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是怎样的社会?对这个问题现在有种种说法。我在《学习马列主义过渡时期学说的一些体会》一文中,曾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本文再就以下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列宁关于“过渡时期二因素”的论述1919年,列宁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中,曾经写道:“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时的社会形态是什么性质的?它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这是理论界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之一。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与有关同志进行讨论。一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后,社会的发展有哪些阶段?这些阶段又是怎样互相区别的?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1页) 列宁在讲到马克思的这个观点时说,从前,问题的提法是这样的:无产阶级为了自身的  相似文献   

3.
“过渡时期究竟是指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还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为什么列宁在有些文章中讲‘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又在另一些文章中讲‘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为了弄清这问题,我们从列宁的三十多篇著作中,把凡是有“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或“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表述的地方,作了初步的研究,从中领会到,列宁一贯是把过渡时期看作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一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时期。早在1916年7月列宁就明确的指出:“马克思在批判哥达纲领时写道:‘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与这个时期相适应的是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围绕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考察了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相联结的流通过程,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原理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出来的,那么,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否适用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及到这个问题。列宁、斯大林对此也作过明确的论述。列宁指出,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甚至在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不也有Ⅰ(V十m)和ⅡC的关系吗?还有积累呢?”(《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人民出版社1976年12月版第3页)斯大林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这一切基本原理,不仅对  相似文献   

5.
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我国曾两度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一次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或“过渡时期”;一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适度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践,是对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是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过渡时期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也是由他领导原苏联人民首先运用于社会主义实践。其理论内容很丰富,大体可以概括如下: 1.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过渡时期理论”。马、恩在1848年革命后逐步形成了过渡时期思想。1875年马克思把“过渡时期思想”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的行动纲领提出来,他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横着一个从前者到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过渡时期,而这个时候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都十分明确地把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发展,划分为彼此衔接而又不同的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那么,我国现在是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呢?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我们天天在说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依据马列主义关于这一方面的基本理论来研究我国当前社会的性质,就发现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还不是马克思、列宁称之为  相似文献   

7.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这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提出来的一个著名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的科学原理。要正确地理解这个原理,首先就碰到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个原理说过渡时期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共产主义社会,究竟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还是指它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呢?这是一个需要正确地理解的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问题什么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问题,《哥达纲领批判》和《国家与革命》中早就提出过。但对马克思、列宁的两段话的理解,过去就存在着重大的分歧,这次理论界又重新展开了讨论。有同志提出:有一种流行的、甚至一时成为定论的说法,就是把马克思、列宁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共产主义”解释为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因此,把“过渡时期”的界线划到共  相似文献   

9.
一九一三年,列宁在读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一书时,鉴于该书的理论错误以及对马克思和列宁本人观点的歪曲,曾打算著文进行批评,并拟就了写作计划,编制了《说明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社会总产品结构变化的表式》(以下简称表式)。列宁的表式不仅正确地批评了罗莎·卢森堡的错误观点,简明扼要地分析了奴隶制和农奴制以及资本主义的再生产问题,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中第一次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效果等重大问题,作出了伟大的科学预见。这是继《论所谓市场问题》、《评经济浪漫主义》、《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光辉著作之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又一个重大发展.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已经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进行新长征的时刻,学习列宁的这个光辉文献,无论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预测今后发展变化的趋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无锡召开的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这个重大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第一,关于过渡时期及其阶段的划分问题,集中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什么是过渡时期?二、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 关于过渡时期的划分有三种不同意见:一是  相似文献   

11.
过渡时期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为了正确观察和分析我国社会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必须认真研究的理论课题。完整地、准确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对于正确认识过渡时期的发展规律,科学地总结我国三十年来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对于顺利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对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内容很多,范围广泛,本文仅就过渡时期的划分,过渡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问题,做一点探讨。过渡时期的划分什么是过渡时期?马克思、列宁从不同的角度曾作过许多解释。概括地说,过渡时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时期。这个定义在马列的著作里是到处可见  相似文献   

12.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必须经过一个过渡时期。这个光辉的理论,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以后,列宁总结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进一步揭示了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规律。中国革命胜利后,毛主席对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又作了重大的发展。华主席在十一大政治报告中深刻指出:“毛主席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总结了列宁以后无产阶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我国现阶段社会性质的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作实事求是的研究。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21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阶段的,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就是社  相似文献   

14.
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是列宁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过程中,倡导和推进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践是一场深刻的,但在当时未被充分展开,现在又未被充分认识的,从小农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因此重新完整、深入地研究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对于我国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过渡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 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的研究始于十月革命前他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研究。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文中,列宁详尽地分析了当时资本主义的状况,指出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资本主义的一系列特征。列宁研究资本主义的理论贡献之一,就在于指出了资本主义在其  相似文献   

15.
<正>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把它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因此,我们在讨论和研究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时,在评论斯大林的生产关系“三分法”时,看一看列宁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列宁在《评经济浪漫主义》、《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著作中,明确地提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他说;“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决不象通常所说的那样是‘物质的生产’(这是工艺学的对象),而  相似文献   

16.
<正> 列宁给我们留下的《哲学笔记》,是一部极为珍贵的哲学遗产。这里,我们仅就列宁在阅读黑格尔的逻辑学时所作的一个批注加以探讨。这个批注是:“……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哲学笔记》第228页)。关于这个命题究竟是列宁的,还是列宁转述黑格尔的,以及这个命题的科学含意是什么,至今国内外哲学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对这个命题的探讨,直接涉及到如何理解和继承列宁哲学遗产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关于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等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问题,同时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吕不韦是什么人?是封建官僚大地主还是“大奴隶主”?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分析研究的问题。“四人帮”及其舆论工具罗思鼎,只是凭着司马迁《史记》一书中关于吕不韦有“家僮万人”和“徙卫于野王”的记载,就武断地把他定为“大奴隶主”。(《评<吕氏春秋>》)这完全是荒谬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属性,必须把它放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中,看它“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列宁:《伟大的创举》)如何来决  相似文献   

18.
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的地位问题——究竟这是不是一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大家知道,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把《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称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著作”。列宁作出这个论断当然不是偶然的,显然他是以马克思和恩格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那么,对立统一规律本身有没有个“实质”的问题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把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是列宁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一个深刻总结。列宁在作出这一论断的同时又指出:“可是,这需要解释和发挥。” 毛泽东十分重视列宁的这个思想,他在《矛盾论》中科学地解释了这个思想,并作了重要“发挥”。比如,他第一次提出了“矛盾问题的精髓”理论和“矛盾双方必分主次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这就把研究重点深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写完《资本论》第一卷,并着手准备该卷的付印工作时,曾自豪地给恩格斯写信说:“在象我这样的著作中细节上的缺点是难免的。但是结构,整个的内部联系是德国科学的辉煌成就”。对此,恩格斯评价说这是“巧妙的辩证的结构”。列宁赞誉为“《资本论》的逻辑”。对《资本论》的内在结构,百余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做了许多卓育成效的研究,但又很不够。无疑,继续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