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康有为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纪念戊戌变法105周年和康有为诞辰145周年,2003年7月23日至26日,由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广东康梁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康有为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南海举行,来自北京、山东、河南、江苏、上海、广东、香港等地的70多名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大部分围绕研讨会最中心的主题,即康有为的文化、学术思想及其实践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有的论文则对康门两大弟子梁启超、徐勤,以及与康有为既曾是同道、又  相似文献   

2.
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之际,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科联、南海市政府、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康梁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康有为与戊戌变法”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9月15日至17日在康有为的故乡———广东省南海市丹灶镇举行。...  相似文献   

3.
卓炯,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1908-1987).2008年1月是卓炯诞辰100周年.为纪念卓炯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理论上的重大贡献和可贵的探索精神,2007年12月18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科联主办,广东经济学会、广东省委党校承办的"岭南学术论坛"2007年第10期--"缅怀卓炯,畅谈改革--广东经济学人纪念卓炯诞辰100周年"研讨会在广东省委党校学术交流中心举办.  相似文献   

4.
陈家义  罗苹  黄璇 《学术研究》2004,(3):141-145
2003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广东哲学学会联合主办的"社会发展辩证法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会暨纪念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20周年大会在广东东莞市虎门镇召开.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提出"天欲人理"说对宋儒"天理人欲"说予以反驳.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传统"理欲之辩"作出新的诠释表征了近代价值观的变革.康有为对欲望的肯定是建立在价值观变革和现代化进程双重基础之上的.从价值观变革看,针对宋明儒学过度压制人的感性欲望,康有为高度肯定了人的欲望的合理性,其近代启蒙意义不可抹杀;从现实生活看,近代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中的物质进步为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文化竞争力与文明的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广东社会科学》创刊20周年,作为她的作者和读者,在此表示衷心的祝贺。在我看来,这份刊物在广东开放的20年中,为广东的学术注入了新的血液,在新思想的引入、重要问题的辨析、新理论的提出等方面,有相当不俗的表现。《广东社会科学》注重人才的发现,通观20年的学术历程,大胆启用新人,因言而重人。这样使得新思想不断产生,并且不断辐射内地。广东在历史工出过孙中山、康有为、陈寅恪这样的大师,今天又培养出一批新锐思想家,活跃着当代  相似文献   

7.
由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和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进步的爱国运动。它代表着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中华民族觉醒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纪念戊戌维新运动八十五周年,和康有为诞辰一百二十五周年及梁启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特修订了《梁启超年谱长编》,整理编辑了《康有为先生墨迹》,这两部书最近分别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中州书画社出版,为从事康梁研究工作的同志们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现将该两部书的概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戊戌变法的领袖、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者康有为逝世六十周年,青岛市康有为研究会于1987年11月4日至6日,在青岛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有关专家学者共40余人。与会学者就关于康有为的评价、康有为的思想,康有为与戊戌变法及研究康有为的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颖而深刻的见解。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思想体系中一以贯之的是其和谐理念:"以仁为本"的本体论奠定了宇宙万物和谐了的形上学基石;立足自然人性论,对人欲的讴歌使得人的身心完成了自我和谐;平等价值的诉求成为解决社会纷争,达到社会和谐的价值尺度;破除"九界"实现大同,从而为人类设计了和谐世界为归宿。由于近代中国救亡的时代主题使得康有为以平等压制了自由、以集体湮没了个体、以大同扼制了人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和谐理想状态是多样性的统一,最终消"和"以归"同",其和谐思想陷入了重重困境。  相似文献   

10.
魏义霞 《江淮论坛》2014,(3):103-109
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康有为将目光投向了先秦诸子和先秦哲学。他的先秦诸子研究既是追溯"学术源流"的一部分,又服务于立孔教为国教、论证"百家皆孔子之学"的需要。康有为的这个做法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同时内涵着理论上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1.
论文根据目前理论界论述的焦点和争论的问题对中西文论对话与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目前理论界忽视的亟待澄清的几个重要问题。缺乏对现实文学人生的关注,陷入自我满足的游戏之中正是目前中西文论对话与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对"理"①层面认识为"象"②科学,主要采用"太极"③整体手段和"意象"④方法传播中国文化.太极拳依靠它自身"整体性特色"和"民族性魅力"涌向世界,它顺应了回归教育与文化本原精神.为此,体育教育宜在多元文化融汇和谐、共存、互斥、互补,并形成必然的张力,寻求不断超越自身的生生不息之道.  相似文献   

13.
反思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反思社会学是社会学认识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它并非现有社会学中众多的专业性分支之一 ,而是任何严格的社会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其根本目的在于对社会研究者本身及其学术场域保持一种批判性的审视态度。而其核心是企图从社会实践的主客统一性出发 ,在对语言交流和文化现实的反思性批判中 ,通过实践理论来予以建立。这一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于认识我们今天的社会学研究现状 ,科学地建构研究对象 ,增强学术的自主性与理论的自觉性 ,在学术场域中培养社会学家的科学惯习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公案小说中比较普遍地表现出的“判官神话与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是中国法文化多重蕴涵的重要表现,它的形成以及在公案小说中广为流行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制造判官神话有利于“惩戒劝世”;二、宣扬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的目的在于强化“道德教育”;三、义理决狱不过是对僵化的法规条律的一种伦理道德化的修补。  相似文献   

15.
流动儿童教育与心理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流动儿童的定义入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分析了国内关于流动儿童教育及心理发展研究的现状,着重对中观层面上的流动儿童的教育状况研究以及微观层面上的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前者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后者主要包括认知和人格两个角度.最后,针对现阶段研究的优势与不足,对这一方面研究作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资产价格波动成为各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动力源,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一国的实体经济乃至全球的宏观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票价格波动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与投资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而房地产价格波动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与投资增长则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阿布—卢格霍特的《欧洲霸权之前》和弗兰克的《白银资本》是世界体系学派继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之后的两部力作,它们在重构世界体系、批判欧洲中心史观和阐释西方的兴起等方面有创新之举但在理论和实证上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8.
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出发 ,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提出了新形势下对这一工作正确定位及开展好这项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时代精神,深入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大的意义。高等院校要发挥全社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坚定理想信念、理性审视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作用、研究回答新课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20.
论图书馆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累、运用、传播知识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 ,创造新知识是知识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 ,图书馆与知识创新之间以知识为纽带 ,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图书馆是知识创新的基础 ,知识创新推动图书馆的发展两方面论述了图书馆与知识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