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明代的治藏政策对纳西族和藏族上层之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纳西族木氏土司曾用军事力量占领了滇、川、藏的一些藏区。明王朝的治藏政治制度和方法,是影响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对所占领的藏区治理方略的重要因素,纳西族与藏族上层之间的关系与明王朝对藏族上层和藏传佛教不同教派的政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木氏土司根据藏区的政治特点,不断加强同藏区政教上层人士的交往。建立与藏传佛教上层的密切关系,借助藏族佛教上层人物的力量治理所占领的藏区。而纳藏两族上层和民众在长期的交往中,极大地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2.
1935年初,红军长征进入藏区,国民政府中央随即电令西藏噶厦地方政府"围剿"红军。8月,出于对红军长征可能入藏以及中央军入康、班禅返藏、诺那入康宣慰等因素的综合考量,2000余名藏军声称奉命"离防助剿"红军,但遭到了马步芳、刘文辉等川康青地方实力派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在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否认了之前曾电令噶厦地方政府"助剿"红军的事实,严令藏军不得逾越防地。奉调、误会与假托成为整个事件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关键词,涉事各方根据自身的利益诉求,进行着各自不同的注解。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湘、桂、黔、滇、川、康、甘、青、宁、陕等省的土家、苗、布依、瑶、壮、侗、彝、回、羌、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多种社会形态和不同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特别是人民长期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地主和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以及反动民族上层的残酷压迫,因而红军在长征中严格实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内容,也是红军长征中地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藏民族的心理认同与其文化心理结构息息相关,具有相对独立性、层次性和变化可塑性。地理环境、历史记忆、语言文字、宗教习俗和价值观念都会影响藏民族的心理认同。必须认识到藏民族心理认同机制的复杂性、作用的双重性,才能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必须妥善处理好藏区群众的政治信仰、宗教信仰与民族心理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报刊文摘     
朱元璋的抚藏政策 李涛在《民族》1990年第6期上著文,认为朱元璋的抚藏政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政治安抚。派员进藏开展招抚活动,给藏族上层人士高官厚禄;对少数民族的反叛和犯罪的处理有别于汉族,采取宽大政策;在藏汉族冲突中,坚持和为贵方针。二、经济抚恤政策。给来朝进贡的藏族僧官丰厚的赠礼和回赐;在税赋徭役方面实行优待政策;发展茶马贸易。三、实行宗教怀柔政策。因藏族崇信佛教,所以采取“因其习尚,用僧俗化导”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农红军在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的长征途中,经过藏区时宣传并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广大藏族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特别是在途经四川的藏族主要聚居区时,藏族群众通过支援粮食、发展经济、充当翻译和向导、救助伤员、提供兵源等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四川地区藏族群众对红军长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1.在藏区偶见身挂红、黄、绿布标的牛羊徜徉于郊野,可不要随意驱赶、伤害,那是藏民敬神祭品。切勿以猎枪对准鹰鹫,藏民忌讳伤害他们的神鸟。 2.未经同意不可入庙,入庙后不可吸烟。庙内物品观看无妨,不可擅自触摸佛像、经书、拍照。有些地方不可以逆时针方向行进。有些秘宗殿地方禁止妇女进入。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被誉为“世界军事史上两大奇迹之一”.今天,我们重新回顾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从中获取教益,就不能忘记或忽视如下历史事实:一、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时间的长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日子在少数民族地区.二、红军长征经过了10多个省(区)的苗、瑶、侗、布依、土家、白、纳西、彝、藏、羌、回等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长征的胜利主要是在西南和西北的多民族地区取得的.三、我党和红军队伍是由中华各民族的优秀儿女组成,具有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谋利益的崇高思想,为各族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战斗;同时在长征的全过程中坚持进行耐心细心的内容丰富的民族工作,从而得到各民族广大群众和上层爱国人士的爱戴和支持.这是长征胜利的有力保证.因此可以说,长征是党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一次伟大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大量英文原始档案,叙述英国在两次鸦片战争得胜后,依从本土和在印商人同中国的西藏地方通商的要求,由英印选定锡金作为进入西藏的唯一途径,但派代表到边上联络或递信,都未成功。英印在锡金境内修路、廓尔喀上层趋向亲英,都激起藏民对英人的忌恨,拒绝英人入藏。英驻华公使向总理衙门屡次交涉西藏开放问题,不得结果。文中表露出这时期内英国仍然重视清朝在西藏拥有的主权地位。  相似文献   

10.
林苹 《学术论坛》2007,30(7):43-47
红军长征经过的大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了正确而妥善地解决民族问题,党和红军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做了大量的民族工作,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我们如何做好民族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国藏医药学的形成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变化与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诸方面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尤其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开放程度密切相关,如公元七世纪由于松赞干布完成统一西藏大业,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藏区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及创制藏文均为藏医药学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内地盛唐联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把汉地医药之学传入吐蕃,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使藏医药学也得到极大地发展。另外,藏医药学在形成过程中还把天竺(印度)、大食(后称波斯,今伊朗…)等地的民族、民间的一些医药知识融汇其中,通过实践不断充实与完善,形成具有独特理论和实践体系的藏民族医药学。 藏医药的发展道路又是曲折复杂的。每当藏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停滞,对外采取隔绝与封闭的政策则必然导致藏医药学停滞不前,近代藏医药学发展迟缓就是例证,清朝以后,更由于“三大领主”的黑暗统治,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严重倒退,藏医药也只能为少数的统治者服务,广大的农牧民根本得不到最基本的医疗保健。这样,在民主改革前的一百多年间,藏族人口较过去减少了五分之三,藏医药本身也濒临绝境。 民主改革以后,西藏和全国一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医疗卫生事业随之蓬勃兴起,传统民  相似文献   

12.
长征期间,红军在途经的十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统战工作。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贯穿红军民族统战工作的理论前提。红军的统战工作能坚持能动的实践观,在实践中丰富和改进民族统战理论。新时期我们要通过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探寻民族统战工作方法和规律、在实践中完善民族统战政策三方面不断改进我国民族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关于藏族相地理论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族文化中,相地学是一门独特的知识门类,它充分反映了藏民族对藏区地理及自然环境的认识,从中我们不难透视出藏族人民独特的自然观和地理观。  相似文献   

14.
万玛才旦是21世纪“藏地新浪潮”电影的执牛耳者,其以作家兼导演双重身份借光影展开民族与世界的对话。观万玛近十部影片,主题聚焦于藏区生活,以启蒙与反启蒙的镜像留白来呈现文化的承递、交融、断裂与反思;视听空间彰显民族性,民族元素由表及里立体糅合,高原景观、藏文化、藏艺术等多向度表达一个“真实”的藏区;镜像格调极具辨识度,象征、简约的构图习惯,互文的阐释方法,重复镜像的虚实消解等显示出万玛的镜像标签,同时作者电影主体性与类型化存在对弈;尝试以民族与世界对话的光影方式介入共同体想象,由个体人情感指向人类共通情感,藉此实现美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川茶输藏与汉藏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茶输藏与汉藏关系的发展贾大泉四川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之一,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它的西北部是藏族聚居区,并接连西藏和青海、甘肃、云南的藏区。四川与藏区毗邻的地理位置,使四川自然地成为藏区茶叶的主要供应基地。自唐朝与吐善王朝建立政治联系,四川绵州、邓州等...  相似文献   

16.
阿訇作为清代回疆地区伊斯兰教上层人士,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因此清朝在处理阿訇管理政策上的得失,直接影响到回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清朝统一回疆后,针对回疆维吾尔族群众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的特点,采取了极为宽松的宗教政策;然而针对宗教上层人士阿訇,清朝政府给予了必要的重视与关注,尽量将其消极方面降到最小。基于这种需要,禁止宗教人士阿訇干涉世俗事务,实行政教分开政策,严厉镇压组织参与叛逆的阿訇,同时大加奖励反对叛逆行为而作出杰出贡献的阿訇。  相似文献   

17.
牦牛与藏区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藏民族中普遍流行着对牦牛的崇拜。并且,从对牦牛的崇高地位、部分藏区至今残留的牦牛图腾遗存、具体史实、与图腾相关的禁忌和祭祀、图腾衰落的原因和集体无意识以及纯理论等分析中都可以看出,在古代一定时期的一定地域里牦牛曾作为藏族先民的图腾存在过。  相似文献   

18.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利益、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这是党的一贯主张。早在一九二九年,在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签署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中就曾指出:“满、蒙、回、藏,章程自定”这一原则主张。一九三六年十月,红军西征在宁夏同心和海原东部,建立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回族自治政权——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这是党对民族区域自洽政策的最初实践,具有重  相似文献   

19.
明朝对藏的治理之策的出炉与明朝、尤其是明初诸君面临的客观形势以及作为汉族为主体的古代中原王朝对藏区了解的不断加深有密切的联系。同时 ,正是明初两次大调整对藏策略的重心 ,最终形成了较前代更具特色的理藏制度体系 ,既成功地承袭了中原王朝对藏区地方的主权 ,又以较少代价维护了藏区在终明之世的相对稳定。其中的成败得失 ,很值得后人总结  相似文献   

20.
在甘宁青地区回族近代教育事业成长的历程中,回族社会上层人士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们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甘宁青地区回族近代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回族社会上层人士的率先垂范,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回族以宗教习惯不同而自处于近代教育之外的局面,有力地提高了本民族的文化素质,也为促进本地区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