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水浒》祖本探考——兼论施耐庵为郭勋门客之托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浒》究竟成书于哪一朝代?著者为谁?这是多年来聚讼纷纭的一桩学术公案。郑振铎在《水浒全传·校勘记》中说:明嘉靖年间武定侯郭勋刻的《忠义水浒传》二十卷本(残本)“为仅存之《水浒》最早本”,这是不错的。但它是否就是《水浒》的祖本?更进一步,它是根据已经流传的抄本付刊的,还是由郭勋指使人编著成书,并出资付刻的呢? 根据我的研究,郭刻本就是《水浒》最早的刻本,它其实就是郭勋的门客执笔的;成书不早于嘉靖十一二年,即十六世纪三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2.
水浒学者张国光同志近著《(水浒)祖本探考》一文(载《江汉论坛》1982年第1期),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他的观点即“郭(勋)刻本就是《水浒》最早的刻本,它其实都是郭勋的门客执笔的;成书不早于嘉靖十一二年,即十六世纪三十年代初”。他也和某些《水浒》研究者一样,否定了施耐庵的《水浒》著作权。这篇《探考》是化了力气的,对于郭刻本《水浒》给原作增加了哪些新东西是作了认真研究的。但张国光同志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成书年代下限当在元末明初,决非在明嘉靖年间。可考信的《水浒传》的嘉靖间刻本,迄今未见。当前持《水浒》成书的嘉靖之时一说者,说到底,泰半并不能从该说部所有的现存版本本身取得确凿的内证,却最多只能从小说以外的今传其他文献中寻求所谓的大致旁证。持此说者往往侈谈什么:《水浒》中的地名、官制,有不少是明代的建置;郭勋之前无关于《水浒》的记载;郭勋又是最早出现的《水浒》版本的刊行者;根据《皇明从信录》可知郭勋使人写《英烈传》在嘉靖十六年稍前,而《英烈传》又是仿《三国志》、《水浒传》作的,则《水浒》…  相似文献   

4.
在《水浒》演变史上,郭勋是个重要人物。据郑振铎考证:郭勋刻本,即《水浒传》百回本,也即郑(振铎)藏大字残本,现存北京图书馆。严敦易《明中叶后水浒传各种版本情况表》(《水浒传的演变》),也将郭勋刻本置于首则。可见《水浒》之能从无到有,郭勋之劳绩,不可抹煞。惜乎对其生卒年,研究者至今尚无确说,这也就多少影响了对《水浒》的深入探索。郭勋生年,前人无考;对其卒年,众说纷纭。《明史·世宗纪》于嘉靖二十年条下记:“九月乙未,翊国  相似文献   

5.
明代对《水浒》的推崇与禁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的成书时代现在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不过它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和发生明显影响却是明嘉靖时开始的。因此,研究一下《水浒传》对于嘉靖以后的明代社会的影响,能够启发我们进一步认识《水浒传》的真正价值。本文拟从嘉靖以后明人对于《水浒》的看法中寻绎出这一影响的主要方面,以加深我们对《水浒传》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大学问》是王阳明晚年重要著作,有关《大学问》的成文、刊刻经过则只有其弟子钱德洪有比较详细的说明。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对钱德洪有关《大学问》来历之说有所疏证,以明其所言《大学问》于成文前即为师门“口口相传”的“教典”非无稽之谈,而从嘉靖丁亥笔录成书至嘉靖癸巳、甲午之际其弟子方将之公开刊刻,体现了他们对于师嘱的遵从。  相似文献   

7.
对于这一问题,严敦易先生的回答是“嘉靖二十八年以前”(《水浒传的演变》第199—200页,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严先生何所据而定其为此一年限,不得而知,但我看到胡适曾有“郭勋死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见《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第121页)之见,郑振铎先生亦从此说,这可能就是严先生立论的依据。按  相似文献   

8.
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演义,也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三国演义》本子,是弘治甲寅年(公元1494年)序,嘉靖壬午年(公元1522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题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说明这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取材于三国的历史,加以敷衍、编撰而成  相似文献   

9.
<正> (一) 《(纟见)斋诗谈》系清初诗人张谦宜所撰,被郭绍虞先生认为有“真知灼见”而收入《清诗话续编》一书。张谦宦生于明末崇祯十二年(1639),卒年不详,但据他“年八十二自作传”一事来看,当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以后,张谦宜字稚松,号山农,自称“山南书隐老人”,山东胶州(今胶县)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张氏“少落拓,以诗名”,晚年中进士后不仕,闭门撰述,有《(纟见)斋诗选》被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出入于香山、剑南之间”。《(纟见)斋诗谈》是张谦宜的一部诗歌理论与批评的专著。全书共八卷:卷一《统论(上)——大旨》,  相似文献   

10.
从嘉靖元年到万历二十年,以《三国》、《水浒》的刊行为先导,共出现十三种章回小说,从而打破了通俗小说史上明初的百年沉寂。这十三部小说几乎都与嘉靖有关,在某种意义上,“嘉靖”可以说是章回小说真正兴起的时期。这时期的小说,或多或少都是在长期说话(包括戏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三国》、《水浒》、《列国志传》、《英武传》等10部均以历史为表,以传奇为里,实际为历史传奇;《西游》、《封神》以神魔为主,《金瓶梅》则以世情为主。尽管分别论述时,人们也谈及某一小说对其余小说的承袭,但大多强调四大类型的各自独立…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容与堂百回本 )第四十一回“张顺活捉黄文炳” ,浪里白跳张顺在浔阳江上将陷害宋江的黄文炳生擒活捉 ,考证水浒人物、故事来源的文章 ,如余嘉锡《宋江三十六人考实》(见《余嘉锡文史论集》 ,岳麓书社 1997年版 )和朱东润《水浒人名考》(载《中华文史论丛》第 55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 12月出版 )对此事皆未提及 ,实则这情节在历史上还是有迹可寻的。水浒英雄很多历史上实有其名。《水浒传》中张顺 ,尤其是其死事情形 ,系据宋末抗元英雄张顺的事迹演化而来 ,这也得到了诸家的认同。据宋末元初周密《齐东野语》卷十八“二张援…  相似文献   

12.
(一) 《水浒》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但它的意义还不仅如此。 明代的李贽认为《水浒》的意义超过了一般文学的范围,他说:《水浒》“昔贤比于班马,余谓进于丘明,殆有春秋之遗意焉。”从一定角度看,这种研究《水浒》的态度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先有抄本流传。明万历丁巳(四十五年,1617)序本《金瓶梅词话》,有学者认为它是最早刻本(魏子云《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马泰来《诸城丘家与金瓶梅》)。国内和日本所藏明清刊刻的《金瓶梅》约有三十余种,以明万历词话本、明天启崇祯绣像  相似文献   

14.
薛瑞兆教授在《金代科举》(见该书第三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所列天会二年进士中,刘、杨晖、张国正可作进一步考证。高似为天眷二年进士。毛询、毛评或许是北宋进士。马大中的进士身份可疑。马柔德应为天会四年进士。王尚智、韩渤、曹溥为金初进士,不一定是天会  相似文献   

15.
关于澳门开埠的确切时间,迄今仍是一颇具争议的问题。概括起来共有七种,即嘉靖八年、嘉靖十四年、嘉靖三十年、嘉靖三十二年、嘉靖三十六年、隆庆初及万历中等。本文根据中外文献原始记载,对各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辨,并得出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应是澳门正式开埠的时间,郭《广东通志》嘉靖三十二年之说很可能是“三十三年”刊刻之误,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则是葡萄牙大批从浪白移居澳门之年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后期,建阳的书坊刊刻了多个《水浒》插图本。这些版本附有大量的插图。插图在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美化版面、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图下文的插图方式、插图的写实性、提示和说明的功能及古朴自然的插图风格都与《水浒》建阳刊本特定的读者定位相适应。《水浒》建阳刊本的读者定位是那些经济能力有限、文化水平较低的普通民众。  相似文献   

17.
陈士元,字心叔,明湖广应城(今湖北应城)人,生于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卒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1596)[1].士元天资卓迈,学识渊博,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进士及第,并在嘉靖二十四年乙巳(1545)官滦州知州.  相似文献   

18.
明代嘉靖以降,市民文化迅速扩张与繁荣,从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到形而上的诗歌、戏曲、小说等,一切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异;其中,章回小说成为一道最引人瞩目的文化风景。从嘉靖元年到万历二十年,以《三国》、《水浒》的刊行为先导,共出现13种章加小说,打破了...  相似文献   

19.
(一) 一部政治上根本反动的文学作品,能够象《水浒》这样长期广泛流传,从而流毒甚深的,确实并不多见。《水浒》之所以能够如此,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在于它歌颂了“惟以招安为心”的投降派,宣扬了投降主义,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破坏农民起义的政治需要,即所谓“使好勇疾贫之辈,无以为口实,则盗弭矣”(大涤余人:《刻忠义水浒传缘起》)。因而,明清两代的封建统治阶级,上自皇帝,下至一般地主文人,大都把它看成是“圣贤彰瘅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原始文献《进士登科录》,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和消亡的过程。明清时期的《进士登科录》源于唐代前期的《进士登科记》。唐大中十年(856)宣宗敕令"仍仰所司逐年编次"为始,标志着此后真正意义上《进士登科录》的产生。宋、元之后历代都重视《进士登科录》的编刊。关于登科录起始有两种常见错误说法:其一,自咸平元年(998)孙仅榜始。其二,自崇宁二年(1103)霍端友榜始。此外,"金花帖子"即榜帖,并非如傅璇琮先生所言"类似后世的‘题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