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以滨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本文陈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含义,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滨州市耕地变化的原因,并且在土地整理、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及非农业用地的控制和挖潜方面,对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地矛盾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入WTO的背景下,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求从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两方面着手解决。土地开发应遵循土地稀缺原理、地租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动态平衡原理与系统工程理论等。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较少,质量不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决定了应加强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其主要措施有:严格贯彻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拓展耕地保护思路;重视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开发;明晰和稳定土地开发产权制度以及加强土地开发制度建设与项目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的耕地资源数量不足,而总体质量状况也较差。后备资源短缺及开发的难度大、耕地的高利用程度与闲置浪费现象并存,也对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此,实践中应采取如下对策措施:切实改善耕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充分发挥现有耕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地组织耕地资源的整理和开发复垦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着量少、质差、后备不足等问题。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走耕地可持续利用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耕地资源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探讨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占补平衡是<土地管理法>确定的重要制度,必须以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规范占补平衡手段,依法设定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办法,易地补充耕地必须依据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先补后占是保障补充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前置条件,按质量等级折算是保障补充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后续措施,土地开发整理是确保耕地数量与质量平衡的基本方式,科学有序是实现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环节,土地督察是耕地生产能力实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粗放、农田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是安徽省土地的基本省情,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又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加上管理不严,致使土地被乱占滥用,耕地锐减的状况日趋严峻,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必须以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为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科学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监管力度;严格管理土地;集约经营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以实现人地和谐的用地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变化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得出2001—2006年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总体变化处于半平衡状态、综合空间变化基本稳定的结论,保证了黑龙江省国家商品粮基地地位,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科学、合理、因地制宜、适度地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提高耕地后备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区域生态安全;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耕地后备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农用地分等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实施、验收等环节的标准和要求,对农用地分等质量评价体系和土地开发整理设计标准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在标准样地体系控制下,建立新增耕地土地利用系数计算模型,形成了一套适合丘陵地区新增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为土地开发整理质量验收提供依据,为实现耕地动态占补平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利用全国2000年后备耕地资源调查、历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国土资源统计年鉴数据,分析2005年各省后备耕地资源分布与使用年限差异、开发利用的区域生态风险和开发成本差异。研究表明,全国省域的耕地占补平衡可能出现4种情况:(1)耕地补充远大于占用,可为其他地区提供补充耕地来源的省份;(2)耕地占补平衡已难实现,需要异地补充耕的省份;(3)未来很可能出现耕地异地补充需求的省份;(4)耕地占补平衡保障能力较好的省份。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阶段性、对象性的耕地异地占补政策,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进行农村土地整理是农村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具体手段和保证。在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工作中,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整合各种城乡资源,逐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统筹兼顾短期和长远利益,树立节约资源,有效保护耕地环境意识,妥善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