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外来词是一种语言与异域文化交往时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一种语言吸收外来词时主要采取音译、意译、音意译结合、原词移植等方法.外来词在其译介和使用过程中,将受到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制约.从当代汉语吸收英语外来词的方法、领域,分析其所蕴含的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对我们了解域外文化,促进中西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外来词是汉语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译名深受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文中拟通过分析汉民族认知心理探究外来词的汉化途径,指出汉民族根据本民族的文化心理,通过音译、音义译以及音义译兼创译等途径对外来词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如此极大提高了外来词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3.
语言具有民族性。汉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性,它使汉语使用者产生了特有的语言心理。外来词在译介和使用的过程中突出地体现了望文生义、单音有义以及趋新求异的汉民族语言心理。  相似文献   

4.
英汉语在各自发展进程中都不断地从别的语言吸收借用词汇。然而,这两种语言在外来词的数量、借用范围和吸收同化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文章从两种传统文化心理、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以及语言文字类型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讨论了外来词语对英汉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单音化缩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词音节的缩略是语言经济原则的体现,而单音化的缩略尤具特点,它是汉语词汇特有的发展规律及民族的语言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外来词的彻底汉化,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充实以及对词形的规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音译词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译是汉语吸收外来语言的最基本方法,音译词中渗透着诸多的文化因素。汉语音译外来词,需从所处的社会文化与心理角度去进行分析,取字用词需考虑到中国人的语言文化传统。要正确音译外来词,译者须深谙汉语言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否则就可能出现不可挽回的偏误。本文通过对音译词进行文化透视,分析了汉语音译词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7.
外来词是不同文化接触的产物.一种语言对外来成分的接受方式和程度的不同,一方面反映出该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折射出以该语言为母语的民族的语言文化心理.纵观历史,在汉语动态词汇库的进化中,母语同化外来语、意译排挤音译是主流;但在不少情况下,外语词异化了母语词,音译词淘汰了意译词,也是屡见不鲜的.前者反映出汉民族恪守传统的保守性和汉语强大的传统惯性,后者则映射出面对发展汉文化的宽容博大与汉语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文化心理因素可制约也可推动民族语言对外来词的使用,汉、英语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对词的借用均受制于各自的文化心理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加强,不同语言之间词汇相互借用的情况将越来越多。对文化心理作用的分析将有利于我们正确看待当代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词汇作为语言最敏感、最活跃的因素,则是观察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窗口。外来词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交往接触的产物。汉语外来词的历史源远流长,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简述了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法和“汉化”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近几年语言学界讨论了很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我们不想介入这一争论,但是我们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必然会对这个民族的语言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从某个民族的语言可以窥察出这个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功能,这却是显而易见的.汉语和汉文化的关系也是如此.文化并非静止不变,由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文化总是要演变、发展的.从外部来说,导致文化演变、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在语言中所显现出的结果就是吸收了大量外来词,而采用什么方式接收外来词却是与这个民族的文化、语言本身的涵化功能紧密相关的.从汉语的发展历史来看,随着汉民族由北向南扩展,汉语也不断向南推进,进而形成了范围之大的汉语方言区.与此同时,汉文化和汉语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为汉语和日语提供了大量外来语。在分别考察汉语和日语中的英源外来语的基础上,通过汉日对比分析,从发音、词义、词性以及复合方式等角度描述了汉日两语中英源外来语在对源词忠实度方面的差异,认为此差异植根于中日民族性格差异和语言借用经验差异,并且为汉语和日语今后的英语词汇借用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对丰富英语词汇,促进语言交际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探讨了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种类以及借入方式,并为非汉语人士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必要的中国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词汇和佛教词汇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存在客观的必然性。在时间上,佛教词汇的影响比英语词汇早出一千多年;在范围上,佛教词汇影响主要在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哲学、词汇、民间习俗等,英语词汇所涉及的范围主要在当今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在深度上,佛教词汇已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本体",同时又成为人的个体的价值取向,而英语词汇影响主要表现在大众媒体和人们的日常用语方面,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语词汇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4.
法语外来词是英语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当代世界各国语言不断交流和融合的趋势下,探讨英语中法语外来词的历史渊源,融入英语的阶段、途径和方式以及对英语语言和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将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英法两种语言的渊源。  相似文献   

15.
汉、英语字词分发明字词和创造字词两种.前者涉及到语言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汉语有"六书"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一般认为转注和假借只是"用字之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才是"造字之法".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汉语是"表意文字",英语是"表音文字",两者之间相似性甚少.其实不然,由于人类面对着一个相似的客观世界和拥有相似的经验,他们的认知有着相似性.正是这种认知相似性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创造字词时,表现出了殊途同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渎神语与性亵渎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社会现象,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汉、英两个民族由于宗教信仰、社会形态、哲学传统、文化心理的巨大差异,各自语言中的渎神语与性亵渎语的使用环境、语用动机和语用效果不尽相同。而这恰恰是中西文化差异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日汉外来语的来源、特点、关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汉外来语有很多相同之处:大多来自英语;词义通常缩小;多为名词。不同之处是日语吸收外来语是采用音译,汉语多采用意译;另外日本人和中国人使用外来语的心理因素也不同。研究过程中还发现自古以来,日语和汉语是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外来语,互相促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外来语词一般需经过同化的过程才能进入新的词汇系统,成为该词汇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英汉外来词同化过程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英语外来词同化的主要手段是音、形的借用,而汉语外来词同化的主要手段是意化,这种差异源于英汉词汇系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汉、英两种语言中对应动物词语的国俗语义的差异有下列几种类型:国俗语义基本相同;国俗语义部分相同;国俗语义不同或截然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分析汉英动物词语国俗语义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汇借用是语言交流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文化融合和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文章试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诠释英汉双语在不同交际年代的互借互动特征以及交际中出现的“借用不对等”与民族中心主义,最后验证借词在跨文化交际中传通、融合异域信息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