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论述了爱尔兰著名诗人谢默斯·希尼20世纪70年代末出版的诗集《田间劳作》。分析了西方文学传统和爱尔兰国内复杂斗争对这部诗集的影响,及这部诗集的多篇诗歌表达了希尼在创作过程中遭遇的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矛盾,诗集中有他对诗人的诗学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以及他最终找到的解决之道——"艺术的终极是和平",可以说希尼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两者的忠诚。  相似文献   

2.
刘宏 《北方论丛》2012,(1):51-54
爱尔兰诗人谢莫斯.希尼毕生追求通过诗歌展示诗性的世界。希尼通过对童年与故乡的往情书写、对"有亲昵行为的人"的情意书写和对民族宗教冲突中的灵魂书写,完成了对心目中世界的描绘,展示了饱经沧桑的极富历史和现实内涵的爱尔兰。除了题材特质外,诗人还以解构与结构作为自己的修辞策略,以陈述与隐喻作为自己的抒情策略,以形式与意识作为自己的语言策略,使各种艺术要素为我所用,从而实现诗歌完美阐述生活的诗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理论进入中国语境后发生了一系列变形,由文化激进主义变为文化保守主义;由反本质主义变为本质主义;由消解中心变为建构新的中心。中国的后殖民批评属于后殖民理论的越界使用,必须以超越后殖民理论的框架为前提,否则会引发逻辑矛盾。后殖民理论作为有明确边界意识的西方理论并不能直接移用于中国语境,但是它的理论思路却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发轫于西方政治与文化环境的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近年受到国内译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分析后殖民翻译理论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后殖民翻译理论应该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理论和方法上选取的女性主义视角。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在于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遮蔽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所作的后殖民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拓展了新的空间,使后殖民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后殖民批评是西方后殖民理论登陆后,中国学界借助其理论视角和方法考察中国当代文化、文学问题而提出的理论命题。中国后殖民批评强调民族文化的本位性,把文化批判的对象指向西方文化霸权,这就既误读了后殖民理论的要义,又遮蔽了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文学     
国内通常将对于后殖民文学的讨论局限于殖民地文学,这样难以看清后殖民理论与文学的关系.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对于英美文学的后殖民解读,颠覆了传统的英美文学经典.比尔·阿希克洛夫特等人撰写的<逆写帝国>一书首次从后殖民理论角度解读殖民地文学,成为后殖民文学乃至后殖民理论的先导.博尔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一书同是一部综合之作,它试图将对于帝国文学与殖民地文学结合起来进行"对位"解读,从而发现两者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国内后殖民理论研究大多停留在表象层面分析和总体指向研究上,很少对其内在学理和谱系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对后殖民理论的意识形态批评形貌的扫描和绘图,揭示其在全球化情景下文化建构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后殖民主义:差异辨析与儿童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后殖民主义和若干相关概念进行了比照和辨析,得出后殖民的主题主要是权力、种族和变化。它的主要特征有两方面:一是从被殖民者的角度出发;一是关注种族和政治在殖民背景下的关系。随后根据拉康的镜像理论,探讨了把后殖民文学和儿童文学进行类比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代英语文学世界最杰出的移民作家之一,奈保尔在欧美批评界广受赞誉,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其作品的非洲叙事却不断受到后殖民批评家的激烈批判。针对不同文化的阐释差异和对位性阅读,运用当代后殖民文化理论,以文化身份的视角重新解读《河湾》,分析作品中历史记忆与身份写作的隐性关系,在身份困惑和非洲叙事两层面揭示身份写作的表征内涵,在对奈保尔文学经验的总结中探讨后殖民批评中政治性阅读的某种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11.
后殖民理论在全球的兴起有历史的,现实的和个人的原因,在中国的接受则有更为具体复杂的语境.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没有区分文化渗透和文化交流.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现实需要是面对现代性话语的前提.后殖民理论对于中国百年来的学科知识反思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其当代六十年的建构史中,被给予了"社会主义民族文学"、"民族的民族文学"以及"后殖民弱势文学"三种身份定位。它们都是不同语境下话语的主体性生产的结果。通过历史的梳理与西方相关理论(尤其是后殖民身份话语、德勒兹等的"弱势文学"理论)的深入对话,我们既可能有效地破除困扰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领域中的简单性、本质化的认识误区,同时也可能从此一特定角度出发,推动中国文艺理论建设与世界对话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后殖民批评认为,张艺谋电影是以东方奇观迎合西方的东方主义,而西方人眼中的张艺谋则是艺术创新者和政治批判者.中国后殖民批评误读了后殖民理论,误解了西方人,也抹杀了张艺谋的文化政治意义,它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崛起文化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既惧且傲的矛盾复杂心理.超越东方主义不是走向西方主义,而是真正吸收后殖民理论的精神和要义,把文化政治贯彻到本土文化的批评之中.  相似文献   

14.
李孝弟 《齐鲁学刊》2012,(4):136-142
诗话是中国传统诗歌理论的重要存在形态,以往的诗话研究,更注重与诗歌创作、鉴赏、形态等密切相关的"诗言志"、"诗缘情"理论,而忽视了与叙事相关的论述。在中国诗论中,存在着一条关于诗歌叙事的论述线索,且在相关的诗话理论中,对诗歌之"叙""事"有比较丰富的论述。梳理研究有关的论述,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诗论的整体面貌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安锋 《学术月刊》2022,(4):155-163
后殖民主义思潮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风靡全球学界,对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殖民主义由于关注第三世界的当代文化境遇和“后殖民余续”、质疑多文化多种族社会中对少数族裔和边缘群体的压制、呼吁社会正义和多元共生共存,直至今日,很多国内外学者还在不断地思索或反思其为文学与文化批评所带来的新颖视角和独特见解,仍是学界不少学者所青睐的理论武器。在笔者看来,后殖民诗学至少可以包括四个维度:流亡诗学,少数族裔理论,混杂性和世界主义。在当下的“后理论时代”,后殖民诗学需要做出反思和调整:既要重新关注文学性,又要继续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后殖民主义理论也需要更加强调实践性和语境性。  相似文献   

16.
从后殖民理论看中国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理论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中国民族文化必须应对后殖民理论的挑战:警惕西方世界后殖民主义的威胁、警惕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惕"走向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心理。  相似文献   

17.
刘亮雅的《后殖民与后现代——解严以来台湾小说专论》是一部关于台湾解严以来小说的专论,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台湾解严后理论思潮场域中的异化现象,看到本土主义如何改写、扭曲后殖民与后现代理论的意涵,并将之转化为本土论的工具,从而有助于我们认清当前台湾所谓多元化现象下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理论进入中国大陆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文章和著作不可谓不多,它在开启中国学术界新的理论视野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混乱甚至一些常识的丧失。继续深入反思后殖民批评话语在中国本土的接受和应用情况,是急需继续推进的重要问题。本专题选择对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理论有深入思考的三位学者的文章来谈这种起源于西方的文化理论的中国化问题。章辉分析了后殖民理论在全球兴起的原因和在中国流播的语境,并就文化交流和文化殖民问题,中国现代性的话语认同问题和后殖民理论对于学科建设问题发表了具有启发性的见解。吴泽…  相似文献   

19.
章辉 《学术界》2007,(4):38-46
后殖民理论旅行到中国后催生了中国后殖民批评.作为中国后殖民批评的一支,文论失语症命题表达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原创性缺失的焦虑,其关于文学理论建设的具体论断值得进一步思考.在本土经验和文学现象的基础上,在文学批评实践和哲学美学观念更新的双向推动下,当前中国文学理论方可获得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诗歌理论中声名显赫的"诗言志"之说历来被视为儒家诗歌理论之圭臬.但它既不是出自遥远的虞舜,也不是出自春秋末年的孔子,而是战国中后期儒家整编古史时所提出的观点. "诗言志"的说法简明扼要,非常适合那个时代的社会需要,所以广为流传.在孔子及其弟子的诗歌理论中,情、志并重.将"情"逐出而只讲"诗言志",那是后儒的事情.从郭店简和上博简的相关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及其弟子诗歌理论的内容,其要点是既重视诗言志,亦强调诗须言情.这与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孔子诗歌理论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