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为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煤炭开发“多、小、散、乱”的格局,山西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对煤炭行业进行了煤炭资源整合,煤企兼并重组.而资源整合对煤炭开发的直接承受者——矿区农民,尤其对农民的生计,无疑造成了重大影响.经过实地调研发现,资源整合后的矿区农民总体生计得到改善,但是社会资本受到负面影响,人力资本成为矿区农民生计改善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明宣德五年,嘉兴府因人多赋繁,由三县析为七县.面对地域内存在的水潦旱魃及海溢,平湖、嘉善、海盐三县及所在省、府承袭历史传统,重视河海整治及筑堰修埭,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并通过种种途径发展城乡商品经济,大量兼具新旧质素于一体的的社会公益组织也由此而萌生,使区域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变迁,至清代中叶嘉兴府下民间有"金平湖、银嘉善、铁海盐"之谣,喻指三县的富庶及其差异.三县在地理环境上属于典型的江南地域,其"金银铁"铸造过程及内涵,折射出明清江南社会经济变迁的雏形.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文化:变迁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皇权不下县"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形成了我国以皇权为中心,绅权、族权、宗权共同参与治理的农村社区治理文化。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促进了我国农村社区文化的转变,农民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均开始了现代性变迁。然而,历史和现实原因导致农村发展滞后,发展动力的缺乏和外部支持的不足等制约了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为此,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格局、构建新的社区认同等成为重建农村社区文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信息贫困"问题是制约农民享受现代化"红利"的重要障碍。从需求的视角来看,农民的信息需求有着层次性(包含多维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当前农民的信息需求可以从生产、生计和生活三个维度进行呈现,但呈现出的"信息贫困"是农民传统的信息进路与现代信息接受能力之间的张力作用的结果。在农民来说,信息是工具,关键在于有效,在于能够满足生产、生计和生活需要。由此,化解农民的信息贫困问题、提升农民的信息能力主要在于信息有效性的改善,而这需要来自政府、社会和农民自身三个层面的分别着力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地区的男性偏好现象并未因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而消失。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发现:男性偏好依然存在不是因为农民的观念变迁比较缓慢,而是农民家庭生计来源对男性劳动力依然有强烈需求,以及特定的村落文化和政策设置上的不完善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的男性偏好。从社会学角度而言,这是农民集生存理性和社会理性为一体的现实生活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农民中国,农民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身份。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民身份制度经历了三次变迁,每一次变迁意味着农民身份有新的内涵。作为中国社会的主体,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农民身份将向何处去成为一个亟待回答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7.
与征地、安置房相联系的社会矛盾,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严重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因征地引起的农民拆迁,比之旧城改造引起的市民拆迁,问题更复杂,矛盾更尖锐.因为它不仅涉及住房问题,还涉及生计问题.农民失去土地,也就失去生计的基本条件.所有这些,都涉及安置房的安置模式与安置房的建设模式,以及对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与征地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疆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引发社会生活各领域,包括生计方式、生活方式、家庭结构、社会组织、观念意识等的快速变化.同时,社会发展滞后、文化适应疲弱、社会矛盾增长的现象有可能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相伴,影响社会长治久安的实现.外力引导或推动的文化变迁是增强文化适应性、缩短文化滞后期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生活方式是衡量一个社会或区域发展程度的重要指示器,社会心理是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函变因素之一.历史的辩证法揭示了:生活方式的变迁引起社会心理的产生和变化,这是社会心理的“正向效用”;同时生活方式又受到社会心理“逆向效用”的影响和制约。社会心理的产生、变化对生活方式的变迁有显著深刻的制约和反作用,这种“逆向效用”表现为,一方面当社会心理的变化与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同向协调时起积极促进作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民要求生产自主权和责权利统一的心理状况,深得民心.农民经济上的富裕,带来  相似文献   

10.
改善农村金融和给予农民特别支持,是政府能够确保农民因信贷而进一步依赖和支持政府,而且也是"获得农民长期支持的一种有效手段".20世纪前半期,国民政府为其统治赢得更多合法性和扭转城乡之间资金的非对称性流动,实施了农村金融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促进了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进入"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金融发展中的"拓荒成本"和外部性.但政府作为制度变迁"主体",同时也造成了合作金融制度的"异化".所以,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政府作为不仅体现在要提高"供给引导型"制度变迁的效率,而且还要发挥"需求追随型"进入模式优势;更要注重做好激活、改善农民社会资本的存量,培育和创造农民社会增量,拓展他们发展机会和行动能力.避免跌入所谓的"制度供给陷阱".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我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机衔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可持续生计内在地要求政府农村反贫困行动相互配合和有机衔接。因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两项基本农村反贫困行动孤立进行,农民生计改善的非持续性已相当突出。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建议突破目前最低生活保障仅为扶贫开发提供低保对象的劳动能力信息的衔接思路,实行三种衔接路径有机结合的复合型衔接模式,充分发挥两种反贫困行动在农民可持续生计目标实现中的协同作用,并进行三方面的配套性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2.
彭澎 《云梦学刊》2011,32(4):61-64
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农业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农村经济社会转型使农村经济社会出现了新的情况和变化,给基层自治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给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带来了新挑战。转型期,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加强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根本前提,适应新变化、创新理念制度是转型期加强基层自治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出路和重要途径。坚持农村社会管理和完善基层自治二者相辅相成是转型期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是乡村治理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历史上,每一次土地分配及产权归属的重大变化,最终都引致农村社会结构及组织管理制度的变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赢得农民的认同,重建了农村社会管理体制。随着农村合作化和集体化的发展,建立了高度集权的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摧毁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经济基础,村民自治成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制度。但是,土地流转和人口流动的加剧使农村社会日益开放多元,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乡村治理机制,推动村民自治逐步向新型农村社区自治转型。  相似文献   

14.
农村市场化改革带来乡村经济社会转型,农民的主体权利意识与民主法治观念逐步提高,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和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与热情度显著增强。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在转型期乡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背景下开始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重任。乡村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是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现实背景与基本前提,同时,基层治理变革和民主政治发展又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转型期,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带来乡村基层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深刻变化,农村基层治理变革具有必然性,成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出路与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将城镇化与巴仁乡打工妹社会角色和家庭地位转变问题紧密结合,以巴仁乡打工妹的社会角色地位转变为主线,对巴仁乡打工妹的家庭资源的支配权、家庭主要事务的参与权、自主择偶程度以及对家庭经济地位自我评价等几方面做一个详细的、系统的田野调查,找出外出务工经验对巴仁乡打工妹社会角色和家庭地位的影响,并对经济因素对妇女家庭地位的影响这一研究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得到结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当前东北某农村社会中借贷关系现状的考察,指出农民之间借贷关系网络的构成发生变化,亲属关系在借贷中的重要性下降,投资性的业缘关系在现行政策性的借贷支持中的比重上升,同时灵活性强的私人借贷也十分活跃,其中作为“桥”的中间人成为该种借贷中的关键。这种转变跟当前农村实行的政策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有着重要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社会借贷中的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17.
精英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属性的变化以及政府供给的局限性,使得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多元化供给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农村精英作为农村中的崛起阶层,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精英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力求对如何发挥农村精英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有所探讨,同时指出农村精英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青岛地区农民生活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地区农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消费观念变化显著,交通信息费增长迅速,医疗保健支出增加及突出性消费显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环境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影响农民生活消费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要进一步引导农民科学消费可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是一个自发的基于市场化改革而产生的社会宏观变迁,它的剧烈变动最终都体现和反射到农村政治机制和农民政治生活之中.日趋活跃的市场经济推动着农村社会主体的分化、利益的多元化、结构的分层化,利益成为人们关注、追求和维护的重点,而正是对利益的愈加认清和重视,就愈加需要对利益的表达渠道和机制进行调整和规范,特别是随着市场化发展而日渐觉醒的农民的民主意识、法治理念、权利思维、平等观念的不断增强,使得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农村现有的基层政治制度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论新形势下农村中介组织的培育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民阶层发生分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日益突现。农村中介组织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协调和整合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就必须努力摆脱农村中介组织发展中的种种困境,从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政府扶持、强化组织培训、创新组织机制等方面培育农村各种中介组织,积极引导各种中介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