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威 《江汉论坛》2012,(7):115-119
取消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是一种达到背弃党的地步的机会主义,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不相容的。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与当时的中共中央在关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上产生了重大分歧,其中也不乏错误的主张,但他的错误并不是取消主义性质的错误,而是从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出发的经验主义错误或从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出发的教条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2.
朱洪 《学术界》2007,1(2):60-67
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托洛茨基曾主张有条件的支持国民党;三.二○事件后,因与斯大林发生冲突,主张中国共产党退出国民党;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赞成托洛茨基关于中国大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赞成托洛茨基的许多观点,是其被开除党籍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陈独秀与托洛茨基和中国托洛茨基派存在分歧,脱离并多次声明自己不是托派。晚年,陈独秀提出重新估计托洛茨基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曾淼 《兰州学刊》2008,(9):49-51,64
托洛茨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提出一个非常激进的纲领,对世界局势的发展做出了大胆预测。二战爆发后,托派第四国际遵循托洛茨基的纲领,号召各国工人进行反战活动,奉行“革命的失败主义”政策。尽管托派在二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他们的主张没有得到普遍响应,世界局势的发展也与托洛茨基的设想大相径庭。二战结束后,在理论与现实的反差面前,托派成员被迫对自身的纲领进行修正,并因此产生了重大的理论分歧。此后,世界托派运动出现多个流派,统一的托派运动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4.
联盟记事     
本联盟成立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了三个月的时间;而这三个月的时间,的确是最有历史的意义的,充满着斗争的时期,这是伟大的暴发底前夜,是中国革命底胜利的成功底前夜。从革命的红五月一直到现在为止,全国的工农群众以及一切劳苦的广大群众,没有一天不与反动的帝国主义,豪绅资产阶级底现存政权,黄色工会,机会主义,——托洛茨基主义取消派等等的反革命的营垒,作着坚决的果敢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田刚 《东岳论丛》2011,32(8):10-16
鲁迅对冯雪峰替自己代笔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不仅不满意,而且还不予承认。鲁迅在"两个口号"论争中对托派的忌讳,只是出于政治原则性的——当时他已经被共产党推举为文学上的精神领袖,在原则上他对托派不能不有所规避。而他之规避托派,主要还是不想让对手——"国防文学"派的周扬们抓住自己的辫子,从而在政治上陷自己于不利。而在私情上,尤其是在文学观念上,鲁迅未必会如那封答信中那样对托派持有那么大的恶感。因为托派的背后——不管是托洛斯基,还是陈独秀,毕竟都是鲁迅曾经心仪过的人物。《答托洛斯基派的信》这一公案,充分表现的是"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在鲁迅乃至中国作家中所引起的心灵冲突和撕裂。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分期问题的论战,是三十年代初期由现实政治斗争直接引发的一场思想理论大论战,当时中国的主要政治派别,几乎都卷入了这场争论。这场论战同国共之间斗争以及同中共与托陈取消派斗争的关系,有人已作专文评述。但是,有一个问题以往多被忽略,这就是,通过这场思想论战,国民党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派是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留法学生中的一个无政府主义派别,一九○七年六月形成,一九一○年五月解散,主要代表人物是吴稚晖、李石曾、褚民谊、张静江,主要言论机关是《新世纪》周刊。该派的主张比较复杂,前后言论也很不一致,其主导思想大致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张实行“倾覆一切强权”的“社会革命”,鼓吹无政府共产主义,标榜反对宗教主义,反对家族主义,反对私产主义,反对宗国主义,反对军备主义的所谓“五大主义”,以抽象的反对强权代替具体的革命纲领,以建立所谓  相似文献   

8.
陈峰 《齐鲁学刊》2012,(5):53-62
关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民国学界存在两种基本认识,一派信从唯物史观,是为"理论派";一派接近实验主义,是为"材料派"。最初理论派高调亮相并占压倒性优势,材料派也浮出水面但声势不显。后来为矫社会史论战之弊,实验主义开始抬头,至《食货》创刊而居于主导地位。经过《食货》上的辩论,两派达成基本共识,在理论与材料之间执两而用中,最终将经济史研究引入正轨。这一结局的出现得益于《食货》上已建立起一种学者间正常的对话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9.
陆晓禾 《社会科学》2003,(10):28-32
随美国新保守主义者的崛起 ,其思想渊源也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外已有许多文章论及新保守主义者与托派的关系 ,最近因托派第四国际的出面辩解而更引人注目。以极右派面目出现的美国新保守主义精英与以极左派著称的托洛茨基主义第四国际之间是否真有思想渊源关系 ?由于两者都是美国和国际社会不同程度注意的重要政治和思想派别 ,本文拟对有关争论作些介绍和评论 ,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列宁从推进俄国革命的角度出发,对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进行了批判.在建党时期,列宁同经济派和孟什维克进行了斗争,使布尔什维克党从理论信仰到组织原则上都避免了伯恩施坦主义的影响.在俄国革命时期,列宁同取消派进行了斗争,保证了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的领导权以及革命后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与西欧社会民主党反伯恩施坦主义的失利相比,在组织上不断清党以及立足于俄国国情找到一条将党的革命纲领与党的日常工作联系起来的现实途径是列宁战胜伯恩施坦主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谭双泉同志在《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论战——兼驳‘四人帮’对李大钊同志的诬陷》和《论五四前后马克恩主义反对胡适派改良主义的斗争》两篇文章中,将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论战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胡适发表《不朽——我的宗教》(1918年冬)、《实验主义》(1919年春)和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1918年11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年5月)的战斗;第二阶段是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919年7月)和李大钊的《再论问题与主义》(1919年7月)的战斗;第三阶段是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1919年11月)和李大钊的《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1919年12日),《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1920年1月)的战斗”作者提出的新看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第三国际还是第零国际?——中国革命中之孟雪维克主义》(以下简称“《争论问题》”),是在1927年的中共五大上分发的公开批评陈独秀、彭述之右倾机会主义的重要论著。《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记为1927年2月,周永祥《瞿  相似文献   

13.
五十多年前,在伟大导师列宁逝世前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中央坚持列宁的革命路线,坚决果敢地粉碎了托洛茨基反党集团妄图篡党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罪恶活动,保证了当时的苏联继续沿着列宁开辟的无产阶级革命航道胜利前进。了解列宁、斯大林同托洛茨基主义的这场斗争,特别是重温列宁逝世前后联共(布)中央同托洛茨基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6,(2):103-107
王明回忆录《中共50年》认为"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是根据中共中央"八一宣言"和"九一九宣言"两个文件提出来的,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国防文学"口号是周扬在"八一宣言"发表之前提出来的,而中共中央1931年9月19日并没有发表过《九一九宣言》,"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是冯雪峰根据相关的中央文件与鲁迅、胡风协商后提出来的。历史上的"两个口号"论争表面上是"周扬派"与"鲁迅派"之间的论争,实际上应该是"周扬派""鲁迅派""托派"三方面之间的论争。"托派"的加入改变了"两个口号"论争的性质,从而在政治上使论争上升到了敌对状态。只有将"托派"置于论争的整体格局中,才能理解"两个口号"论争在政治上的严肃性和复杂性,也才能理解鲁迅为什么会下定决心与周扬等人决裂。  相似文献   

15.
四1903年,伴随着拒俄运动的发生和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发表,中国资产阶级两派开始明显分化,而革命派启蒙主义文学高潮也开始形成.其实践目的仍不外是改造由宗法封建传统文化所造成的国民心理奴性:欲革命则"必先去奴隶之根性"(邹容《革命军》),"高撞自由钟,树起独立旗,革除奴隶性,抖擞英雄姿"(秋瑾《读警钟感赋》).因为"中国二十四朝之史,实一部大奴隶史"(《革命军》),其间中国人"感受三千年奴隶之历  相似文献   

16.
托洛茨基是早期苏共领导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毕生致力于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然而,他的命运却是悲剧性的.历史是公正的,托洛茨基最终得到肯定,是与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树分不开的.其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理论是最突出的.托洛茨基早期的不断革命论是其革命理论的根基,是一个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战略构想,并经受了十月革命的检验.之后,不断革命论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完善,体现为一系列具体理论: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革命论、政治革命论、世界革命论等,从而形成了宏观的社会主义运动完整版的不断革命理论,其实质是广义的不断革命论,是对不平衡规律的运用,是对无产阶级的自主性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高扬.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众多的历史教科书和党史著作中,陈独秀经常扮演的是反面人物:什么“急进民主派”、“右倾机会主义者”、“托陈取消派”、“反对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反革命”、“汉奸”、“叛徒”、“第一次机会主义路线头子”等等。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的党。是不应该忘记历史的。尽管一生曲折、坎坷,但他始终坚持革命。坚持民主、科学、进步、爱国,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中国现代派文学的繁荣发展期,以施蛰存、戴望舒、刘呐鸥、穆时英、杜衡等为代表的现代派群体在上海先后创办了《璎珞》、《无轨列车》、《新文艺》等杂志.这些现代派前期杂志在方向内容上没有一定的轨道,不管政治取向如何,只要属于“新兴”和“尖端”文学,都在其关注的视野之内,颓废的现代主义和革命的普罗主义几乎杂陈并置在杂志上,充分彰显出世界主义的开放视野和先锋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 毛泽东同志的名著《矛盾论》和《实践论》问世五十周年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也问世三十周年了。一九三六年,即《矛盾论》《实践论》问世的前一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明确指出,研究问题“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毛泽东著作选  相似文献   

20.
读了《江汉学报》今年第8期陈嘉陵同志《我国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的标志问题》一文后,觉得有两点是值得商榷的:第一,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应如何理解的问题。陈同志说:“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期分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并不决定于中国工人阶级是否已成为‘自为阶级’,而是决定于它是发生在十月革命后的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革命。……因为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