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四个方面的因素即社会生存环境与文化氛围、父母教育作用的弱化与家庭结构的变化、学校教育导向、未成年人自身道德的扭曲和法律认识的误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国家要有明确可行的立法,要有强大严明的执法力量,要大力解决就业难问题,社会要营造文明向上的成长环境,家庭要负起青少年初次社会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问题学生”,是指长期以来在行为习惯上形成不同程度的不良表现,从而引起学习上的严重困难,原学校和家庭对其教育无效,完不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不宜在普通中学继续学习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人数不多,但其不良行为在同龄人中影响却很大,如果任其发展不采取措施,将对本人、家庭、社会都会带来危害。一、调查目的:查贡中学是一所招收“问题学生”的寄宿制学校,目标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矫治“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入犯罪法”第一章第二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未成年犯罪问题十分严重,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对正在服刑的犯罪未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导致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当前服刑在押的犯罪未成年人存在的典型心理状态有防御心理、烦恼情绪、悔罪向上心理、幼稚心理和情感冷漠,另有少数人存有敌对仇恨心理,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成为他们重返社会时的重大障碍。应该通过提供心理援助,提供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建构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落实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帮助工作等帮助其克服心理问题,走上积极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成云 《现代妇女》2013,(11):70-70
未成年人犯罪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违反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应予以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任何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和条件,未成年人犯罪也有其原因,包括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等。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应采取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以及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5.
张晓 《现代妇女》2014,(6):110-110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然而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分析阐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运用法社会学视角剖析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作出具体的预防工作,是一个现阶段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教育中,传授给学生知识仅仅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师以及班主任都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以及班级中所处的特殊位置,也使得班主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所以,本文提出,班主任应该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山东省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犯罪人数逐年上升,已成为当前山东省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列举了当前山东省未成年人犯罪的六个特点,分析了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四大原因,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仲杰 《职业》2013,(3):44-44
学生是学校教育行为的主体,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作为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同时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精神导师的角色.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让我们的教育行为不发生失误,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得到社会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谢炳春 《职业》2007,(33):33-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因此,我们需要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犯罪心理入手进行分析,探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任荣 《职业》2016,(33)
《长治市未成年人犯罪调查报告》中提到,"近年来,我市青少年犯罪情况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并不明显,青少年犯罪在全市刑事案件中还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文指出家庭法制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法制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长和维持社会稳定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