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和里根都声称“地球的历史……正向太平洋时代迈进。”“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太平洋时代”的到来关键是亚洲的崛起,而亚洲经济的发展又取决于东亚经济的腾飞。近几年来,在东亚经济的带动下,南亚等国也加速了调整过程。亚洲经济的兴起使亚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文章列举了亚洲在这方面的潜力。最后还深入分析了环太平洋国家、特别是有关大国为迎接“太平洋世纪”的挑战所制定的对外发展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提出走“和平崛起”道路,是基于对中国所面临的战略机遇期的正确判断,是因应“中国威胁论”向亚洲乃至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更是从新时期国家长远战略上作出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3.
一、21世纪是否还是“太平洋世纪”?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崛起已是举世公认的,甚至带有某种戏剧性。战后初期及其后的一段时期,经济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的是大西洋地区,而不是太平洋地区。20多年前的亚洲是世界上最贫困的  相似文献   

4.
徐静波 《日本研究》2007,1(4):57-61
亚洲主义是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的一种日本社会思潮和运动,其基本特点是主张建立以日本为盟主的亚洲人连合体,以对抗来自西方的白种人的入侵,到20世纪前期则演变为日本向亚洲武力扩张的"大东亚共荣圈".战后,亚洲主义的意识依然残存于一部分日本人心中.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的崛起,日本却对东亚共同体的建设持冷漠的态度,甚或提出与之相抗衡的海洋性亚太联盟的设想,其基本的动机则是试图保持日本在该区域中的主角地位,它在表现形态虽与早期的亚洲主义有异,而在根本的思想源流上却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世界上流行着一种理论,即预言世界经济的中心将由美国转移到亚洲,或者干脆说是转移到亚洲的日本。具体提法还分为几种。一种称21世纪为“太平洋世纪”,就是把太平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的力量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美国发生的衰退倾向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美国的衰落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在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政治结构变化和政治衰退;其次,引发"特朗普革命"即政治生态混乱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表现为:美国长期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导致社会差距的扩大,金融资本主义下的赌博经济和美国作为军事大国的对外扩张。"文化是宿命的",正如这一名言所预示的那样,近二、三十年来新兴亚洲经历了快速的崛起,在这一过程中,儒教、佛教以及伊斯兰教等亚洲文明在传统的意义上得以复兴。亚洲固有的文化与从深层对其给予支持的亚洲文明,在几个世纪的沉默与衰退之后,开始成为地球新的宏大秩序的文化源泉。亚洲固有的文化和文明的复兴,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向当今的世界发出了历史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一、导言经济贸易的增长、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技术创新的发展以及用以维持国际平衡的金融资源的扩张,使亚洲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最富有活力的角色。亚洲崛起为世界经济的一大轴心,这一进程的特点之一在于,围绕着中国和印度登台成为主角,世界经济与贸易秩序重新排列,亚洲则以更  相似文献   

8.
文明的亚洲和亚洲的文明——“太平洋与中国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1996.5.3)于光远第一部分书面提要(一)我们来这里讨论的是时代性的问题/什么是当前时代的质的规定性/19世纪是古典的资本主义在征服世界的道路上取得辉煌胜利,也是它的内部矛盾进一步显露...  相似文献   

9.
今天,亚洲经常被宣布为世界上发展得最快的地区,这显然没有将它拥有仍然生活在贫困中的10亿人口这个事实考虑在内.正是亚洲在处理重大灾难时显示出的活力,以及它在超越和克服分歧和差异方面所显示的能力加深了全球对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人类即将进入 2 1世纪。在思考 2 1世纪的中日关系时 ,我认为需要站在今天的角度来展望 2 1世纪的亚洲和世界的形势。当前的国际形势 ,一方面多极化在加速 ,另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在发展。这一趋势正在促进国际关系的调整。尽管有的大国企图建立由它主宰一切、独霸一切的单极世界格局 ,但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大国之间的制衡和协调 ,有利于构筑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进入 2 1世纪后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这一发展趋势将会持续下去。不言而喻 ,中日关系是今天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亚洲和…  相似文献   

11.
近二三十年里,中国和印度快速发展,并在同时崛起的进程中显示出与近代以来其他主要大国崛起所不同的特点。中印两国同时崛起,不仅对亚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地区格局变化、区域合作进展以及战略地位提升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在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全球治理和文明复兴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观点 ,这些观点对战后整个亚洲历史的理解以及亚洲现代史的理解都有一定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面出现这些动向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前近代史研究的多角度化 ;其二是2 0世纪 70年代亚洲经济的发展对历史研究的影响。进入 2 0世纪后 ,世界曾被划分为帝国与殖民地 ,而亚洲被划为殖民地 ,历史学研究主要关注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之下亚洲如何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 ,研究主题主要为亚洲的民族运动、民族独立运动和民族国家的形成。2 0世纪 80年代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变化 ,赋予了近现代史研…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后半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印度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时期,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印度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在政治上逐渐成长,由地区性活动发展到建立全国性组织,由要求参政权发展到提出民族独立目标,奠定了民族运动后来走向胜利的基础。这一段斗争历程虽不及后一段坎坷,但也绝非平坦。正是斗争的艰难使民族主义者中的有识之士,在19世纪下半期就开始产生了亚洲团结共同反对欧洲列强侵略压迫的思想萌芽。例如,著名的梵社运动活动家凯沙布·钱德拉·森在七、八十年代就提出,印度是亚洲的一部分,其命运与亚洲的命运紧密相连。他并且说自己“是亚洲的儿子,愿与亚洲同欢乐共患难。”他主张亚洲人团结,强调亚洲的前途取决于他们能否相互关  相似文献   

14.
詹玲 《探求》2004,(4):46-48
和平崛起是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和平崛起理论的提出,反驳了"中国威胁"的偏见和论调,表明了中国外交的日趋成熟,概括了中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回应了"现实主义"的种种怀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文化战略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国际推广是中国国际战略中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而且可以促进世界了解中国,加强文化交流,将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的腾飞促进了汉语国际化的推广,而经济大国保持长期的繁荣又必须借助语言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郭晓东 《社科纵横》2012,(5):34-36,39
中国崛起正在成为21世纪影响世界格局的主导因素。崛起的中国将对现有的世界体系产生何种影响成为西方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基于不同的认知角度,西方学者对中国崛起的世界影响以及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等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剖析。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研究成果不仅影响西方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更能影响到西方国家的决策者对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因此,要理性分析西方学者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认知与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发展的世界空间与市场观念──关于邓小平理论抽象的思维空间杨张乔现代化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从18世纪英、法的现代化到美国、日本与亚洲的一些其它“经济增长国”以及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变革,时经两个世纪,波及整个世界,其间积累了现代化的一般...  相似文献   

18.
我们处于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划时代变革之初.汉堡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学术主管埃卡德.伯尔辛格博士认为,亚洲的崛起和俄罗斯的再次强大将导致西方国家的作用相对减弱.然而欧洲并没有致力于推进国际权力平衡,而是过多地关注于其内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中叶,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邓小平理论与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是实践的、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宏伟成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仍生活在十月革命开辟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21世纪将是社会主义复兴的世纪,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亚洲地区的快速崛起已经使它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旗舰.西方国家在不久以前才开始对亚洲予以特别的关注.但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位邻居"的迅猛发展完全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在俄罗斯17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有1400万是属于亚洲的.正是外乌拉尔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作为欧亚市场之间的天然桥梁,俄罗斯在交通运输领域也拥有巨大的潜力,保护并使这种潜力转化为现实成为俄罗斯成功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