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是由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部门构成的有机整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马克思指出:“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715页)。农业正是提供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的部门。农业劳动是人类社会“第一个历史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1页)。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独立化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任何生产方式的社会中,农业都是一个主要生产部门,商代自不例外.在商的四境之内分布着大量的农田.商统治者(商王)很重视这些农田能获得好收成.他为这些农田祈祷.在祈年时,都希望年成好.甲骨文中有“受年”,作(?)①.商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吃和穿直接和间接来自农业。本文以此说明:能够使农业劳动者生产出超过自身需要的农产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制约非农业劳动者的人数,也构成其它物质生产部门能够独立存在的基础;一定高度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同自然条件有关;由于这样,一定高度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进行扩大再生产即进行积累的自然基础;它制约工业生产规模和内部结构,工、农业生产规模决定市场容量和结构;国内市场的形成与工业化的进行是相联系的。马克思的前人对上述原理的某些部分提出看法,但存在缺点。马克思扬弃前人理论,提出完整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广西农业生产结构的分析 农业生产结构是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就是指农业生产的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农业生产由哪些生产部门、哪些生产项目、哪些作物所组成,及各部门、各项目、各作物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农业生产结构可用农业产值结构、农业用地结构(播种面积结构)、劳动力占用结构、资金占用结构等来表示。但通常都是用农业产值结构来表示。  相似文献   

5.
农业技术进步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本文试图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影响的数量关系,首先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再分析农业总产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出农业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旨在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农业的发展,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这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举国上下早已形成的共识。如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这是当前人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全面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为基础、科学管理农业的思想。逐步增加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充分发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使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的机能,通过劳动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作为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市场化,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重要部分。江西是农业大省,农业经济状况对全省经济更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广大农业生产劳动者即农民,能否也象国有企业那样,真正以商品生产经营者的身份走向市场,成为市场主体,对江西整个经济能否全面转入新经济体制的轨道,显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充分认识农轻重关系问题的重要性农业和工业,或者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极密切的内在联系。如何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达到国民经济的全面高涨,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知道,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两大部类。两大部类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重工业主要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农业和轻工业则主  相似文献   

9.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不管对世界哪个国家,不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哪一阶段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见,农业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产业”。然而,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以科技创新为标志的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农业也已被赋予了现代化的特色。本文着重考察了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0.
充分认识农轻重关系问题的重要性农业和工业,或者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极密切的内在联系。如何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达到国民经济的全面高涨,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未来的粮食供应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业研究的成果。我们的研究能否成功,同太阳、地球以及吹向地面的风并没有关系。有些人预言农业研究不能使我们免于灾难,认为人类为争取生产足够的粮食而斗争的历史无足轻重。甚至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农业不是一门主要科学或够不上称为一门科学。可是它却是一门最早的科学——一切科学之母;现在它仍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科学;可能在本世纪结束之前,科学的成败将取决于农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2.
《水泵及水泵站》教学效果的探讨王秀民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的灌溉需要水,人畜要饮水,工副业生产也用水。大气降水是地表水、地下水几乎唯一的来源。水资源是随时随地都在作循环运动的动态资源,因此水利及...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又一次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农业积累能力低的状况,使金融支持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然而,我国的金融制度长期被扭曲,农业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与国家财政金融部门对其的支持极为不相称.本文认为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要完善农业金融体系中的三元金融结构,要对农业部门给予与其他行业部门相区别的优惠利率,并要建立风险分散机制,保证金融支持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信息化及其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进入 2 1世纪 ,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信息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重组、消费为主的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农业所面临的变革和竞争 ,必须积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 ,以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过程本身就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 ,而农业信息化则是一场带有深刻意义的农业科技创新 ,其实质都是将农业科研与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 ,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 ,依靠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 ,促进生产力产生新的飞跃 ,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将加快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 ,并有力地带动 2 0世纪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贡献份额下降 ,农业产品供给相对过剩局面的出现 ,并不意味着新时期的农业已不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这一命题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从农业对工业、服务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新时期农村市场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及农业对人类生存的保证作用看 ,无论是现在 ,还是将来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并发挥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这一规律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经济建设实践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抑制农业、优先工业的部门偏好,“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未能真正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对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幅度降低以及农业与非农产业比较利益相差悬殊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规律又产生了种种新的疑虑,实践中出现了片面强调“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忽视甚至否定农业基础地位的倾向。因此,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规律进行再认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7.
农业问题是中国的基本问题,传统的思维认为农业问题首要是粮食生产,却忽视了农业的经济效益问题.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生产总体效益低下、农业发展环境差、缺乏基本的综合竞争力是当前农业问题的真实写照.因此,中国的农业要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观,让粮食归粮食,农业归农业,创新农业工作机制,开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不断增加农业效益,进而使中国的农业不仅要扮演社会稳定的角色,更要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8.
国民经济平衡发展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部门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在我国,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与其它国民经济部门之间长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衡”。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出新的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以使人们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们通过对自身的生产和生活行为的反思及对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忧虑的双重背景下产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手段,以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农村人口素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生产条件,首先是农业自然资源条件,这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是增强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推动农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农业生产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 农业自然条件是指自然界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一切自然因素和要求,既包括气候、土地、水和生物等资源性的自然条件,也包括其它非资源性的自然条件,例如地貌和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