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国家保密局、民政部去年9月12日上午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对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据当日新华社电,民政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年度因灾死亡人数已逐步公开。解密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总数,是将这一做法制度化、规范化。人类的文明史,同样是一部记录灾难的历史。灾难无数次对人类文明予以颠覆性摧毁,但人类文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最终总是走出了灾难的巨大梦魇,重展人类智慧与理性之旗。在这里,有着人类对于灾难的敬畏,更有着对于存续人类文明的自信。也正因此,相对于我国不再将因…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及生物能源的挑战”峰会,100多个国家的首脑或部长与会。磋商困扰全球的粮食问题。俄新社称,许多国家领导人已将粮食安全视为同际稳定最主要的威胁因素,甚至超过了恐怖主义。加拿大《环球邮报》一针见血地指出,“几十年对粮食的低投入才导致了饥荒的恶果”,“危机不过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0,(17):23-23
近5年来.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达1000亿斤左右.为粮食总产的10%。中国农科院的研究表明.如果不采取气候变化适应对策.到2030年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可能下降5%-10%。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因灾损失加重,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分析了1949-2012年我国农业受灾、成灾变化,特别是旱涝灾害演变特征,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防灾减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杂粮是小宗粮食和食用豆类作物的俗称.泛指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特殊用途的多种粮豆.1949年前重庆的杂粮生产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左右,产量亦占总产量的30%左右,高梁、胡豆、碗豆、荞麦曾是重庆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解决农民的粮食饥荒曾立下过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6.
刘后滨 《领导文萃》2013,(20):86-89
唐太宗即位以后,连续三四年遭遇灾害与饥荒,刚刚从隋末社会动乱之中走过来的老百姓,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或背井离乡,东西逐食;或卖儿卖女,以求生路,民生几近崩溃的边缘。然而,唐朝的统治却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牢固地稳定下来,并且迅速迎来了天下大治的良好局面。究其原因,就是老百姓没有把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化为怨气,没有把生活的艰辛归罪于朝廷。要把国家治理好,关键是要把老百姓的生活安顿好活吃蝗虫感动上苍,其实更多的是感动天下百姓为什么唐太宗和他统治下的唐朝政权能够如此赢得民心?  相似文献   

7.
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日趋紧张,到2008年已形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全球性粮食危机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本文指出世界石油价格上涨,美国等国家生产生物燃料,全球粮食主产区自然灾害频繁及国际市场投机因素等是此次粮食危机的主要诱因,并就解决这一危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那些事     
《领导决策信息》2014,(8):16-16
石家庄市民因雾霾状告环保局——2月20日,石家庄市民李责欣状告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应承担起治理雾霾的责任。他说,“雾霾不是自然灾害,是一个污染事件,是可以治理的,作为地方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保险。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中存在很大的风险,运用保险的方式化解这些风险,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予以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安全的国际关切生态安全,是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环境不受或少受因生态失衡而导致的破坏或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储备规模模拟优化与政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引言建立和维持适度规模的粮食储备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粮食储备水平的变化是衡量和评价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扩大储备粮规模 ,可以增强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但是 ,粮食储备本身是要花费成本的 (包括直接的粮食储备成本和过度储备可能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 )。粮食储备规模过小又可能导致粮食不安全 ,粮食储备规模过大会增加仓容压力和财政负担。而且 ,加入WTO后我国将面临更加自由的国际贸易环境 ,粮食储备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 ,利用国际市场调节粮食余缺的可能性增强。那么 ,到底保持多大的储备规模才能既节约储备…  相似文献   

12.
李家启 《决策导刊》2005,(11):24-25
一、雷电灾害对重庆的威胁和危害情况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二千次,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以上;每年约何几万人因雷击造成死亡。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50-1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企业突发性事件是指企业中发生的没有预料的、不平常的大事件。其特点,一是这类事件往往是人们没有预料到或难以预料到,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或较广地域内是罕见的;二是后果严重,这类事件对企业全局产生较大影响,对公司员工心理产生较大震动,还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断或停顿,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秩序被打乱,产生的后果和副作用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企业发生的突发性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件、事故性事件、社会环境及企业内部环境突发性事件等等。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自然灾害连年不断,地震、洪水、暴雪等等一些列的自然灾害,一次次的考验着我们面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是为了在发生突发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有组织地进行物资人员等的投入调配的一个综合体系。本文中阐述了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不足,并提出了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吉林省西部地区具有建成国家粮草安全基地的优越条件1.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目前 ,我国粮食生产丰年有余 ,农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 ,但这不等于具备了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还很脆弱 ,农牧业发展水平还很低 ,尤其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还不能实现粮食及其他农畜产品的稳定供给。所谓丰年有余也仅是区域性、结构性和阶段性的。为预防灾年的不足 ,要靠大量的粮食储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单纯靠储备粮将难以满足多样性的消费需求和连续灾年出现的缺口。储备过多…  相似文献   

16.
“七五”期间,我市农业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坚决贯彻了中央“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坚持抗灾夺丰收,狠抓科技兴农等关键措施,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得到了较大发展。在全国、全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多年出现徘徊和泸州五年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条件下,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粮食生产四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村经济的其他主要指标都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一直以来在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争议较大,学术界有扶养丧失说、夫妻共同财产说、遗产说和近亲属共同财产说等几种学说,司法实务中对于死亡赔偿金的分配因法官对于其性质认识不一致导致的分配结果完全不同。本文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作一比较分析,并对分配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救助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政府作为主体之一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救助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档案是不可再生的文献资源,频发的重大自然灾害对档案造成的毁灭性破坏引起了全球相关组织和国家档案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因此,建立档案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档案容灾及备灾能力,逐步实现重大自然灾害中档案的安全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危害(一)重大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在相对广泛的范围内,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物质或环境超出社会自身资源应付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并由此导  相似文献   

20.
四川     
《领导决策信息》2011,(50):16-19
《四川省“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 自然灾害百万受灾人口死亡人数在同等致灾强度下较“十一五”时期明显下降。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全省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1.1%以下;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85%以上;天气预报可用时效达到7天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