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新宇 《江淮论坛》2014,(5):127-131
媒体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司法案件进行报道,既可以满足一般公民的知情权,也可以起到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舆论审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正审判。法律需要对言论自由与公正审判进行平衡。鉴于我国特殊的司法体制和司法环境,同时伴随着博客、微博等自媒体的不断发展,通过对舆论进行限制的方式来保护公民公正审判权的难度大幅提升。可以通过对特殊主体限制与保证审判独立的方式来对“舆论审判”进行因应。  相似文献   

2.
媒体监督一方面使得司法活动更加透明公正;另一方面,影响司法独立,公民的部分权利受到侵犯。媒体监督与司法活动之间会发生冲突,其原因在于:法律事实有别于新闻事实;司法独立排斥媒体监督;媒体报道的及时性与司法活动的程序性相矛盾;媒体的感性与司法的理性存在对立。媒体机构与司法机关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应通过法治途径,扩大司法信息公开的范围,提高媒体和司法的自律。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强调司法公正、公开,构建合理的律师队伍,完善律师执业保障。《决定》精神对律师如何推进司法公正公开指引了方向。借助自媒体来推进司法公开、公正,律师可以发挥其特殊作用。律师通过自媒体适度公开案情,民众将律师适度公开的内容与司法系统公开的情况加以比较,往往可以促进庭审规范化活动;可以促进法院网站建设,推进法院司法网络公开;可以促进法院系统建立司法公开的考核、激励和责任机制。媒体报道集体纠纷案件,离不开律师的建议和指引。但律师利用自媒体也应当适度。律师必须以诚信为本,必须遵守律师执业行为规范,不得散布不当言论,注意履行保密义务。  相似文献   

4.
王一怀 《学术论坛》2004,(3):153-156
澳大利亚的陪审制度来源于英国,在英美法系中更多地保留了英国普通法的传统,体现了审判公正优先的价值。为保障陪审审判公正,澳大利亚陪审法在陪审员的代表性、当事人的异议权利、陪审审判期间对媒体宣传的限制、陪审员个人行为的限制和规范以及法官的司法指导职能和陪审团裁决的上诉等方面,发展并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新闻立法思想谱系的构建,推动了新闻法律体系形成的整体进程,但近代媒体报道司法的权限、法律责任、大量"报刊案"等问题体现媒体与司法关系未能和谐发展,制度异化成为左右两者关系的重要因素。近代中国新闻立法凸显了司法与媒体关系异化的严重程度,制度变革成为近现代司法与媒体关系和谐构建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对近代中国新闻立法对"媒体审判"规制的历史探析,认为当前应继续放开媒体对司法问题的舆论监督,对媒体的约束不应仅仅体现在立法上,更重要的是"法治化"管理上。  相似文献   

6.
媒体监督司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近年来,媒体干预司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媒体与司法的伦理冲突日益彰显,妨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应对媒体监督司法重新审视,平衡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益绝非是一对不可融合的矛盾。自媒体言论主体不受传统媒体的更多行业规制,并不具有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本着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态度,应理性衡量自媒体平台上发表言论的自由限度,促进权利边界意识的形成,同时关注言论背后的其他受保护利益。有关诽谤立法未直接将"为公共利益之目的"作为抗辩事由中的必须因素以克减名誉权,但在司法中频频见于判决理由的阐明,使之成为不容忽视的要素。  相似文献   

8.
王人博  朱健 《阴山学刊》2007,20(2):82-87
目前,学界将“舆论审判”与“媒体审判”分别加以讨论并无必要,从舆论学和法理学的视角看,二者没有根本性的差别。“媒体审判”背后实际上是两种理念的冲突:表达自由与司法独立。在中国现实语境中,这两种价值都有保护的必要,因此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对表达自由和司法独立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行平衡,从而建构司法和传媒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媒体对司法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例层出不穷。如何构建媒体与司法活动之间的和谐关系。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媒体对司法活动的监督除有积极影响外,也有消极影响。造成矛盾与冲突,其原因在于双方的立场、视角和利益不同,以及当前我国司法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构建两者的和谐关系,应从健全媒体监督制度和完善司法独立制度两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施鹏鹏 《东南学术》2013,(1):150-159
侦查程序中的媒体自由并非简单的程序技术问题,而是涉及无罪推定、实体真实与舆论自由等价值目标的优先序列。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各国依不同的司法价值取向采用了三种程序模式。但中国的情况更为复杂,不能仅限于法律制度层面的分析,而必须追溯中国刑事司法体制背后的权力运作模式,即作政治社会的比较分析。媒体与侦查之间的依附性、排斥性以及互为工具化源自于时下的权力策略,而唯有功能复位、重构话语系统方可回归比较法意义上的模式选择,进而实现公共空间的功能互补。  相似文献   

11.
随着自媒体日益成为重要的网络应用和信息获取渠道,自媒体上面的名誉权侵权行为也呈爆发之势。自媒体的特点导致自净规则对于自媒体上名誉权侵权行为能够产生较好的规制作用。因此,自净规则能够补充司法手段救济名誉权的不足,并扩展自媒体名誉权纠纷的解纷方式。但是私力救济的性质使自净规则在救济名誉权以及规范自媒体的言论上有诸多不足。只有以司法手段为后盾,自净规则与司法手段相互配合,才能在自媒体领域保护名誉权方面确有成效。  相似文献   

12.
媒体自由是社会进步的证明.媒体自由是一种价值理念,蕴含着伦理责任.媒体的市场化,曲解了自由理念的初衷,媒体有意疏忽或抛弃了内在于自由之中的道德使命和责任.依靠道德力量与行业法规的共同作用,重构媒体自由理念,使自由的媒体勇担社会责任,做真正符合自由理念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给21世纪初人类文明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自媒体孕育而生,新事物的出现势必会涌现出许多问题和带来许多矛盾。本文的研究背景正是建立在此阶段,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舆论与司法审判关系正呈现出愈发复杂的局面。文章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研究背景。第二部分通过对调查所获数据、相关文献资料和媒体报道进行分析,试图揭开舆论与司法审判关系现状的面纱,最后得出结论舆论对司法审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三部分按照舆论的酝酿和发展阶段,重点通过心理学角度解读自媒体传播方式下舆论对司法审判影响的形成过程。文章第四部分作结语。  相似文献   

14.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比较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与英国、德国及欧共体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比较 ,以及对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分析 ,认为我国的行政合理性原则与英国的行政合理性原则、德国的比例原则并不相同 ,我国的行政合理性原则是一种从属于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行政法基本原则 ,具体包括平等对待、比例原则和正常判断等规则 ;滥用自由裁量权既可以构成违法 ,也可以构成显失公正 ;在司法审查中 ,对行政处罚以外的滥用自由裁量权应尽可能按违法来对待 ,对行政处罚的滥用自由裁量权应尽可能按显失公正来对待。本文在分析论证中采用了实证的方法 ,尽可能避免以假设的例子来说明一种主观见解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各行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司法系统在面对时代的剧烈变化时,展现了对智能化建设和司法改革的魄力与决心。人工智能可以在“类案类判”和“及时公正”等维度促进可视化的司法公正,但同时也在与司法活动交叉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如数据算法缺陷弱化公正基础、技术的价值中立性无法真正满足公民个案公正的诉求、技术的工具性消解司法公正本意的风险。为应对以上风险,可以采取大数据与算法规范、制定人工智能融入司法的伦理规范以及将法律论证嵌入司法人工智能系统等措施,在展现司法人工智能优势的同时,实现司法公正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的本质: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客、播客、微博等自媒体是网络世界的新生事物,因为可以自由上传、下载与自由言论等而广受青睐.自媒体的四类传播者、自媒体“节点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属性、自媒体“潜传播”下的即时信息发布与获取的核心功能,是自媒体作为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能够一出生便风华显露,并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契约自由"的历史发展的介绍,以及对"契约自由"的内涵界定和对"契约自由"与"社会公正"关系的理论分析,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明确了"中国合同法的发展与西方市场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强烈的反差",提出了"契约自由是我国合同法的核心与灵魂,社会公正不能否定或取代契约自由"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我国合同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几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电视新闻中民工形象进行内容分析,归纳关于民工素质、民工待遇及民工社会遭遇等三方面的主题.从三个主题的纵向比较可以得出,民工的电视形象已渐渐完成了由被视作异己、陌生的"他者"到被视作有意识有尊严的"主体"的转化.民工形象的嬗变过程,其实也是媒体选择与媒体倾向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体现了大众媒体在城市化进程中,开始自觉承担起形成个人现代性的重任.而媒体选择的某些疏漏与倾向性的偏差,则为民工城市化的过程,设置了路障.  相似文献   

19.
预警是社会分工赋予大众媒体的独特功能。媒体及时准确的预警,可以帮助人们正确抉择,规避风险,促使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有效防范公共权力和司法权力"任性"。当前我国媒体预警功能缺失,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通过立法赋予媒体社会监控的职责、确认媒体及时预警的权利,需要清除阻碍媒体预警的障碍,需要建立媒体与职能部门的互动机制,需要抓住要害问题有效预警,从而净化社会风气、保障社会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5,(8):160-165
司法公信力有其内在的形成机制,包括司法公信力主体构成的两面性,形成来源的核心性,具体内涵的统一性,形成方式的多元性。当前的诉讼社会下,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在司法实践中难以统一,司法的渐进性改革与社会期待形成差距,司法权威的缺失难以支撑司法公信力,司法腐败的存在危害司法公信力。针对这些影响司法公信力的原因,必须维护司法权威与引导司法信任并行;发挥司法公信力形成的两大主体作用推动司法公信力建设;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保障公正独立行使司法权,多元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