久,多有研究;介词“有”使用广泛,但尚乏共识,也应研究。 浅说特殊性 早在十多年前,宋玉柱先生就对“那块钻石有核桃那么大”之类句子中公认的“有”字的动词性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个疑问是很有学术见地的;而有的先生则以动词“有”的特殊性来抹煞介词“有”的客观存在,应该说,动词“有”确实有其特殊性,不少先生已有论述:但若特殊到把介词“有”与动词“有”“合二而一”,毕竟难免“方枘圆凿”。  相似文献   

8.
英语无灵主语句是英语书面语中常见的一种典型句型和独特语言现象。由于中西文化、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中国学生不易理解和运用这类句子。如何使这种地道的英语句子在汉语中得到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地道的汉语译句而不丢失原文信息呢?本文通过对无灵主语的分类、探讨,总结出字字直译是没有出路的,须得灵活处理,但求动态对等,从而防止“隔涩之译”。  相似文献   

9.
说"诸"     
尹世英 《河北学刊》2007,27(2):214-218
在现代汉语中,动词后面的“诸”通常被解释为“之于”的合音词,我们通过对先秦典籍中“诸”的使用以及语言学典籍对“诸”的解释的调查,结合现代语言学合音词、韵律句法、语法和词汇的关系等语言理论,对动词后“诸”是“之于”的合音词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古代汉语中“诸”的词汇意义很虚,作为虚词,它的主要语法功能是联结动词和它后面的连带成分,使前后两部分密合成一个整体,使动词的动作有所归属;在现代汉语中,随着汉语和汉字的发展,动词后的“诸”演变成一个意义更虚的词,它和“之”的最大差别是文言色彩更浓一些,使句子在能够完整表意之外,在节律上更趋向完美和流畅。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常常能在许多句子中遇到“one”这个单词。从表面看来,其含义比较简单,但在用法上却比较复杂。如“one”不仅可用作基数词,也可用作不定代词。另外,在一些英语谚语和习语中,“one”的用法也是非常广泛的。如果我们仅拘泥于字面意思去“对号入座”,势必影响我们对原文的正确理解。下面,笔者就”one”的用法进行探讨。一、用作基数词的one.在此用法中one与汉语数词中“一”的意思相同,表示一个(人或物)。1、作定语,表示“一个”,如:Oneboyisaboy,twoboyshalfaboy,threeboysnoboy.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  相似文献   

11.
“到”的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在现代汉语里兼动词和介词两类。作介词时是为动作提供处所或时间位置,而“到”虚化为介词前这是介词“于”的功能之一,“到”虚化为介词的过程实际上是“到”后“于”的消失过程。一般认为“到”单独用作结果补语时是动词,事实上也经过了一个重新分析的过程,成为了表示动作结果的一种常见的附着形式了。  相似文献   

12.
“有”字兼语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有”是现代汉语中几个特殊的动词之一。它不但可以组成“连动词组”,而且可以组成“兼语词组”。以动词“有(没、无)”作为“兼语前动词”的兼语词组,我们称之为“有”字兼语词组;用“有”字兼语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有”字兼语式。 一 “有”表示领属关系的兼语式 动词“有”可以表示“广义的”、“各种各样的领属关系”。它可以把领属主体(即领有者或整体)和领属客体(即被领有者、隶属者或部分)联系起系。在“有”字兼语式中,  相似文献   

13.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及初中《汉语》、《汉语知识》(以下合称《暂拟系统》)在划分词类时,于动词的“正类”之外,设立了三个“附类”:判断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为了安排这些“附类”在句子中的位置,在分析句子成分时,于一般谓语之外,另立了三种“合成谓语”:判断合成谓语(是十名),能愿合成谓语(能愿动词+动形)、趋向合成谓语(动形+趋向动词)。  相似文献   

14.
“词有定类,类有定职”,这是古今汉语所共有的语法规律。不过语言现象又是复杂的,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有时也会因为某种原因临时打破这个规律。“词类活用”就是对这个规律的一种突破。 “词类活用”指的是原属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作乙类词这种临时性的词性变化。例如:在《鸿门宴》中有“瞋目视项王”和“范增数目项王”这样两个句子。两句中都有“目”这个词。“目”表示的是视觉器官的名称,是名词。“目”就是眼睛,“瞋目视项王”中的“目”就是名词,当眼睛讲。而在“范增数目项王”这个句子里,“目”的词性就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高名凯先生在中国语文第十六期上发表的“关於汉语的词类分别”一文,我读到时,以为在我写的“语法理论”上,我已对高先生的主张明白地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即“中国语的词类一般说来因没有屈折形式作它们的标记,辨认自然不如印欧语系语言的词类容易,这是事实,但这绝对不能作为中国语在进入句子之前没有词类区别的论据;因为屈折形式或词的形态只是对於词的性质的确认,而词决不因形态不具丧失着它的不同的性质,英语无数兼性词(同一形体的词具有两种以上的性质)就是明证(傅子见语法理论,(以后简称语法理论)页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英语学习中的一种基本技能,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因此英译汉时可以将英语中的某些词类转译成汉语中的其他词类。这样可以使译文语言流畅,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个词在句中被用作别类的词,充当别类词的语法职务,在语法学中叫做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修辞方式。本文打算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一下这一修辞方式,讨论的范围限于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及不及物动词活用为及物动词。为了称说方便,姑且把这种词称为“活用词”。一在古汉语中,许多活用词是为了简化句式而使用的。因为它除了本身的词义外,还兼表一个与它活用后的语法职务相应的词义;在句意中这两个词义按一定的语法关系结合为一个词组的意思;从而改变普通句式的结构,使句子由繁变简,造成结构简洁的修辞效果。如:  相似文献   

18.
关于属性词     
属性词是从传统语法中名词、动词、形容词中脱离出来的一类新兴词类。全面统计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标注的属性词来源、意义和功能;发现属性词是定位、黏附性较强的黏着饰词,其内部结构对分布功能会产生重要影响;属性词与所饰词语存在着较密切的语义结构关系。属性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或等级,少数属性词(修饰动词时)表示动作的方式或性质。属性词绝大多数只作定语,小部分只能作定语和状语。属性词能组合的实词,绝大多数是名词,少部分可以是谓词。  相似文献   

19.
动词是汉语最重要的词类之一,它是句法结构的核心,也是语义结构的核心,因此,儿童动词的发展对儿童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运用分类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说汉语儿童冬冬(ZHZ)1岁零4个月至1岁零11个月的动词习得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真实的语料数据在习得种类、习得顺序、及动词结构使用等多个层面考察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动作动词是最早出现及数量最多的动词;心理动词中,描述认知行为的动词比情感动词更早被习得;使令动词在儿童2岁之前没有出现;动词词序出现零论元现象。  相似文献   

20.
每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街头的广告词中、在我们的英语报刊中、甚至于在政府报告的英译文本中,各种带有赘词或冗句的英译文随处可见。下面我们对这些须“减肥”的汉译英译文,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类剖析。一、汉译英译文中包括了重复或不必要的名词、动词等汉语和英语对名词、动词的用法不同,所以对重复强调的用法也不一样。汉语中经常出现重复使用名词的现象,而英语则较多地用代词或省略来表达。另外,由于汉语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了行文用字宜双不宜单的习惯和四六骈体的传统,因而在语言表现形式上构成了广泛使用形式整齐、字词对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