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人的诗论     
巴人在从事新诗创作的同时,也坚持从事新诗理论批评工作。二十年代后期,他刚开始从事理论批评,就写下了《新诗漫谈》;三十年代,他写下了带有新诗史略性质的长篇论文《新诗的踪迹与其出路》;五十年代后期,他写下了《也谈徐志摩的诗》、《争论之外》等参与当代诗坛争鸣的文章。综观巴人一生的诗歌理论批评文章,我们清楚地看到,他对诗歌的本质、新诗的语言、形式、风格以及新诗史等理论问题,都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巴人论诗,注重诗意与诗的意境的创造。他在《新诗漫谈》一文中曾批评二十年代中后期新月诗派注重新诗的格律而“把新诗的灵魂——诗意——撇开一边,把新诗的衣服拼命讲究。”与此同时,他称赞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云雀》“诗意丰富”。在更多的场合,巴人更注重诗歌意境的创造。1959年,在《争论之外》一文中,他指出:“做诗就得有‘诗的意境’”。可见,巴人是将创造意境视为诗歌创作的核心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诗人兼学者彭金山先生的《中国新诗艺术论》出版后既得到很多学者和诗人的好评,又成为高校中文系大学生的教科书,是一部当代新诗研究方面的力作.该著作具有整体性诗论与微观诗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其独创性在于对于诗学界长期以来一些模糊的、存在争议的概念和范畴作出了新的独到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王明辉 《阴山学刊》2004,17(6):15-17
胡应麟的《诗薮》是明代中晚期一部较突出的诗学专著,学界对其研究一直不够,尤其是其体制意义,更是很少人涉及。事实上,《诗薮》在体例、结构、方法等方面建立了批评著作的新标准,对后来诗歌史乃至文学史的创作影响很大,《诗薮》可以被看作真正意义上的一部诗歌史著作。  相似文献   

4.
在宋代文化史上,欧阳修是一位儒学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及文坛领袖。他虽然不以书法创作著称,但对书法也多有论述。他的书法理论著作有《集古录跋尾》十卷、《试笔》、《笔说》、《砚谱》、《试笔诗》、《学书诗》等。其中,《集古录》是一部金石资料汇编,所收碑刻,...  相似文献   

5.
吕进 《江汉论坛》2001,(10):75-80
物以类聚,诗以刊分,是台湾新诗发展史的一个显著特点。一部台湾新诗史就是台湾诗刊史。《葡萄园》就是一家重要诗刊。这家诗刊不仅在面世后的近40个年头中从未中断过,更为引人瞩目之处是,它从创刊起,就从理论和创作两个向度上提出、实践和坚持了自己的“健康、明朗、中国”的现实主义诗歌路线,对台岛新诗美学颇有正面建树,对当今的大陆诗坛也颇有借鉴价值。《葡萄园》理应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离开这个重要诗群,对台湾新诗近几十年发展的评价将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从图形、意义、韵律方面,分析闻一多新诗的"建筑美".1 新诗史上,最早正面提出建筑美是新诗特点之一的是闻一多.他在《诗的格律》中说:"在我们中国的文学里,尤其不当忽视视觉一层,因为我们的文学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所以新诗采用了西方诗分行写的办法,的  相似文献   

7.
“五四”诗坛上,“新月社”诗人闻一多,以他立论坚实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论主张和“形质兼具”的诗歌实践,树起以“和谐”、“均齐”为主要审美特征的格律诗风的艺术大旗,在新诗诗坛上闪烁出夺目的光芒。而“新月社”的另一代表诗人徐志摩也左进一步实践闻一多“三美”格律诗论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及《云游》,在诗歌风格上表现出“轻灵飘逸”的独特的艺术个性,恰同闻一多诗歌风格的“道劲凝重”形成鲜明的映照,给新诗艺术带来一阵轻风,一从活水,同…  相似文献   

8.
1931年前后,正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读书的朱光潜,写成了我国第一部《文艺心理学》。之后,他就着手对于平素用功最多的一种艺术——诗——进行理论的探讨。不久,就写成了《诗论》纲要。1933年回国后,曾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开授《诗论》课程。后来将讲稿多次修改,于1943年出版了专著《诗论》。作为著名学者、美学家,朱光潜以他有关古今中外诗歌的丰富知识,在《诗论》中分析了诗的起源、诗的境界,诗与散文、音乐、美术的区别与联系,并对我国旧体诗的节奏、声韵等问题作了详尽的探讨。朱光潜也关注新诗,从三十年代起,先后发表了多篇新诗理论批评文章。朱光潜留给我们的诗学遗产,值得我们借鉴和继承。  相似文献   

9.
在新诗历史上,艾青是位既有诗美学论著,又有巨大创作成就的诗人。近半个世纪来,他对诗歌的艺术特征、形象创造和艺术形式,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探索。其诗论有着完整的美学体系,而“诗的散文美”则是他最具独创性的美学主张;他的诗赢得了世界声誉,成功的“秘诀”之一,便是流溢于其中的“散文美”。“诗的散文美”这一美学主张,首见于艾青一九三九年写的《诗的散文美》一文,至一  相似文献   

10.
唐毅 《天府新论》2005,12(6):101-105
在1926年4月创刊的《晨报副刊.诗镌》上,闻一多著名的论文《诗的格律》的发表是中国诗学界非常重要的,标志性的理论事件。《诗的格律》的发表在中国诗学界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闻一多从理论和创作两个角度将新诗从爆破推向建设,为新诗开辟第二纪元;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从此时起,一种被称为“诗体解放与诗体变革”、“自由与格律消长”的中国诗学理论的主要格局,悄然成为注定的理论模式出现,它深远地影响和牵扯了中国现代诗学大部分的视线和精力,深刻地左右和制约着中国现代诗学建立的思维路径、创作的走向以及理论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人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和诗歌批评著作。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诗评》评南朝宋谢灵运的文字有六条,加上《诗辨》、《诗体》各一条,整部《沧浪诗话》论及大谢的文字多达八条,在全书论及到的诗人中是比较多的。《诗评》云:“谢灵运之诗,无一篇不佳。”郭绍虞先生《沧浪诗话校释》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青年》最早发表的新诗,现有的一些现代文学史及论文中,一般都沿用朱自清先生《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的说法:《新诗第一次出现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作者三人,胡氏之外,有沈尹默刘半农二氏;诗九首,……”因此往往把四卷一号(1918年,1月)“三巨头”的诗作为中国新诗的始作,新近出版的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也是如此以为,而且特地作了这样的说明:“1917年《新青年》第3卷第4期上虽已有  相似文献   

13.
新诗的“散文美”这一奇特,尖新的美学主张,是艾青于一九三九年在他的《诗的散文美》一文中提出来的,并贯串于他的整个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本文想结合他的诗论与创作,联系新诗发展的背景,对“散文美”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 “散文美”决不是“散文化”。艾青作为一位著名诗人,对这起码的常识是不会不清楚的。他说过:“我并不喜欢散文化的诗”。又说:诗决不是分行排列的散文,如果认为“诗只不过是一种分行排列的文字形式”,那么“即使你写了许多采用诗的体裁的东西,结果依然不是诗”。既然艾青并不喜欢散文化的诗,那么为什么又要提出“散文美”的主张呢?让我们先温习艾青在《诗论·美学》里的一段话吧:“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它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这也就是说,“敢文美”主张的提出,首先是为了适应诗歌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对绘画美的实践,是在两个层面上同时进行的:一是表层的绘画美,二是深层的绘画美,由此追求新诗的画境。 所谓表层的绘画美,指诗形的外观排列。诗人常在灵感启发下,追索一种现代汉语字词本身和互相组合的图案化的可能性,利用诗的排列的外形和诗歌抒情形象的某种相似相通,造成一种生理和心灵契合的视觉效果。如《半夜深卷琵琶》: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个体对生存和生命等根本困难的承担;在写作内部,则是经验、语言和形式三者之间的搏斗及最终的平衡。闻一多在《死水》集里呈现出一些生命中最根本的困难,如死亡、人的罪等,但在写作上他没有流于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他以艰难的艺术形式来克服这些困难,寻求一种独特的诗美。《死水》集不仅对新诗在诗形与诗质上的寻求有意义,对于普遍的文学写作,亦是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6.
韵律是中国现代诗形式的重要质素,对现代诗韵律的探索,诗学界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然音节论,二是以新月派诗人为代表的诗应有音乐美的主张,三是以梁宗岱等人为代表的“纯诗”理论的音乐本体观,四是以戴望舒、艾青为代表的无韵自由体主张。在现代新诗的韵律观念的发展上存在着一种新诗歌谣化的趋势,而戴望舒和艾青对无韵体的倡扬其实是对中国现代新诗自由精神的坚守。  相似文献   

17.
明代诗学的主体是唐诗学,晚明时期唐诗学进入整理、融合时代。产生于晚明的《诗源辩体》不是一部专论唐诗的著作,但全书主体却是唐诗研究。其唐诗理论不是许学夷所独创,而是与前代、同时代诗论有着深厚渊源;不仅包括《文心雕龙》、《沧浪诗话》、《艺苑卮言》、《诗薮》,更包括公安派、竟陵派的诗学理论。正是在融汇众家的基础上,《诗源辩体》中的唐诗理论成为了有明一代唐诗理论的总结之作。  相似文献   

18.
《乐记》的中和思想王耀贵《乐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影响的音乐理论著作。比之于先秦及孔子的乐教思想,它显然系统化、理论化了;比之于它之后的音乐理论著作,如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和徐瀛的《溪山琴况》等,它显得更全面、更博大。没有一部著作象它那样,对我国音...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帅范大学教授岳玉禄著《科研论》一书,新近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一部研究科学研究本身的著作,着重探讨国内外科学学研究中的薄弱领域,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这部著作的注意力在于科学研究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着眼于选择课题、建立假说、表述成果、科学考察、科研规律诸方面的讨论,并尽量避免单纯地一般原则性讨论,把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融为一体.在选择课题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美学虽然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学科,但是充满新的活力的美学著作总是能使人受益匪浅。湖南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黄治正先生著的《审美要论》,就是这样一部著作。一、站在制高点上把握美学问题的全局我们看过许多美学原理著作,一般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虽然对美论、美感论和审美活动作出了探讨,但是把它们同美的规律割裂开来了;而对美的规律这样一个涉及美学全局的问题,或者根本未予提及,或者不痛不痒地几笔带过。这样的论著虽然也可以给读者以某些知识,然而不能引导读者从根本上把握美学这门学科。《审美要论》显然不同。它把整个美学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