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促进我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这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良好机遇.现阶段是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快速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情况的全面了解是发挥政策优势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能反映中部六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确定和解释影响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成分因素,以对中部六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指出政策推进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差异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的存在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它作为区域城市化高级阶段性现象,是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的发展,当今城市群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区域乃至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武汉城市群是在出现中部凹陷的区域经济格局的情况下,湖北省提出振兴湖北经济,推动湖北经济率先在中部崛起的主要战略举措,是带动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3.
2018年3月10日,由中国城市群研究联盟、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安徽财经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城市群发展高端论坛(第二期)”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本次论坛以“城市群发展与中部崛起”为主题,就城市群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城市发展动能转变和中国城镇化道路转变,城市群结构、绩效评估和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论坛对促进城市群理论研究,加速中部地区崛起,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城市群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的空间支配形式.我国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必须依靠各城市群的发展.中部地区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应在充分发挥区住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行区域整合和城市化战略,以经济的腾飞带动中部地区的整体起飞.  相似文献   

5.
中部崛起的优势条件、制约因素及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中部崛起防止“中部塌陷”,是统筹区域发展新思路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既要充分认识中部地区的优势条件、战略机遇等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又要加快工业化,构建中部城市群经济增长带,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部分源自于"中部塌陷"的严峻现实,从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及发展速度来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势已不客乐观.中部塌陷的历史成因分析表明我国非均衡发展战略所造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落差必须由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来弥补.而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棋子,是社会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中部崛起有待研究的主要课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部崛起的战略规划研究;科技创新与中部崛起;中部崛起的产业发展策略;中部崛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的宏观政策研究;中部崛起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原城市群信息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正在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中原城市群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要使中原城市群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龙头,发挥其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拉动和辐射作用,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信息基础设施、人才教育和培养等方面加以扶持,将信息化作为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湘部渝黔省际边界地区位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政策格局的交接地带,政策差异明显.政策差异使该地区各接边州(市)、县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失衡,对区域经济协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国家应实施有别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关于中西部过渡地带的特殊政策,把省际边界民族地区纳入"兴边富民行动"范畴;省际边界地区应打破行政界限,实现政策同步,加强经济协作.  相似文献   

9.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中部自古以来就是必争之地,在全国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地处中部,作为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和资源大省,湖南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具有独特的后发优势,但在引领区域经济上台阶、求跨越的同时,也潜伏许多诸如观念陈旧、滥取资源、产业与科技脱节等一系列发展瓶颈.如何抓住机遇,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在很大程度上能代表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通过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模型和绘制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判别模式图定量分析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测算结果显示太原城市圈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最差,环鄱阳湖城市群最优.将中部城市群39个城市分为6大类,协调度为正值的城市可分为三种类型: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双优型、经济效益基本协调型、生态效益基本协调型;协调度为负值的城市亦分为三种类型: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双低型、经济效益冲突型、生态效益冲突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部崛起战略的两大理论基础。中部崛起战略既有着与其他三大战略的共性,又面临不同的矛盾和任务,应遵循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区域公平竞争的要求,充分发挥政策的调节功能和导向作用以及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有效解决其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不断进行政策完善与创新:加快政策的回填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中部享受国民待遇普惠;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功能性政策支持为抓手,切实解决中部的突出问题;以破解二元经济结构为突破口,促进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中部崛起和全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使中部地区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中部地区在新一轮崛起中的战略定位是:打造"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形成"两纵两横"经济带、繁荣社会公共事业,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实现区域价值,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发展思路长期陷在"合肥中心经济圈"的传统思维模式里,经济发展规划也一直摇摆不定,由此导致安徽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加速跑中落后了.作为"中部崛起"的主战场,安徽应加快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发展路径选择上做到:把握"中部崛起"的契机,推行"东向"发展战略;重点打造沿江城市群,全力融入"长三角";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发展有四大特点,即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趋重要、沿桥经济区规划纷纷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区域合作明显加强,这些对徐州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徐州在区域竞争与协作中应有三大应对措施,即建设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打造淮海城市群、争取淮海经济区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以促进陆桥经济带东部崛起。  相似文献   

15.
中部崛起的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部崛起的问题,是区域发展的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化的认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而中部六省中,湖北武汉集人才优势、地理位置,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自然资源、市场空间优势于一身。中部崛起,武汉先行。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武汉应该承载的历史责任。因此,探讨在中部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建设以大武汉城市群为中心的六省加一市的框架以及如何加强武汉作为龙头的自身建设成为历史所趋。  相似文献   

16.
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当中部各省都在致力于城市群的培养和建设,争当中部崛起的领头羊时,我们不能忽视制度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制约作用。实际上,中部地区在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及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与东部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为此,中部地区应该深化产权制度、分配制度等制度改革,为中部的崛起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统筹区域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部塌陷”是目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典型例证,是我国凸现的问题区域之一。在东西互动发展中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对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大振兴战略的重要补充和支撑。中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和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其发展定位不明确和区域政策“缺位”。因此,必须明确中部地区的发展定位,转换其开发与发展模式,拓宽国家中部政策空间,以促进中部地区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安徽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的政策内涵和战略意义不仅仅强调板块发展的整体性,更注重区域内部及外部各因素的优势发展和协调发展。中部崛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表明,加快安徽发展对于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意义。在统筹区域发展的思路下,依据本省实际,安徽应在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中,乘势而上,实现自身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统筹区域发展的新形势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按功能区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要求,需要进行政府职能的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职能,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实施适当的区域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实施区域城市化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三大区域的现实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区域城市化战略实施的动态背景;着眼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大城市的中心地位及政府在城市化中的作用,东部地区以发展城市群为主,中部地区应走中间突破为主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之路,西部地区应是小城镇重点突破与大城市充实提高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