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专家答疑     
《人才瞭望》2014,(3):54-55
问:我与一家公司签订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时,公司提出了一个额外要求.那就是我必须出具“自愿”放弃带薪年休假且无需公司承担任何责任的承诺书。苦于一时难以找到合适工作。如不答应公司就不会录用.我只好违心同意。劳动合同到期后.我就承诺书一事觉得越来越不是滋味.请问这份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相似文献   

2.
3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朋友办公室里见到了《人才开发》,于是,我有了这份杂志。 我在组织部从事干部工作,朋友从事企业的职工教育工作。其实,干部工作也好,职工教育工作也好,其本质都是人才开发,就是如何发现人、培训人、用好人。这样,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话题——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3.
选择     
招聘第一天,她就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薪水也很高。看得出来她非常需要这份工作,并且她各方面条件几乎无可挑剔。正当他决定录用她时,她却提出一个令他目瞪口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面试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完全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准备,却能给面试官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好的自我介绍决定了面试的80% 你适不适合这份工作,HR在你自我介绍的阶段,已经基本决定了. 很多人在自我介绍时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把自己的学校情况、工作经历、兴趣爱好笼统地丢给HR,让他自己判断你适不适合这份工作.如果这么做了,你已经进入了HR心中的“平庸组”名单.  相似文献   

5.
九方皋识马的启示范长江《列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叫九方皋的农夫善于识马。伯乐年老的时候,秦穆公让他找一个徒弟以继承其相马事业。伯乐就推荐了九方皋。九方皋上任后,花了三个月时间才为秦穆公找到一匹黑色的雌马。秦穆公很不高兴,就故意问九...  相似文献   

6.
羽毛 《人才瞭望》2011,(11):105-105
这是一个会计的故事。韩颖离开工作了9年的海洋石油总公司,丢掉铁饭碗,正式加入了惠普(中国)公司,在财务部工作。那年,她已经34岁,面对异议,她说:人生什么时候改变都不会晚。一进惠普公司,韩颖就来了一次大动作。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  相似文献   

7.
重复的风景     
有一位在激烈竞争的保险业做得很成功的朋友,曾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那年他大学毕业,去保险公司做了一名保险员。他开始时对自己的这份颇具挑战性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时间一长他便感到失望沮丧,有些想打退堂鼓了。 一日, 公司组织出去旅游,他想这下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了。 当他们一行几十个年轻人来到那个风景区时, 他们最初感到十分新鲜好奇。可当他们继续往前走时,却发现这里的风景几乎是一样的。山路弯弯,转过一个弯,他们都期待着有不同的变化,可映入他们眼帘的却是重复不变的风景。 有许多年轻人坚持不住了,他们说既然前…  相似文献   

8.
李娟 《人才瞭望》2014,(6):91-92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有名的电影导演踏遍千山万水,想找一个具有青春气质的女演员,可他很失望,怎么天下的女孩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但一颦一笑相似,就连语音气质都无二致。 终于有一次在一座城里,他遇到了一个鼻子微翘、长有两颗虎牙,也没刻意化妆的女孩,很是干净简洁。于是他兴奋地对这位女孩说:请等一段时间,两个月之内找你试镜。女孩自然高兴,能在名导的电影里饰演主角,真是前世的造化了。  相似文献   

9.
去年年初,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在包括《纽约时报》、英国《独立报》等全球知名媒体上刊登了这则名为“世上最好的工作”(the best job in the world),面向全球招聘大堡礁看护员的广告。该消息一经刊出。就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极高的关注度。历经数月层层选拔,英国慈善工作者本·索撒尔(Ben Southall)从3.4万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这份负责看护澳大利亚大堡礁——被称为“世上最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发现自己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利奇到南非的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他看到一个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渍,他每擦一下都要虔诚地叩一下头。贝利奇感到很奇怪,便上前询问。小伙子说他是在感谢一位圣人帮他找到了这份工作,让他有了饭碗。  相似文献   

11.
记得那还是在十多年前,表弟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表弟他们刚初中毕业,就被一锅端地下放到了农村插队。陆续返城后,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一天,他的同学遇到了一位中学校长,闲聊中得知该校现缺一名老师,“如果英语好的话,可以考虑去给代课……”这位同学知道自己在初中时只学过一年的俄语,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故事化是最近几年国内有关纪录片讨论次数最多的一项话题,纪录片的创作者与学者间一直讨论不下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但是从整体层面分析,大部分是持一种赞同的状态。文中阐述了纪录片故事化的定义,并就故事化使用在纪录片制作过程中的创作手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王永 《人才瞭望》2014,(6):89-90
76岁的吴先福老人颤巍巍地拿起电话,只按了一个键,电话那头就有了热情的回应。这份热情来自清华园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老人要一桶桶装水,15分钟后,水站的送水工就出现在老人家里,帮老人安装好水桶之后离开。  相似文献   

14.
只为心安     
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2007年1月的某天傍晚,塞纳昂驾驶着一辆福特汽车从波特兰赶往谢里登签一份订购合同。因为这是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谈判才取得的成果,寨纳昂异常高兴,一路飞奔。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的高考扩大招生,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将来学生们的就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事实上近年来,大学生们的就业已经全方位地发生了改变,有心人可能会注意到,从国家的就业政策,到大学生们自己的就业观念,找工作的手段,及至用人单位的观念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  教育部更换“毕业护照”1999年12月18日教育部正式发文,使用了多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被《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替代,要求从2000年起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统一使用《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在教育部的这份…  相似文献   

16.
郝炎 《人才瞭望》2014,(5):20-21
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它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蕴藏着金秋的硕果,昭示着寒冬的希望,充满诗意而不乏拼搏的激情,充满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当一个人的青春融汇到一个时代、一份事业中,这样的青春就不会远去,而这份事业也必将在岁月的历练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的故事,今天我就讲给大家听听。在大厅、柜台、我的左邻右舍,很多人不止一次地问过我一个相同的问题:"你为什么选择社保?"我说:"那是一个故事。"记得那是个冬天,当时我还是一名大四学生,来中心为家人咨询、办理养老保险转移手续,这  相似文献   

18.
罗密罗  吴帆 《国际人才交流》2011,(2):14-15,60,61
在一个湘西南的偏远小村里,罗密罗(Ramiro)度过了自己最难忘的中国春节,他受到了鞭炮迎送的礼遇,甚至还收到了一份红包,这份红包来自一个普通的中国老农。  相似文献   

19.
熬夜与弹琴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用人故事。鲁国的单父县缺少县长,国君请孔子推荐一个学生,孔子推荐了巫马期。他上任后十分努力,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工作了一年,单父县百废待兴,  相似文献   

20.
2010年6月6日,这天是郭敬明27岁的生日。生日这天,他突然对爸爸、妈妈说道,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感谢没有说出来,10年了,这份感谢一直在我心里萦绕,时间愈久,这份感谢越强烈,今天我一定要说出来。那就是,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功,与我17岁那年的一次涂鸦,是分不开的。当时你们看到了那个涂鸦,不仅没有丝毫地责备,反而轻轻地拥抱了我一下,然后轻轻地拍打了一下我的后背,柔柔地说道,孩子,只要自己认准的方向,就勇敢地走下去,那是一片永远属于你自己的天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