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当前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为官不易"的感叹,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制度规定正在产生约束效力。从前"为官太易",干部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都缺乏足够约束,干部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现在层层禁令成为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2.
正【策划人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了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条禁令。大至干部选拔任用、公务接待、出国出境,小至公共场所禁烟、寄送贺年卡、购买赠送烟花爆竹,都有涉及。而当前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紧迫性,也要求为官者勇立潮头、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由此带来的本领恐慌和问责压力,让有些干部开始感叹"为官不易",官不好当了。"为官"当然"不易",但"为官不易"不能成为"为官不为"的借口。4月20日,刘云山同志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指出,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当前,一些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一系列规定和禁令的不断出台,对各级官员的约束也日益严格,特别是在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一大批高官相继落马后,一些官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人开始感慨,现在官不好当了,当官没意思了,"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之叹油然而生。因此,分析研究"为官不易"消极思想,找准病因并整改,是当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一、"为官不易"消极思想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相似文献   

4.
<正>中央开展解决"四风"问题的大扫除活动,对领导干部的行为划定了"高压线",于是一些关于"为官不易""当官难"的抱怨声便不绝于耳。如何让自认"为官不易"的领导干部有所作为?笔者认为,要从领导干部思想深处纠偏,做到知难而行、迎难而上、化难为易。一、知难而行,善谋善为"畏难苟安则难,知难而上则易"。领导干部要放平心态、摆正位置、常修官德,不断增强"为官有为"的使命感,知难而行,善谋善为。一要端正"为官"态度。当前,  相似文献   

5.
<正>现在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尤其是在唯GDP的时代,"官为商""商为官",官商交往无道、"勾肩搭背"、坑害国家集体利益的现象相当严重。从查处的一些官员腐败案例不难看出其中的道道,特别是一些有能力、能干事的干部,被少数商人"拉下水",实在是干部本人的不幸、我党的不幸、人民的不幸。综观其中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因"需"而"勾肩"。这个"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组织上讲,是我们对干部的任用标准与考核体系出现了问题,看干部只重视"显绩",不注重"潜绩";只  相似文献   

6.
<正>"为官不为"是政府公务人员对待职责、对待工作的一种心态和状态。"为官不为"现象与个人素质、政党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自政府产生之后就不同程度存在。当前,随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不断推行和深化,我国对政府公务人员的管理和约束越来越严,群众对政府公务人员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了"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等认识和行为,值得高度关注,亟待进行破解。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认为,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基层党委更要坚决整治各种"为官不为"现象,对庸政、懒政"动刀子""出重拳"。一要以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重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让干部"主动去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以来,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逐步深入,治吏之网日渐收紧,监督越来越严格、问责越来越严厉、反"四风"越来越深入,一些官员产生了憋屈心理、埋怨心态,对"为官不易"的感叹也随之产生。如何理解"为官不易"?从现实来看,"为官不易"的感叹,恐怕对应的是一些领导干部曾经"为官太易"的情形。正是由于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上缺乏足够束缚,让这些领导干部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抛到脑后,怀揣"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的信条,奉行办事就得吃拿卡要的潜规则,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甚至将其看成"当官"的应有状态。现在,他们整天长吁短叹"为官不易",其实是舍不下"为官不正"带来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群体的治理力度,一方面彻查严惩了一大批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另一方面从严巨细地规范领导干部行为,从公共权力的运用到个人的食用住行,都进行了限制和约束。在此背景下,一些领导干部觉得当官没有以前舒服了,慨叹"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个别领导干部甚至选择了"官而不为"。对中央的反腐治吏措施,群众无不拍手称好,群众满意度在不断提高;但同时,随着领导干部"舒适度"的降低,"官而不为"现象如果蔓延开来,最终还是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0.
<正>强化教育培训提能"补钙",引导干部为官有为。要强化理论武装"补钙",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教育,使红色基因融入干部血脉、崇高信仰深入干部灵魂;要加强教育培训"提能",实施分层分类全覆盖培训,满足干部差异化学习需求,帮助干部练就过硬的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作风建设开局,出台八项规定,坚决整治"四风",在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权力运行的各个方面,制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强化了制度的执行。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权力正加快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少数干部包括领导干部,由此感叹"为官不易",进而"为官不为",消极对待工作。规矩严、约束多,所以做事难、工作推不动,这在逻辑上讲不通,在理论上很荒唐,在实践中危害大。应该看到,不是现在规矩严了,而是过去约束松了;规矩  相似文献   

12.
<正>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干部工作的难点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作出了制度性规范。"能上能下"两者不可偏废,"能下"执行不到位,"能上"必然要打折扣。只有"下"成了常态,"上"才能真正有状态。"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制度机制,"能上"不能下,导致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问题屡禁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严管干部日益成为干部工作新常态。但是,极个别干部"钱不敢收了,事也不办了";少数干部高唱"为官不易"论调,过一天算一天;还有的干部抱着"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心态,遇到问题绕道走。这些问题的存在,危害无疑是巨大的。察其思路,有四项举措可供采用。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人总结了当官"十难",什么"欲望难挡""权力难舍""民意难违""媒体难躲""工作难干""身体难扛"等;有人总结了为官"十大危险岗位",什么交通、国土、建设、金融、司法、人事等。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纪国法对各级官员全方位的约束日益严格,法网越撒越大、笼子越扎越紧、板子越打越重,特别是在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的态势下,很多官员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正4月20日,刘云山同志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指出,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对时下存在的一些感叹"为官不易、官不好当",因而奉行"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居其位而不谋其政的庸官、懒官、太平官,可谓对症下药,振聋发聩。为官当思有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乃天经地义之事。"尔俸尔禄,民膏民脂",做了人民公仆,理所当然就当勤图良策、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狠抓作风建设,严厉查处腐败和违反作风禁令行为。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11,979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被曝光,其中不乏"一餐饭受处分、一顿酒挪位子、一次违规丢帽子"的案例。截至今年6月底,因腐败而被查处的省部级以上高官就有23位之多。不少人感到"中央反腐败越来越动真格的了,当官越来越难了。""不能坐好车了,不能喝好酒了,连办公室也要挤一挤了,当官越发没劲了。"一些人甚至觉得"干事就难免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于是,"礼不收了,饭不吃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一心只做太平官。"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等说辞一时甚嚣尘上,广为社会热议。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新的历史特点",赋予干部标准新的时代内涵;"伟大斗争",需要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三个重大命题做出了科学阐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相似文献   

18.
<正>"为官不易"成为时下社会议论颇多的话题,也是许多干部私下发出的无奈感慨。对乡镇领导来说,其中既有干部自身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薄的缘由,也是外部行政环境不断恶化的结果。一、当前乡镇领导外部行政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1.始终处于只"对上负责"的窘境。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有  相似文献   

19.
正防治"为官不为"是从严管理干部的客观要求。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各地在防治"为官不为"时,目光大都聚焦在反向惩处上,对正向激励关注较少。实践证明,防治"为官不为"必须"堵""疏"相结合,坚持反向惩处与正向激励同向发力、同时用力,这样才能发挥出综合效能。因此,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至关重要,其激发的是正能量,体现的是正效应,有利于改变事后惩处单一的反向震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反对腐败、政治生态向好的大背景下,重用"改革促进派""政治上成熟干部"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在实际选人用人工作中,政治成熟型干部的标准却出现了变形异化现象,隐性标准大行其道、大有市场,好标准没有"真落地",好干部没有"好前途",导致官场"逆淘汰"现象,伤了好干部的心,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那么,政治上"成熟"标准异化有哪些表现,深层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