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北京奥运会视觉形象设计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运会视觉形象是一届奥运会内涵的外在表现,塑造成功的视觉形象是历届奥运会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通过研究发现,北京奥运会视觉形象设计既表现了永恒的奥林匹克精神,也表现出中国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独特理解。它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北京的地域特色、城市形象和人文精神的载体,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留给中国乃至全世界一份独特的文化与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2.
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通过举办奥运会,在中国介绍和宣传奥林匹克文化和作为奥林匹克文化背后底蕴的西方哲学精神以及西方现代文明。同时展示中国5000年的历史与文化,开展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活动,期待以人文奥运为契机,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尽快融入世界当代体育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极大地促进了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奥林匹克文化是时代对我们提出新要求。奥林匹克文化与高校体育有着天然的融合性。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和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阐述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凡 《今日南国》2008,(5):63-63
从1912年开始,每一届奥运会都会拍摄一部官方电影,它伴随着奥运会发展的历史延续至今。奥运官方电影代表国际奥委会向全世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文化,最终拍摄完成的电影将被收藏在奥林匹克博物馆。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顾筠出任总导演。这也是继1936年德国女导演雷妮·瑞芬舒丹之后,  相似文献   

5.
针对2008北京奥运会,从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的传播以及由传播所引起的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对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知,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对高校的体育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必将引起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文化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和支柱,是体育运动和教育相融合的产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文化大背景影响下,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促使奥林匹克运动对青少年的行为趋向、心理感受和社会规范等方面产生不可回避的影响。本文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主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从山西大同大学大学生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了解程度、态度和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途径的现状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针对某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奥运会会徽是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奥运会文化标识之一。文章基于福塞维尔的多模态隐转喻理论,解读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在文字、色彩、人物等方面的独特构想,指出其中蕴含的隐喻与转喻思想。研究发现会徽中蕴含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研究结果有助于中外读者更好地领悟北京冬奥会会徽传达的中华文化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奥林匹克运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奥运会。位于希腊首都雅典西南的奥林匹亚 ,就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址 ,今天奥林匹克“圣火”就从那里熊熊燃起。奥林匹克运动是由古希腊对神的奥林匹克祭祀性体育竞技赛会演变而来的。古希腊人相信 ,举行奥林匹克竞技赛会 ,就会得到神的庇佑。这一祭祀性体育竞技赛会 ,后来逐渐演变为 4年一届的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 ,即古希腊奥运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将古希腊奥林匹克精神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 ,并且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现代国际性的体育盛会的名称。2 0 0 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 2 9届奥运会正是展示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9.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高校更加普及和深入人心。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宗旨和奥林匹克理想将给中国当代大学生予以新的启迪和鼓舞。通过全面了解和正确展望中国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推广和开展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奥林匹克教育,促进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高校发展。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2007,(4)
北京奥组委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1月10日签署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奥林匹克青年营合作备忘录。受北京奥组委的委托,全国青联将为北京奥运会举办青年营活动。青年营具有令人自豪的历史,目前已经成为奥林匹克宪章中有专门条款涉及的内容,是奥运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2年  相似文献   

11.
现代奥运会市场营销综述与2008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奥运会市场营销是成功举行奥运会的重要条件 ,它不仅可以提供奥运会所需的资金 ,而且还提供奥运会的技术支持。现代奥运会市场营销是指国际奥委会与国际奥委会授权的主办国奥运会组委会利用奥运会及奥林匹克标识所进行的各种商业活动。奥林匹克营销包括出售奥运会电视版权、奥林匹克标志产品专营权、经营许可证、门票、纪念币和纪念邮票等。其中 ,奥运会电视转播权销售和国际奥委会的全球赞助商由国际奥委会直接运作。北京奥运会市场营销包括国际奥委会与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两部分。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世界文化依然是多元并存、百家争艳的时代。作为世界上影响最为深远和广泛的两种文化形态即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共荣成为历史的必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大事,延绵五千年而不息的中华文化无疑能够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儒家思想主张的“世界大同”、“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所主张的“和平、友谊、团结、进步”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谋而合,儒家传播思想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对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实现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以人伦为基础的儒学传播思想,身→家→国→天下的社会生活传播结构,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传播功能依然具有跨时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在我国迅速升温,奥林匹克文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如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举办了“新世纪奥林匹克的文化与教育——北京2008奥运国际论坛”。奥林匹克文化研究的升温势必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认识,加深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并有利于我们借助奥林匹克运动这一体育平台,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政治、经济、外交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4.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为中国更加全面融入国际组织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而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我们更应积极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尤其是在青少年成长教育中应把奥林匹克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高等学校中进行奥林匹克教育, 既是奥林匹克精神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奥林匹克教育进入高校体育,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的教育思想,而高校体育在新形势下正朝着多元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也需要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更深厚的文化氛围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人.因此,在高校体育中积极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科技奥运理念是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中一个具有人文价值的科学理念.科技奥运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结晶,人文精神是科技奥运的基石和发展,而科技奥运则是奥林匹克人文精神的现代体现.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北京奥运会教育计划》的出台,为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政策支撑,也为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尤其把对青少年的奥林匹克教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文章从奥林匹克思想的主线入手,探讨了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入开展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在我国迅速升温,奥林匹克文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方式对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运”)的企业赞助进行研究,分析企业对赛事的赞助给品牌带来的影响力。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此次奥运会启动了市场开发计划,至此国内外大大小小的企业都逐渐加入到奥运会赞助列队之中,尤其是国内的企业加入到赞助之中成为了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北京奥运会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机遇,经过奥运会赞助,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奥运会的影响来进行企业产品或文化营销,随着奥委会市场开发计划的颁布,企业对奥林匹克营销技术表示高度赞同并积极涌入,而这也为后来的运动会企业赞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大型体育赛事对企业赛事赞助的品牌影响力研究成为了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奥林匹克之所以对社会的和平、进步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就在于它所具有的最重要的功能,即教育.教育不仅是古代奥运会,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永恒不变的生命线.将教育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奥林匹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奥运会所产生的人文奥运遗产,主要表现在奥运教育、体育健身、志愿精神、文明礼仪、形象标识、民族精神等方面.在北京由中等发达城市向发达城市迈进的新发展阶段中,努力继承人文奥运遗产,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中外体育交流,继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推动"人文北京"建设,对打造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把北京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并促使中国由体育大国转为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